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一些政策动向看,QFII登堂入室的时机已经越来越近
□汉唐证券研究所 盛震波
关于引入QFII的可能性,业内外已就其制度设计方案、技术可行性、市场承受能力等多方面予以论证。前段时间,管理层为QFII加温之后,市场似乎又归于平静。然而从近来一
些政策动向看,QFII登堂入室的时机已经越来越近。比如首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获批,就国外经验来看,这往往是引入QFII的序曲。《上市公司并购管理办法》的颁布,更是为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市场设立了规范。不过,考虑到引入QFII尚需相关部门配合与适应,因此有可能先期推出框架性制度规定,而相关细则会在稍后推出。未雨绸缪,外资入市之后的投向问题成为市场揣摩的焦点。
把握外资投向,其要义就是把握通过QFII进入市场的资金特性。一般而言,这些资金在公司状况、投资额度、股权比例、投资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限制。具有良好资信和雄厚资金实力的境外金融机构有望拔得头筹,其规范运作的历史和成熟的投资理念,将对国内上市公司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为了减轻市场承受的外资冲击力度,避免境外资本对市场走势造成过大的波动,QFII的投资额度和在上市公司中的股权比例也将有上限要求。另外,管理层为防止短炒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将要求这些外资在国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从资金安全性角度考虑,台湾地区有比较好的经验。90年代初,台湾地区外资所持股票占市值不到1%,至2000年已升至6%。而内地市场目前的流通市值接近15000亿,市场规模远大于当时的台湾地区,如果按照6%计算,引入QFII后,外资入市规模至少可达100亿美元。目前来看,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可能成为首批境外投资者。但考虑到我国国情,预计外资在板块投资方面会有一些鲜明的特征。
首先,外资机构有着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预计一些市盈率偏低的价值型股票将备受关注。比如一些绩优的大盘国企股,如公用事业、矿产资源等。目前这些板块的投资价值被低估,因主营收入稳定,故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QFII受到监管当局和汇兑政策的限制,其投资资金性质应该属于长线投资。因而,那些具备长线投资价值的板块也会受瞩目。比如能源、日用消费品、交通运输等行业。
另外,鉴于中国市场特殊的股权结构特征,在非流通股尚未获准流通之前,外资有可能回避那些非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过高的个股。这意味着一些流通股比例较高、股权分散、容易实施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将会获得外资青睐。深发展引入新桥投资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
不过,就中国市场正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的现实而言,QFII参与者的投资动机和意向仍是我们不能完全洞悉的。但外资进入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采取积极进取的运作模式。比如从发展产业的角度来投资国内上市公司,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而获利。如果是这样,就会格外重视板块投资价值分析;二是采用较为消极的运作模式。其动因只是为了获取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通行证而已,待时机成熟再行大规模扩张之势。若是这样,境外投资者的最初目光不会过于集中在板块投资价值分析上,很有可能先小规模地选择风险较小的个股进行“试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