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凌波/文
“中国A股市场就像一辆人人渴望挤上的列车,但班次和座位太少,民企势单力薄,往往连车门都靠近不了。”这是一位深圳民企负责人对A股市场上市的感受。但2002年10月,八大海外交易所齐聚深圳、吸引中国上市资源的行动却在证明,中国企业可以搭乘的国际上市列车已经越来越多,除了美国纳斯达克、新加坡等熟悉的市场之外,连伦敦证交所、多伦
多证交所和澳大利业证交所也跨洋过海不远万里地赶来。
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洞开的大门,中国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变成了——去哪里更合适?准备活动做好了吗?
连线交易 多地上市
全球证券交易所实现联动,推进连线交易和多地上市是此次交易所聚首深圳推出的最具卖点的概念。
从几大证券交易所新闻发布会开始,祝晓健就成为焦点人物。这位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业务部亚太区负责人一直身处媒体和咨询者的包围之中。而祝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伦敦证交所与香港联交所今年5月提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交易所合作计划——建立一地申请、两市挂牌通道。
即一家企业只需准备一套上市材料及经过一次辅导就可以同时在伦敦与香港挂牌,这不仅将增加两个市场的吸引力,还可以大大降低上市成本。祝晓健预计明年这一通道将正式开通。新加坡证交所总裁——汪瑞典是此次莅深的八大海外交易所中唯一的一位“一把手”,其地道的中文、富有吸引力的海外市场战略吸引了大批的拥趸。
据了解,新加坡一直非常重视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新加坡交易所与澳大利亚证交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跨国连线交易系统,使两国的投资者均可以在本国通过经纪人直接交易对方市场的证券。汪瑞典透露:在2001年新加坡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公司排名中,中国公司名列前茅。
加快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联系,为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已在新加坡证交所的考虑之中。
虽然香港联交所中国发展及上市推广高级总监彭如川强调香港与伦敦的一地申请、两地挂牌计划目前没有定论,新加坡交易所如何与国内交易所展开何种形式的合作也处在设想阶段。但这些想法已显示出各国交易所正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寻找合作契机的愿望,新型交易和合作关系将不断产生。更重要的是这些国际交易所对中国上市资源的挖掘和开拓将加快中国企业的资本国际化步伐。
去哪里更合适?
各大交易所都在纷纷向中国企业示好,突出自己的优势、强调自身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祝晓健一直强调伦敦是个多元化的市场,过去一直不为中国企业所知的伦敦证交所AIM市场此次受到重点推介。
这一市场主要面对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它甚至无需经营业绩,只需要一个实力的保荐人推荐即可上市融资。在AIM市场上市两年后,可转入主板市场。而伦敦科技板要求有3年财务记录,公众持有股份需超过25%,预期上市市值不能小于100万美元。而如果没有3年经营记录,则上市预期市值不能低于8000万美元。伦敦科技板的门槛对大多数中国中小科技企业而言还是有些高。但祝透露,已有中国企业开始接受伦敦上市辅导。不久也许就会有中国科技企业在伦敦现身。
为吸引中国公司赴新加坡上市,汪瑞典专门提出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华人概念。他强调:本身就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新加坡证交所有相当多的市场化方法。新加坡交易所仅有500家上市公司,但其中100家是外国公司,海外上市公司比例占据20%,而且公司质素并不比英美逊色。目前,中国内地有18家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汪瑞典称:新加坡市场导向性交易需求会适应中国公司的需求,目前该交易所将针对中国和印度公司采取较为灵活的上市标准。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税前利润记录,但其发行预期资本价值达8000万新元,并且至少发行25%的股份就可获得主板上市机会。而新加坡自动报价交易系统对有潜力的中小公司提供更宽松的条件,仅要求发行不少于15%的股份或50000股份,有不少于500名的公众股东。而对税前利润和已缴资本无特殊要求,甚至无营业记录只要提供募集资金投入证明即可。
