股市论语系列:历史的疑问--痛并快乐着(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6日 09:08 新浪财经 | ||
(编者按:“到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什么关系,这既是当前实践中的问题,又是难以攻克的理论问题。”----吴晓灵) 股市论语系列:历史的疑问--痛并快乐着(下) 特约撰稿 缥缈 [2003纲领性的“空谈”] 中国经济在2002年的出色表现,已经令世界赞叹。 那么,接下来的2003年,将会如何?我们的分析是,GDP在未来一年完全可达7.5%或者相似的一个水平,的确,市场绝对相信的是,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是稳操胜券,但是,常识也告诉我们,铺满鲜花的大道上往往会有陷阱;而风平浪静的夜晚,最易翻船。 理智地对待经济发展中的若干变数,趋利弊害,才是科学的理性投资。 一年以来,我对于宏观面的研究不够,关注也不够,确实是如此,因为我经常只对最微观的东西感兴趣,但是,这决不是说我不分析宏观数据,读不懂宏观背景,如果是那样,我们凭什么投资于市场?搏奕于市场? 我们提倡“深入实际,不尚空谈”,这是因为市场的凶残本性就摆在那里,在这方面,市场之于我们,与书上的东西,有着太多的不同。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对于市场,目前有谁敢站出来说一声“了解”? 我看没人。 比如,我们看到,针对目前市场比较关注的银行资金进入股市问题,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在“中国证券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上表示,近两年证券市场经历了由高峰到低谷的时期,特别是近期的低迷不振,有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央行对资金管得太紧,因而寄希望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有所宽松,使一些资金合理合法的进入股市。但银行界有一个困扰,就是不良资产居高不下。有些人认为一个原因就是金融结构不合理,直接金融过小,间接金融比例过大,银行承担了过多的贷款责任,承担了转型经济的成本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 吴晓灵说,站在资本市场角度看银行,可能觉得银行对资金管得太死,没有让资金进入市场;但站在银行角度看资本市场,又觉得资本市场发育不够,使得银行过多地承担了企业间接融资的责任。“到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什么关系,这既是当前实践中的问题,又是难以攻克的理论问题。” 看到了吧,央行有极强的研究班子,有极多的投资高手,吴晓灵仍然强调许多现实的困难,决策方面的困难,理论方面的困惑,那么,我们决不可以认为市场是可以想当然、拍脑门子就贸然做一个判断。 也正是因此,作为一个年度的归纳,在本篇,我们主要还是要分析今年有利于投资的种种因素,当然,政府不会什么也不干,采取“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的完全保守的态度。对于证券市场,政府不托市,但更不会默视股市长时期的阴跌,取一种“置之不理”的态度。 所以,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将2003年的前瞻性分析分为几个部分来进行分析,我们既要看国民经济成长的驱动力量,这包括分析200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形势,也要看到准备不充分的地方,其中包括成长方面的阻力。对于这个历史的疑问,确实,我们“痛并快乐着”。 我们认为,共有五项可以促进和激活我国经济快速运行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前期的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发布之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五项利多因素] 首先,是投资与消费潜力不会快速削减。 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增长决定投资,投资又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 我们可以假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比例不变,较快的经济增长则会导致较高的投资增长,反之亦然。经济增长可以促进投资增加。 自1992-2001年的数据统计,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也呈上升趋势,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一元,固定资产投资就增加0.12元。尽管据所报数据,今年的国债项目及其投资力度将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在其他投资渠道上却有望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从近期趋势看,仅去年第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23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911亿元,贷款投放量明显增加。而企业效益在今年一季度跌至最低点后,也呈明显回升之势,这十分有利于明年进一步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在消费增长方面,目前我国业已形成的房地产、汽车、旅游、通讯、教育等几大消费热点或者潜在消费热点,除了房地产(因政府可能的调控)在明年有可能略有降温外,其他方面在政策的刺激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有望进入平衡快速的增长,不仅将活跃市场,而且会通过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我国制造业和相关服务的快速增长。 其次,经济自主增长的力量将继续加强。 2002年以来,市场机制引导的经济增长的成分不断扩大,而且这种趋势有逐渐扩大的可能。消费结构升级扩大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将2001年与1998年比较,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移动电话增长900%,家庭电脑增长250%,家庭汽车增长100%;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彩电增长67%,摩托车增长83%。