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2年11月份,期货市场主要品种的价格都先后涨升,报价屏幕上时常出现“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景象。面对这种冬天里的红火,我们有必要冷静地思考、客观地分析一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环境发生质变
我国期货市场在经历了6年治理整顿之后,从2002年初开始,不仅政策制度环境继续回暖,而且市场运行的质和量继2001年的恢复性增长后,又上了新台阶。具体表现在:1、政策法规根据市场规律发生了积极变化,为市场创新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
2、期货交易所加强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代表的对会员让利扶持和宣传培训资助,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交易所与期货公司共存不共荣的局面。
3、期货大品种全面活跃,像上海的铜、铝、橡胶和大连的大豆、豆粕,一个交易所多种品种同时活跃的新景象和成熟特征很多年来没有出现过。
4、交易量迅速增长,市场流动性增强。交易量、持仓量、交割量同比有了显著增长,市场运行平稳、经济功能进一步发挥。
5、机构投资者逐步介入市场,期货公司前几年靠散户维持惨淡经营的局面大为改观。
6、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新品种研究和开发与时俱进,呼声强烈,形势乐观。
外部环境利好期市
1、周边市场:2002年,中国股市阴跌不止,投资资金急于寻找出路,囿于现有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狭窄,商品期货市场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大豆、铜这样相对资金容量较大的品种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资本市场中游资追逐的对象。
2、相关政策:今年伊始,以转基因条例实施为契机,国产大豆的基本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2月20日转基因安全临时证书到期后实施新的申请审批程序,使得进口大豆在12月20日之前有一批集中到港后,新的进口大豆最快也只能在1月底之后到达,国内大豆必将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供应断档。于是,随着外部资金不断涌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连大豆期货价格逐波上扬,高点迭现,一波牛市行情跃然图表之上。
3、交通运力:进入11月后,由于东北地区铁路运力紧张,收获下来的东北大豆无法从产地及时输出,东北当地油脂企业压榨的豆粕也积压站台,无法发往关内;而同期到港的进口大豆仅够维持进口油脂企业自用,众多中小榨油厂陷入无米下炊的境地,豆粕、豆油等下游产品的供不应求又循环推动大豆原料价格的上涨。至本月初,大豆期货、现货价格已从2200-2250元/吨上涨到2400-2500元/吨,豆粕从1800-1900元/吨上涨至2200-2300元/吨,同时豆油价格也呈现出稳步攀升的势头,目前已较上月有300元/吨左右的涨幅。此番大豆及豆粕期货市场价格的大幅飙升表现出明显的现货驱动型特征。热门品种后市展望
就目前期货市场最为热门的大豆、豆粕期货品种而言,国际市场库存大幅降低和国内供需关系的改变,已经为价格后市继续上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技术面及图表形态的改善也表明大豆、豆粕价格已经摆脱了数年的熊市格局,进入牛市阶段。大豆从长远来看,后市价格运行将表现为大涨小回、底部不断抬高的特征,投资者在长线操作上仍然应当以逢低买入为主要方向,顺势操作。
根据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经济功能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先于经济增长的特征,铜、铝、橡胶等基础物资和小麦、大豆、豆粕等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整体上涨,应该引起我们关注,这是不是新一轮成本推动型经济增长即将到来的先兆?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提醒我们早作准备、防患未然。
客观看待期货市场
虽然从去年开始期货市场的成交规模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中国期货市场的资金容量、品种规模、市场参与程度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于我国市场体系中的其它市场结构,无不相形见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放开市场禁入限制,耐心培育市场。必须放松对市场的束缚,营造健康的、宽松的制度环境,取消一系列的市场禁入限制,建立便于实施套期保值的市场机制,培养各种经济实体的套期保值意识,让更多管理风险的套期保值者和润滑市场的投机资金踊跃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惟此,才能提高市场自身的造血机能。
2、完善品种体系。期货市场的品种规模和交易规模是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如果规模过小,则不易发现真实的价格,规模不经济,发现价格的成本和代价必然很高,也很难使套期保值者顺利实现风险的转移。品种问题不解决,市场无法自己选择自己交易的对象,期货市场就无从谈及内在本性的经济功能。
3、完善市场基础建设。法制建设滞后和投资者教育缺乏也是制约期货市场发展的瓶颈,二者是期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期货法制体系建设和投资者教育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十分迫切的任务。
总之,虽然中国期货市场在年底深冬季节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景气,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政策性、根本性的积极改变,但是中国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影响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经易期货曹胜窦若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