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万个为什么:市盈率为什么总高?(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2日 10:13 中华工商时报 | ||
水皮杂谈 市盈率是股票价格和公司股利分配之间的对比关系,股利分配不变的情况下,市盈率越高,意味着股票的价位也就越高,反过来如果股票的价格已经下调了许多而市盈率依然居高不下,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股利分配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速率比股票价格下降的速率还要快。 因此,简单地说市盈率高或低了是没有意义的。很多的情况下,市盈率更多的是说明企业过去的盈利状况和目前人们对其的期望比值。换句话讲,市盈率代表的永远是过去时,而人们对证券的炒作实际上又是寄托在对未来的预期上的。利润实现永远是将来时,一个代表过去时的指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将来时的指导性参考系实际上是可以大大存疑的。 显然,在中国股市已经下跌了900多点,跌幅达到40%的时候,市盈率指标已经失灵了,如果还要照搬,那么要在目前的基础上把市盈率降到20倍左右,指数只有奔着400点去了。 20倍的市盈率是某些专家学者理想中的数值。比如吴敬琏先生就对此有过专门的议论:市盈率要和公司的成长性即未来的营业表现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考评股票的投资价值。如果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很好,市盈率高一些并不足为虑。但平均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不良,甚至回报每况愈下,因此很难支撑这么高的市盈率。在发达国家,平均市盈率一般保持在不高于20倍的水平上。以美国为例,除互联网泡沫时市盈率畸高外,传统产业从未超过20倍。韩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率在14%以上,市盈率一般为20倍,仅有两次达到30倍,且时间很短,只有1-2个月,东南亚国家一般为10-20倍。香港近十年股票市场市盈率在20倍以内,日本是高市盈率的特例,但他的股突带来的破坏之深之久恰好是市盈率过高导致灾难的明证。吴敬琏先生有关市盈率的评论是当年中国股市大辩论中的三项话题之一,见解独到,美中不足的是吴先生自己也明白,他举的20倍市盈率的事例多在发达国家,他没能指出发达国家的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有多大的区别,相互的关联程度又要打多大的折扣。而在所谓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倍的市盈率并不能防止他们出现金融危机,香港地区的市盈率也没能让索罗斯转移开贪婪的目光。而在中国1996年以来沪市出现过7次低点,平均的市盈率也才到过32.26倍,中信证券的招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也才15倍,简单地套用20倍市盈率的话,中国证券市场早就没有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中国股市这10年来平均业绩的下滑是正常的,事实上“一年绩优,二年亏损,三年ST”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悖论又出现了,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恰恰因为有了不断上市的新股的贡献,市盈率才保持了相对的低位,对比沪深两市就可以发现,沪股的平均市盈率要低于深市5-10倍,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深市这两年停止了新股的扩容。 对于市盈率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市盈率越低,表明市场越缺乏活力,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未来的预期越好,交投也就越活跃。用市盈率是解释不了纳斯达克市场的。因此人们发明了另一种概念,那就是市梦率,完全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英文翻译,这同样发生在发达的成熟的美国市场。当然,这同样不适用于中国市场。 实际上,当市盈率成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的时候,这是一个相对的指标,最合理的比照对象就是银行一年的存款利率倒数。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目前的中国股票理论价值市盈率在44.44倍,如果年内减息,那么这个理论数值还可以再高,如果加息,那么这个数值就要下调。相对于中国股市的高点平均市盈率55倍和低点市盈率32倍而言,44.44倍的市盈率差不多正好是中间形态,也就是中国目前的市场,是一个你说有投资价值就有投资价值,你说没有投资价值就没有的市场,一种完全因人而异的市场。 越跌越没价值的市场不是股市,是菜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