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沪深股市的历史趋势来看,几乎每一次中长期底部的形成,都有这样一个非理性下跌过程,行情往往在绝望中诞生,在市场气氛极度低迷时刻,大盘也许离底部已不太远了
杨波/文
近期的股市如初冬的天气,有些寒气逼人。在11月初经历短暂的反弹之后,两市大盘
便在两大利好政策出台之际,在投资者期待的目光中开始节节下挫。上海综指甚至一举击穿市场人士公认的政策底1500点,并在1500点下方连续运行了七个交易日,本周三更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在目前宏观面、基本面、政策面都利好不断的情况下,股市的低迷走势让人疑惑,那么,这个市场到底怎么了?
两种争论
对于目前的市场走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悲观的看法是,经过去年以来的下跌、以及相当力度的规范、治理之后,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完全释放,比如上市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造假现象仍时有发生,市盈率仍然偏高,股市泡沫依然存在,再加上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未来市场将面临全流通的压力等等。虽然最近推出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允许合格的境外投资者进入》两个政策,但中国股市存在的诸多问题,将阻碍境外资本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同时,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要完成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投资理念的新旧交替,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另一种观点是,中国股市的低迷走势并不正常,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海外主要资本市场一年来的低迷是与其国家整体经济的衰退相吻合的,而中国近年来持续向好的经济,保持了近8%的增长速度,资本市场的持续走低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而且,从市场看,近期领跌的股票大多是过去的问题股和庄股,其下跌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难以动摇市场稳定的根基,而以中国石化、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蓝筹股板块的走势相对稳健,显示市场仍有生机。另外,为了维护市场稳定,管理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其利好效应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
奇怪的“背驰”
不可否认的是,近期以来,股市运行环境已大大改善,积极因素正逐步增多。首先,从宏观面上看,长期持续增长的经济为股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去年同期,增幅达到7.9%。预计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向上的运行态势,2002-2004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7.8%、7.8%和8.0%的较高水平,并呈小幅波动的态势。
其次,从季报看,沪深两市业绩已开始回升。据季报显示:1至9月,全部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342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1%,而去年全年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347元和5.49%。由此可见,目前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基本上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也可以讲,今年三个季度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收成。因此,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话,那么今年的业绩有望较去年上升20%以上。
政策面上,管理层稳定股市、发展股市的决心不容置疑。从10月中旬以来,新股发行速度已明显放缓,扩容压力已明显减轻,11月初更连续出台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允许合格的境外投资者进入》的政策,这两个政策对股市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有新的突破,新的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呼之欲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市场人士认为,这一理论在党的报告中出现,意义非凡,它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首先将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主体缺位”的问题,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其次,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国企改革方面的能动性、创造性、灵活性,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如果新的国资管理体制得以实行,将大大加快上市公司的重组步伐,对于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将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庄股跳水为那般
那么,从6.24以来,在经历长达四个月的中期调整之后,在政策面利好频出的大好形势下,在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几乎全线深套的情况下,市场近期集中释放的强大空头能量,到底源于何处?
从盘面看,11月8日以来大幅跳水的股票,大多是一些老庄股。如西藏天路、珠峰摩托、大红鹰等庄股竞相杀跌,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QFII政策的推出,中国股票市场正处于新旧投资理念的交替阶段,前期重庄家控盘、重题材炒作的投资理念将逐渐被以价值挖掘的投资理念所代替,使得部分控盘庄股面临风险,介入的机构不得不选择跳水出货的方式出场。
不过,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之后,选择这种跳水式的出货方式显然并不明智。一方面,在沪市综指跌破1500点心理大关之后,市场气氛已相当低迷,在这个时候出货能有多少接盘,能出得去多少呢?另一方面,在“十六大”暖风频吹的市场环境下,没必要选择这样莫名其妙的跳水行为。事实上,从6.24以来在1500点以上有4个月的平台整理期,这么长的时间相信已能满足大部分机构进出的需要,虽然仍有一部分机构由于资金的压力有出货的需要,但相当一部分机构有借市场低迷气氛打压股价,逼出低价筹码以摊薄成本之嫌。
另一方面,深沪股市自去年下跌以来的几次反弹都在沪综指1400—1500点出现,大多数投资者的最低持仓成本也应该在此区域,可见,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仍旧处于深度套牢的状态,目前这种恐慌性的杀跌显然是不理智的。
当然,市场的中长期走势要受制于诸多因素,如国际化的进程怎么走,全流通的问题何时解决怎么解决等,但基本因素仍不可忽视,过分悲观并不可取。
从沪深股市的历史走势看,几乎每一次中长期底部的形成,都有这样一个非理性下跌的过程。
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在市场气氛极度低迷的时刻,可以相信,大盘离底部已不会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