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解疑上市悬念 公司现金流不存在困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2日 08:0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记者 马世领 冯戈 发自北京 “市场对中信证券的超额认购倍数,表明投资者愿意接受目前的价格。我们对中信证券1月6日的上市充满信心。”2003年1月1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吕哲权对记者表示。 中信证券作为首只IPO证券类股票,其发行上市可谓一波三折。从1999年增资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到后来一封举报信推迟发行,2003年1月6日即将上市交易。 不是“赶”着上市 今年可谓是中国证券市场全面亏损年,上市公司业绩下降数量和幅度增加,从机构投资者到中小散户被套,基金行业首次全面亏损,券商降佣后又逢大势不妙而损失惨重,近期大盘又一直在1350低点上方徘徊。在这种背景之下,中信证券为何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 吕哲权对此表示,中信证券公开发行上市的时间,由相关批准程序时间决定,不是“赶”来的。2002年9月中信证券经过严格审计和证监会的审核得以公开发行,意味着公司以往的经营风格和业绩得到了肯定,表明公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也表明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层愿意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受多层次的监管、在市场考验中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存在现金流困难 近期有媒体称,“公司已经没有多少存款,公司的自营已接近满仓”,“公司现金流已相当困难”、“公司急需现金”,而“这也是中信证券急于上市募集资金的重要原因。” 吕认为这种分析显然是弄混了财务概念。“银行存款”中,不包含“清算备付金”。公司存款,在2002年6月底为9.27亿元,在《招股说明书》中已披露。而公司的自营,在2002年6月底为16.76亿元,其中股票为7.28亿元,远没有到“满仓”的程度。 至于现金流,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与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步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客户大量提取交易结算资金和委托投资管理资金,使本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在扣除代买卖证券收支的现金净额和委托资产管理收支的现金净额后,公司2002年1-6月、2001年、2000年和1999年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08元、0.45、0.27元和-0.10元。尽管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但目前公司的资产质量仍然保持良好状态,2002年上半年末的“流动资产余额———流动负债余额”为26.48亿元,符合《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大于零的要求,公司净资本为29.20亿元,符合《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要求大于2亿元的规定,不存在现金流困难。” 不放弃网点扩张 在目前证券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电子交易的网络化优势使传统的网点投资大、成本高的劣势凸现出来。而中信证券本身在全国的营业部数量就不多,那么中信证券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吕哲权的回答出乎记者的预料。他认为,公司目前的营业部数量相对公司的资本规模而言较少。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经纪业务的营业收入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且影响了公司国内业务网络的完善。因此公司拟通过申请增设和购并等方式,力争尽快扩张营业网络,以增强公司今后的持续竞争能力,并为公司的其他业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当然,这种扩张,不是以前方式的重复,”他说,“而是将通过转型和提高,追求更高的经营效率。” 关于增资控股万通证券的进展的情况,他透露说,2002年2月8日,中信证券与万通证券的股东签署了《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协议》,万通证券增资协议将在中国证监会批准后生效并予以实施。中信证券已与万通证券签订了《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过渡期经营管理合作协议》,自以上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增资完成后万通证券新一届董事会产生的期间内,万通证券由协议双方共同组成的经营管理小组实施经营管理。万通证券增资协议已申报中国证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