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说中国股市是6000万股民的大众市场是有违事实的。而决策者不应为说辞所动,以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公众的心态来对待股市,以为靠政府政策“托市”保护指数可以福及大众
胡舒立/文
今年3月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政府应当关心弱势群体,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近来看到这种说法变得有些泛滥而且概念混淆,因为在资本市场范围又出现了一种新提法:“应该保护股市的弱势群体”。
在这里,如何解读“弱势群体”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中小投资者的代名词,则不若直言“中小投资者”。因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通常指有所倾斜的社会福利政策,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则指为他们提供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哪怕在相对意义上,这种概念互换也会带来可怕的政策歧义。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股票市场恐怕现仍然存有小部分严格意义的弱势群体,其中多为人知的,就有少数下岗工人、退休工人和一批收入并不很高的普通人前赴后继、生生不息到股市“捞金”。我们认为,当前哪怕是无意或间接鼓励这些人进入股市都是不负责任的,其做法风险极大。弱势群体应当远离股市。
中国股票市场十多年成长中实在经历了太多的曲折,早期因为认识不清有争议,先锋者们有过动员党员干部带头买股票的创举,热心改革的舆论也有过群众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发展的主张。因为市场不成熟,社会对市场的认识也不成熟,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公众参与、百姓炒股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数以千万计的股民入市在一些人心里一直是一种自豪。少数熟悉国外资本市场经历的学者很早就对“全民炒股”“金钱游戏”蔚成风气表示了担忧,但也有许多锐意改革的经济学家们从公众参与的股市看到社会风气的变化——个人经济独立性与自主意识的增加,觉得这种更广阔意义的改革成效弥足珍贵。
不过这些方向不尽相同的洞见都是出现在早期,最迟可延至90年代中后期。此后,对于股市“姓资姓社”的争论在主流的意义上已经不存在,如何使中国能成长起相对比较健康的资本市场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应当承认,因为早期争议过大和成长道路过于曲折,中国股市本身的成长相当扭曲,而且到90年代末期已经到了弊端丛生的程度。如识者所说,因其“庄家猖獗”的特征已“将经济转型时代所有的不公正都汇集于股市”。当前市场各方对股市的实际情形事实上都相当了解,唯一未有本质改变的正是早期认为公众积极参与有益无害的“革命动员式”认知惯性。而这种惯性必须中止。
其实,从过往多年国内外的经验看,股票市场并非一般个人长期投资的最佳场所。纵使海外的成熟市场近年来也经历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起大落,美国和香港的股市目前已经跌至五年前的水平,日经指数已跌至近20年前的水平,对于普通人来说,将血汗积蓄置入这样的市场,其收益损失很难承受。发达国家地区市场环境中多数人对市场风险有清醒认识,除了泡沫高峰期,一般不会形成全民炒股风潮。纵使在炒风颇炽的香港,也明确规定券商须了解客户并申明风险。中国的股市虽然这些年来仍然基本处于指数向上的状态,但谁都明白目前的市场其实只是地上悬河,未来走向如何殊无把握,其中的风险只有比国外股市更高。更不说由于规则不完善、监管不成熟以及市场欠公平之种种。
所以,当前中国的股市更适于成为机构博弈与有钱人风险投资的场所,普通人、特别是城市边缘群体不宜涉险其中。虽然出入股市纯属个人自由,但政府无论如何不能再制造任何幻觉,给人以中国诡谲的股市可能使弱势群体致富之想。对普通投资人更有保障的是具有固定收益的低风险投资产品,发展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应在这方面多有作为。
这些年股市风风雨雨血泪教训已经太多,许多老股民已经相继黯然离场。虽然目前在沪深两地证券市场开户账户达6000万以上,以至颇有些人以中国6000万股民为说辞。但有分析已经指出,当前6000万账户中重复登记者甚众,至今仍活跃者应相当有限。有专家还推算,每周都在炒股的账户即所谓真正活跃者不会超过400万,每天都在运作的“职业股民”则不会超过100万,这当中尚未排除一个庄家买入数千张身份证的“死魂灵账户”。
显然易见,在当前说中国股市是6000万股民的大众市场是有违事实的。而决策者不应为说辞所动,以保护弱势群体、保护公众的心态来对待股市,以为靠政府政策“托市”保护指数可以福及大众,进而给仍在市场中或踌蹰于门槛的普通人带来不现实的期盼。一方面是政府之手不再以种种理由干预、真正离开市场,一方面是监管者以维护市场公平之道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中国的股票市场大可不必千万股民大军浩浩荡荡,而这样的市场反而更健康和更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