消费结构升级对房地产、汽车等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拉动,促进了相关行业的高速增长。除了房地产、电子通讯产业等原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之外,今年汽车产业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同时,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002年机械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及其产品出口增幅的大幅度提高,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发展来看,这些产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保持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力量,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将在近几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其次,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市场主体的活力逐步增强,股份制企业经济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民营经济在近两年的崛起、外商投资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等实际情况均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企业的投资信心有所增强。2002年,前三季度集体和个人投资出现近几年来罕见的增长。 从发展来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在近期将保持下去,经济增长中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还将扩大,这将有利于经济总体的进一步增长。 第四,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 加入世贸,加快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外界对我国经济的信心明显增强。今年,外商纷纷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这一趋势在明年会表现得更为明显,最近全球最大的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科尔尼发布FDI信心指数表明,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直接投资目的地。 第五,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看,随着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复苏的持续,2003年美国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世界经济总体2002年将增长2.8%,2003年的增幅则将为3.7%,总体上看,2003年世界经济及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均将好于2002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这将有利于2003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关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我国,这也是一个“历史的疑问”,马年将过,我特别查了大量资料,发现还是以案例来回答,比较妥当。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国,也有相当近似的问题。 就在本周二,全球最大的银行日本瑞穗控股宣布,预计整个财年亏损1.95万亿日元(约160亿美元)。同时该行还表示正在筹备1万亿日元规模的增资计划,用于处理不良债权。瑞穗控股预计,截至3月31日的整个财年净损失为1.95万亿日元,比它去年11月25日预计的2200亿几乎多亏9倍,这也是日本企业所创下的历史性的亏损额。 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12年的衰退,银行客户无力还清贷款,导致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十分严重,目前的银行坏账高达52万亿日元。瑞穗控股去年11月份预计用于坏账处理的准备金为1.04万亿日元,现在该数额已上升为2.03万亿日元,增加了一倍。 日本去年11月出台政策,勒令各大银行降低坏账水平。此举旨在给各银行加压,促使他们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减少银行坏账危机加剧的可能性,借此良机,外资大举进入日本,到本周为止,可计资本金已经超过40亿美元。其中包括美林和高盛的巨额注资、并且参股,问题在于,这种外部的增资,真的有效吗? 对此,日本官方,如竹中平藏表示,银行进行的一系列增资计划十分有意义,“改革初见成效”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如果认为仅是坏账的问题,恐怕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在过去的10几年来,日本银行界一直都声称“消除坏账”,然而收效甚微,坏账问题,现象是在银行业,根子却在基础工业,注入外资,决非正解。 给银行注资,说得简单一点,相当于往井里头灌水,很可能“连泡也不冒”。所以,对于银行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学会控制自己、驾驭自己,把握好投资的方向。如果只是被动地注资、增资,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对资本市场的功能性认识]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把资金注入到哪里最有效呢?我认为还是资本市场,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在解决不良资产这方面,我们应该既学习美国,同时也学日本。所以,我国目前对于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关系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当然,这种偏差是体现于很多方面,从最主要的方面看,需要矫正一些固有的思想意识。