在日本纳斯达克市场关闭,德国也将关闭创业板市场之后,纳斯达克市场目前承担起全球创业投资核心退出市场的角色。该市场中国业务拓展总监黄华国强调:在去年全球证券交易量排名中,纳斯达克排名第一,这仍然是一个最活跃的市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应该到透明的市场去争取上市机会。
大多数中国企业对于不远万里而来的加拿大多伦多证交所和澳大利亚证交所并不了解,前者在北美、后者在亚太区第四大交易所的实力虽然引起相当关注。日韩证券交易所在此次交易所赴深推介中并不出彩,但东京证交所石井泰次称:日本二板市场正在复苏,东京二板市场可以为国外中小创投公司提供平均3000万美元的融资方便。而且进入日本资本市场,也就获得了进军日本庞大消费市场的机会。这些动向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潜在机会。
上市成本之争
海外上市成本高企一直是中国企业的心病。许多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对被要求事先支付部分费用的方式望而却步。
纳斯达克市场中国业务拓展总监黄华国称:“纳斯达克市场一直背负着上市场成本高的声名。”
但实际上在纳斯达克首度上市融资成本仅7.2%。
彭如川极不赞同香港上市融资少、成本高的说法。他以1998年至2002年8月在港上市内地企业的股本融资比例分析表示:虽然上市企业新上市融资额只占这一阶段融资总额的29%,但上市后2年后再融资比例达到71%,这说明在香港上市再融资能力极强。许多新上市公司上市6个月后就可以增发新股。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中国发展及上市推广高级总监彭强调:香港上市费用并非高得惊人。一家新上市融资8000万港元的公司,初始融资费用虽然高达12.5%,但再融资3倍的费用平均仅有3.5%,因此一家企业在港融资3.2亿港元的平均费用比例仅5.75%,这一费用从全球来看并不高。
据了解,伦敦ATM市场保荐人费用在10—15万英镑之间。而多伦多皇家证券公司总裁郭宁远称,技术型公司的赴加上市成本大约在60万加元左右。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相对国内上市的融资成本,海外上市的要付出的学费的确很高。但既然要上市就不能从上市成本,更不能以成本高低作为选择上市地的标准。
本土保荐人计划
据了解,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最大问题除了自身素质之外,就是没有合适的保荐人架设海外上市桥梁。
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了合格的保荐人,就等于一条腿已经迈进了海外资本市场。香港创业板之所以能迅速吸引38家内地企业,与其多达52家的保荐人队伍不无关系。但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知道谁有资格保荐自己去纳斯达克、伦敦等海外资本市场。国际著名投行虽然保荐经验丰富,但并不深谙中国国情与企业需求;而国内券商虽然对企业知根知底,但目前大部分没有海外保荐资格。这一矛盾制约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寻求合格的中国本土保荐人计划已成为伦敦交易所亚太区业务方向之一。祝晓健透露:英国AIM市场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有一批极为负责的保荐人。从上市之初,其就全程跟踪保荐公司的发展,直至该公司升到主板市场。一旦其所保荐的公司出问题,保荐人就会被免除保荐资格。
目前有71家机构获得伦敦证交所保荐人资格认定,包括5家海外公司。其中一家澳大利亚券商已保荐15家澳洲企业在伦敦AIM挂牌。中国企业要想顺利在AIM挂牌,也需要自身的保荐人队伍。
纳斯达克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黄华国也表示:中国券商可以到美国申请会员资格,从而取得推荐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权利。
据称,有几家中国券商已跃跃欲试。但不少证交所对会员的硬性要求表明:中国本土保荐人肯定还要克服许多法律和操作上的障碍。
海外上市机会似乎正在四处开花,这对于国内上市座位太少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带来了互补的机会。但国内证交所有关高层人士指出:许多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市场被严重低估,以科技企业亚信为例,目前在纳斯达克仅3元多/股,以致失去了再融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