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午
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今年以来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管理层发展思路变化的背景下,各基金管理公司从封闭式和开放式并举,到以开放式为主,掀起了基金业外延扩张的高潮。2002年已经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与基金高速的外延扩张相比,今年以来基金的内部运行管理显得不尽人意。在股市相对低迷的状况下,基金的总体业绩表现没有特别惊人之处,在新的盈利模式的探寻过程中无法取得突破。基金业内部管理水平强弱差距开始体现,一些基金在时机把握和风险控制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媒体中对基金费用和模式类同的非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基金投资者对基金业现有运行格局的不满。而基金行业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伴随着大幅度折价交易的普遍出现,今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发展遇到了明显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的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已经难以为继。
笔者认为,基金业内部运作的发展趋势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巩固,即尽快提高基金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二是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整合。对前一个问题,相关的论述已经很多,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也在进行不懈的努力。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重组,很可能会对基金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就基金业本身的状况看,行业内部运作重组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在前两批基金管理公司获得了“普惠”的待遇之后,第三批“好人举手”入场的基金公司已经无法按照以往的思路进行按部就班的发展,只能在求新求变上下功夫。此外,新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也已出场。对这些公司来说,外资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无疑是对客户最为吸引之处,这有助于客户资源向这些高水平管理者的集中。事实上相当多的基金持有人中存在着基金重组的强烈愿望,封闭转开放的呼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基金业重组的一种典型行为就是基金持有人通过持有人大会,对基金管理行使权力作出决定。按照有关规定,基金持有人大会可以更换基金的管理人和托管人,可以变更基金类型和修改契约,可以终止基金或与其他基金合并——尽管目前我国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情况比较少见。
当前封闭式基金交易折价现象十分严重,接近10%的大型封闭式基金为数不少。而不少保险公司在这些基金中持有接近10%的份额,一旦几家达成共识,就完全有可能通过一些重大事项,比如封闭转开放等。而另一些小盘基金筹码相对集中,也有可能通过持有人大会来实现基金管理人的变更,如转给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等。事实上,如果某只基金仓位合理,变现损耗小的话,大资金在其处于高折价率交易的时候介入,而后完成基金的清盘变现,也会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
当然,基金业内的重组行动至今尚未出现。要真正实现重组,不仅需要外部的力量推动,还要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同和许可。但在各方面条件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类似当年“宝延事件”的基金业重组事件,无疑将会对整个基金业乃至证券市场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将推动基金管理行业从计划管理向市场竞争全面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