简单地说,我们把资金注入股市,不仅可以无本套利(圈钱),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产品与产业结构,不但可以盘活资产,还可以革新体制,等等;而且,资本经营才是严重亏损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我们无须把股市的功能神化,这只是股市最容易理解的功能而已。 当然,问题的复杂在于,也不是一股就灵。但是无论如何,与银行相比,还要看到是股市的包容性更大。 确定地说,你可以把股市看做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放,包括银行。事实上,股市可以“容纳”银行,而银行决“托不起”股市。 当然,我们反对把“上市”作为唯一目标,反对一股就灵,更反对“千军万马跑北京,万众一心奔上市”,一害自己,二害他人。 [流通是永恒的主题] 众所周知,在一切经营技巧当中,最重要的经营,就是资本经营。资本经营不但是企业经营的高级形式,而且可以认为它是对于产品经营形式的一种否定。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上干了五千年,干到了解放前,我们干出了什么?毛主席有概括,是“一穷二白”。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正视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是勤劳的而是懒惰的,不是勇敢的而是懦弱的,不是智慧而是愚笨的,这个结果是可以理解的,而事实恰恰相反。 未来的社会,几乎可以断言,任何经营行为,都是由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智力经营逐渐更替的。资本经营应该是利润构成的主体,而且是永恒的主题,是其他经营形式的出发点与归宿,绝不可以把资本经营同产品经营及其他经营形式隔离开来、对立起来,这需要我们用时间去逐渐体会。 这个问题,还牵扯到了“正确整合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股减持”。 因为社会的所有经济活动,不管它有多么复杂、难解,但把它说穿了,无非就是人们在一堆钱和一堆筹码之间来回折腾。由于这种折腾同时涉及到财产关系调整、涉及到要素特别是资产置换、涉及到企业兼并与收购,所以必然带来制度创新。 其中,每一步都是“极其惊险的一跃”,投资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所以,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对高的程度时,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要服从于特定目的融资以及资本经营,企业家通过培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然后实现“从钱到钱”。 “从钱到钱”,是对于市场最本质的认识,只有资本市场,你才能够把那些经营得较好的“企业”作为一个“筹码”,转让出去,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家念念不忘的“国有股”。但是,国有股的问题,在短期内恐怕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成果。 那么,“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要说简单,也很简单。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通缩的问题。 [通缩的市场本质是什么?] 近年,世界经济增长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忽上忽下,让人眼花缭乱。中国经济却一直稳坐钓鱼台,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有点令人不敢相信。 因此,我们认为,尽管2003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已构成强势,但我们却并不能否认我国经济肌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顽疾,经济运行中依然会出现影响经济发展的新的制约。 通货紧缩与有效需求不足紧密相关,已经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长期趋势。 我们认为,产生通货紧缩的原因主要不是短期因素,而是长期结构性予盾和体制性矛盾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通货紧缩,需要通过加快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并且依靠创新来建立促进需求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经济机制”。 另外,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紧缩与世界经济正步入新的结构调整时期所新产生世界性的通缩,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关联。在新的一年,随着结构矛盾的进一步显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以及世界性的需求不足也会对我国的需求增长产生压力,通货紧缩压力依然较大。预计全年的物价水平,还将在零增长附近徘徊。 有人认为,通货紧缩并不意味着经济衰退或萧条,我国的通货紧缩实际上反映为经济增长率的适度下降或持续调整,这就是所谓的“缩长”现象(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 那么,这里面仍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这就是,“通缩”的市场本质是什么? 事实上,从实战的角度来分析,通缩可以解释为是一种复杂的市场行为的综合反应。 通缩是生产领域的经营者对于流通领域的垄断利益所发起的自我保护机制。因此,通缩总是表现为以货币为计价的商品与劳动力的价格越来越低,但是并不影响“物与物”之间的基本成本平衡。 可以这样说:通缩是一种游戏的玩法,它是对金融市场的无效率与低效率说“不”,对“万王之王”的金融资本说“不”,对商品经济“桌子下面”的黑幕说“不”,也对流通领域的“血液”、“符号”、亦既代表全世界各国的“政府信用产品”的货币说“不”。 此外,“通缩”是如何影响到经济与发展?这里也不存在“缩长”,因为说到底,通缩现象,说明市场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既,生产领域正在绕过那个“庞大的”金融领域,并且自行定义了一个新的《巴塞尔协议》之外的生态系统。 