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10万个为什么之一
水皮杂谈
1500点之于中国股市,与其说是一个点位,不如说是一个情结,一个欲弃不忍欲罢不休的挥之不去的魔障。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用K线图来说话。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的12月19日,在管理层放开股价涨幅管制之后,指数从95点起一路狂涨,1992年5月到达1429点的巅峰,距离1500点整数只有咫尺之遥,这是股指第一次问候1500点;而真正实现第一次跨越则发生在1993年的2月,这一次指数从386点涨到了1558点;此后,再见1500点已经是1996年的12月份,这一次指数是由512点涨回来的,瞬间的点位是1510点;1999年的“5·19”行情让调整了2年半的上海股市终于突破了1500点的封锁,在6月30日左右攀升到1700点附近,2000年春节之后在新经济的憧憬之中指数再度从1300点附近起步直至创出2001年6月的2245点,但是好景不长,指数很快就在11月份又回到了1500点附近,2002年3月突破1500点下探1370点左右,6月再次回调到1450点左右,10月,也就是现在还是徘徊在这个所谓的政策生命线附近。
接近13年的中国股市,从他第一次看到1500点算起也差不多是整整10年,10年之中指数哪里来的又回到了哪里,恰似生命之中的轮回。
当然,就像一个人生命中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一样,中国股市此时的1500点和彼时的1500点而言早就不可同日而言,10年间中国股市从“老八股”发展到了1200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市值占GDP的比重从可以忽略不计到接近50%,而投资者的队伍更是从静安寺门口排的那支队伍扩大到了6000多万,GDP的增长每年平均在8.9%以上,总量更是翻了一倍都不止。
那么,何以指数却一直止步不前呢?
实际上,岂止是止步不前,如果知道了沪深股指的构成之后,你就会发现,现在的1500点恐怕也就只有“5·19”之前的1300点,因为不断加盟的新股人为抬高了指数的计算,尽管指数还在1500点,但是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是深深的哀叹,怎么总是赚了指数不赚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信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又是整个经济环节中的精英和支柱,何以在中国经济保持了10多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却是如此“熊”样呢?换句话讲,晴雨表为什么总是失灵?
答案总是有的。
答案之一可以从上市公司身上找。从1992年到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走了一条标准的下降通道,从0.419元到0.356元、0.353元、0.39元、0.344元、0.318元再到0.281元、0.249元、0.238元,直至0.136元。即使考虑到会计制度的变更、计提的增加,上市公司依然表现出整体下滑的态势,而且下滑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显然中国经济的活力不可能来自于垃圾股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股市自然也就起不到晴雨表的功能。
答案之二可以从非上市公司身上找。资料显示,最近10年来,民营经济的持续增长为GDP的高速行走提供了强大的活力,贡献率已经达到43%。据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的课题组推算,今年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中,非公经济的比重是73.2%,而由中华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和首都经贸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针对千家非上市民营企业的调研表明,前100位的营收总额成长速度平均为210.54%,其中成长最快的接近2000%,这100家公司的营业额均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最大的万象集团为86.43亿元人民币,值得指出的是,这项调研以税务机关出具的营业额和营业税证明或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报告为依据,包装的色彩和粉饰的动机都被扣减至最小因素。
如果置换答案一和答案二,中国股市晴雨表的功能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海外对中国经济数据可靠的怀疑也就会不攻自破。
刘国光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应在9%,林毅夫判断未来中国30年都能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股市能够分亨这种欢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