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幽灵盘旋股市--国际视野看中国股市(附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3日 09:1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沪深股市新股发行总额平均占到近20%的流通股市值 ●高潮生 中国股市的第六个特点是新股票幽灵。包括初始股﹙IPO﹚以及再发股﹙Follow-on Offering﹚在内的新股发行是所有外延型扩容市场得以增长的核心条件,在中国股市中表现突出。 惊人的新股发行 如表一所示,在从1991年到2001年的11年中,美国每年平均新上市的公司为508家,远远多于中国的105家。新上市公司每年的平均总市值为420亿美元,也大大高于中国的703亿人民币﹙约85亿美元﹚。 然而,虽然美国每年新股票的发行量与发行额从绝对值上讲要大于中国,但从相对值上看却恰恰相反。例如美国平均每年新股票的发行总额仅为股市总值的0.46%,但在中国股市中却高达5.82%。 若考虑到前文所述的流通股困局,那么新股的发行总额将平均占到中国流通股市值的将近2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只有0.49%。这是因为美国股市中的股票数目多,而且股市总值为一些领军的蓝筹股所主宰,所以新股票从数量和数额上讲都显得无足轻重,要想扰动股市的走向趋势就宛若是螳臂挡车。 但在中国却不然。由于中国股市仍处于初级阶段或起飞时期,所以新股发行蓬勃旺盛,在整体股市中所占的比重也会高出美国股市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涨跌息息相关 岂止如此,新股发行简直就是孤独而倔强的幽灵,在中国股市的上空久久地游荡徘徊。它不仅如前所述决定了中国股市规模的扩张速度和幅度,甚至还与中国股市的涨跌命运息息相关。 这就是表二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耐人寻味的奇特现象和奇妙规律﹕每当新股发行额超过前1年时,股市便告上扬﹔若是新股发行额低于上一年度,股市就随之下挫。 倘若这种情况只是在个别年度中发生,我们尚可认为纯属是偶然的巧合。但是假若连续8年,年年如此,那就恐怕怎是个“巧”字了得!新股发行似乎已将中国股市的命脉操纵于股掌之间,发行增长与股市上扬俨然已是风雨同舟。 因此,中国股市的运动既非真实反映中国自身经济的成长规律,也未紧密追随国际股市的变化趋势,而是与新股发行额度的增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股发行就宛若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默默地执掌着中国股市的涨跌起落﹑抑扬顿挫。如果这一规律依然有效的话,那么2002年以来新股上市节奏的放缓对于股市来说恐怕未必是个好兆头。读者不妨拭目以待。 因果难辨 表二中的数据似乎为我们指点迷津,破解了中国股市的推手之谜。然而这还只是一个表层现象和浮浅认识。新股发行与股市涨跌之间为何会存在着这种微妙而奇特的内在关联?二者究竟谁是因﹑谁为果? 要回答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这两种可能性都同时存在。新股发行可能会引起股市资本的分流,使资金从现有股票向新发股票转移。这一股市资本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的重新分配将导致现有股票价格的下跌。从这层意义上讲,新股发行额度的增加无疑是股市下挫的罪魁祸首,而停发新股则会有助于股市的稳定甚至上扬。当然,这是一种直观的感觉和朴素的认知。 然而在另一方面,新股发行时的价格暴涨通常不会只限于发行首日,而会延续几日甚至几周。指数除数在新股首日时的调整固然可以过滤掉它对指数的影响,但它在今后数日中的继续上涨则不可避免地推动指数上扬。此外,新股发行所带来的“提携效应”与“连带效应”也会牵动现有股票跟随上涨。从这点上讲,新股发行又会有助于指数的攀升。有趣的是,这一隐含性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为众人所察觉。 新股发行的增加究竟是激活股市的手段还是打压股市的招数,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有效地吸引场外的闲散资金和银行的储蓄存款。倘若它能为股市争取来额外资本,那么股市规模将得到扩展,现有股票也会受到新股发行的激励而热血沸腾﹑神采飞扬。反之,如果新股只是在与现有股票争夺有限的股市资本,那么股市必然会随着新股发行的增加而焦头烂额﹑满目疮痍。 在通常情况下,新股发行所带来的结果是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它既能吸纳部分外来资本,也会导致现有股票中部分资本的流失,只是二者间的比例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在这一双重矛盾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环境中,究竟是股市上涨刺激了新股发行的增加?还是新股发行的增长激发了股市的澎湃热情?事实上二者皆有,只是因时间而异﹑因环境而异。无怪乎有人会感叹中国的股市“像雾像雨又像风”,既无章可循也无据可依。 ﹙作者为美国道琼斯公司全球指数开发与研究资深总监﹚ 资料来源:道琼斯国际指数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国际金融报》(2003年01月23日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