我的感觉,通缩的理想目标在于,市场需要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流通方面的问题”,并且彻底“虚似”“货币”与“银行”,以削减过高的流通成本。 在这个意义上说,通缩所动的“奶酪”,正是那些自命不凡的金融大鳄与银行资本的生存之本。因为,产品的价格趋势可以为负增长,但是金融业却绝对做不到“负的利率”,否则必定发生危机。 通缩的蔓延,表明了全球生产商、生产化领域的话语权,一切无效率的经营性的垄断利益金融集团,即便是世界银行,也必需让位、退场。因为,你可以无视其他人的存在,不发放货币;但从此也将无人与你进行游戏,从而使如日本这样的政府所滥发的“无效货币”,越积越多。所以,通缩是新的玩法,而且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 如何结束通缩,或者有节制地利用通缩,已经是世界各国央行的难题。 对于各国股市,其实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因为投资者不是傻瓜,存在无数有效制衡的手段,而且往往能够一次性地解决所有的问题。 作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如果你总是认为金融产品是“稀缺资源”、以为奇货可居,不顾一切地抬高资金的消费成本,甚至抽紧银根、打压价格,最终你所面临的,就是市场总有办法把宏观经济“套牢”。 手段可能是温和的,譬如交投的低迷;也可能是强烈的,譬如价格的崩溃。这一点在股票市场,反映得极为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的前景] 尽管前面我们谈到固定资产投资将会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但在经过了连续多年的高位滑行之后,要使2003的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度的难度在加大。 首先,支撑最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已明显减速,其增长率也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投资的需求拉动因素已明显减弱,这对房地产供给(投资)的增长是一个很大的抑制因素。另外,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也将趋紧,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付款和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随着销售面积增长的放缓和年底银行资金回收,这部分资金的增长也将放慢,这对房地产投资增长是一个制约因素。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本建设投资对国家预算内资金依赖程度较高,其快速增长有赖于预算内资金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由于2002年这部分资金的增长已很快,增幅达到62.1%,形成了很高的基数,明年继续大幅提高的难度较大。另外,由于财政收入增速的趋缓,财政风险问题会突出出来,财政支出也会因此受到很多限制。而缺少了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有力支持,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第三,更新改造投资受市场状况的影响较大,趋势较难把握。今年,更改投资表现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特别是邮电通信业的更改投资大幅下降,这与电信业今年进行的改革有一定的关系。目前,电信业改革已告一段落,新一轮的竞争即将展开,由此将很有可能带动明年更改投资出现恢复性的增长。综合以上分析,2003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呈现出的小幅回落对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 无论如何,有一个事实需要一再地提醒大家:目前世界的原油储备,只能再“敞开消费”10-15年,所以,我们对于未来一些依靠天然石油为原材料的行业,一直取一定的谨慎态度。与此同时,我们对于电力行业以及新能源方面,却满怀信心。所以,在新的一年,不但汽车产业的“大开放”是必然的,而且,原油期货也应当是可以左右资本市场的动力之源。因为这两种投资领域,已经被利用到了极限。 目前,美伊的问题,冲突相当激烈,但这不完全只是一个短期的问题。我们认为,没有伊拉克,该地区仍然不会平静,还会不断有“伊拉克二世”的出现,这种“目标”,美国随时都可以转换。 而一旦发生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任何“富油国”的“战略与资源”的区域战争,都必然会主动或者被动地中断甚至毁灭世界原油资源与供给,而其结果,就是引起市场的混乱。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盛产石油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也开始在剧烈动荡停止生产,世界的经济序列必将崩溃,而当消费发生阻碍,则有可能引起全世界的石油危机,这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则我国经济的运行也将受到无法回避的影响:一是作为石油进口的大国和潜在石油进口的大国,石油价格的上升将大幅度增加我国石油进口的开支;二是石油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主要能源,其价格的上升将影响我国物价的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效益;三是存在石油危机的隐患,引起全球经济的衰退,恶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大家需要知道,原油不是简单商品,原油是真正的“世界货币”。 [远风吹下楚歌声] 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斐然成就,还是前进道路上的沟沟坎坎,都是对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直接考验,综观2003年的国际国内形势,宏观决策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面对历史的考验,前面的路还很长。 *如何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关于国债使用中贷款贴息的规模和范围。一是适当增加财政对企业投资的贴息规模,以扩大国债刺激投资需求的作用;二是国债贴息范围应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扩大,应完全取消享受技改贴息优惠政策的企业所有制限制;三是增加对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企业的贴息;四是国债贷款贴息应由技术改造投资贷款贴息扩大到对部分基本建设投资的贷款贴息,对于国家特别鼓励发展的行业、技术及工艺上有创新突破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考虑给予贷款贴息,以扩大国债使用对投资的带动作用。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以及打破垄断 加快发展股份制的私人银行和其它民营金融机构,以形成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共同竞争、高效率、低风险、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改变存贷差大幅增加、同时民间资金短缺的现状。 大家可以关注市场发育较早,特别是金融市场发育比较充分的江、浙、珠江三角洲和少部分特别行政地区,关注那里的民间金融的试验结果,以及多种所有制形式竞争的创新金融机制及其进展,以及在发展民间金融过程中,政府对金融与银行的立法和监管的程度。 关注货币供应量、国家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支持力度。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运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经验很难适应目前经济运行对货币需求的要求。 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关注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长率调控目标。对于金融政策,要特别重视结构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活力不足,市场与消费比较低迷,事实上与金融机构及某些社会经济形态“只吸入、不放出”货币有很大关系。 所以,既要从货币政策操作上,又要从金融制度改革上,关注资金供给方面的变化,这要结合M1与M2的变量,进行长期观察与有研判。 *关注产业政策环境 产业当中,目前各有不同的融资渠道。 住宅产业的市场化进程,需要抓紧落实住房货币化补贴、开放二级市场等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在房改房上市交易上,有助于现金流动。 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目前主要是行政资金,以及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各类信托投资,有助于现金流动。 汽车产业,则是要关注外资的进入速度,这个行业能否坚决贯彻中央“管住政府、放开市场”的预想,能否坚持投资原则,销售是否畅旺、不再占用银行、财政方面的补贴投资,并且能进一步解除对民营投资主体的行业准入限制,是主要问题。 *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要改变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人、事、财方面分散管理的状况,根据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构建分级行使出资者职能的有效运营管理体系。完善大型国有企业改制的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依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服务系统。总结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实践,规划下一步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增强对外经济领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鉴于目前外汇储备较为充裕和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也是非常必要的。 出大于入,需要注意保证出口退税政策性资金,以及进口环节中过多的税收优惠。 [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债权交易] 盘活债务存量,是变现最快的金融手段,可操作性强。在今年,会有相当部分的优质资产以发债的形式盘活。如信达等AMC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关注 可以注意到,本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德意志银行在北京签署了资产证券化和分包一揽子协议,这是中国首个资产证券化项目。此举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和利用外资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据信达介绍,这是继前两次呆账资产包处置合作后,信达公司与德意志银行的又一次重要合作。 信达此次将20个项目打成了一个20亿元的“资产包”,并将其未来现金流的一部分用作境外证券化发行的支持,同时,还通过分包方式和资产交易结构的安排引入德意志银行的全球资源,包括资金、管理与技术、战略投资者等,提升资产包的价值,实现资产包后续的现金回收,显著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回收率。 这个项目正式启动后,将由德意志银行主持在境外发债,但价格、项目、投资者由信达和德意志银行共同商定。合作双方都表示,争取在未来3至5年实现项目的全部回收。 在目前,德意志银行承诺对这20个项目实施以寻求战略投资人、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置,整个资产池的价值可得到提升,信达的资产回收也相应提高。 在政策方面,也没有什么阻碍,此前,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外国财团合资公司的获批,已经为外资进入中国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扫清障碍。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能否维持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也是大事之一。要知道,现在我国对外的贸易摩擦基本上是逐渐加剧,我国的产品的成本、价格竞争力都偏强,需要适当调整,与此同时,更要努力增强国内弱势企业和产业的活力。 但是总的评价是,中国经济,前景光明,中国的股市,会有一个总体上不错的发展前景。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