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蓝姝广州、深圳报道
券商第一股
几许静默,几许等待,中国券商第一股的光环落在了中信证券的身上。9月25日,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批准了中信证券的上市申请。消息传出后,正在准备上市的券商
们真切感到“我们的门开了”。
这不是一纸轻松得来的批文,中信把它递交到证监会已近一年。消息人士透露,对于中信的上市申请核准与否,因为没有惯例,并且是第一个,考虑到中信之后的示范效应,发审委很谨慎,讨论了好几次,在一些问题上甚至还有过争执,就在8月份表决时还是没通过,但在9月份,情势悄悄发生了改变,中信上市的问题得到全票通过。
券商上市,在2000年上半年以前是个敏感话题,主要原因在于券商的股东治理结构。早期的券商都是由几大商业银行或者地方政府牵头发起成立,长期以来就有着诸如法人治理结构、一股独大等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业内共知的事实,即很多老券商都有一些无法透明化的问题。2000年下半年关于券商上市的问题在业内被讨论,当时就有以中信证券为首的一批后起券商对外宣称准备争取上市:广发、招商(原国通)、湘财、大鹏等都在真枪实弹地准备着。
中国加入WTO后,在金融开放格局下外资金融机构伺机而动,中国券商虽然摊子众多,但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却使不少有识之士心生忧患。主管部门也在考虑如何帮助国内券商迅速成长壮大。自然启动资本市场功能,让券商借力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管理层也为此进行了准备:今年1月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准则》5、6号文件,对券商上市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做出了特别规定;2月6日,《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出台,管理层在试图制定出一个对证券公司审批标准的背后,透出的信号是——证券公司上市已为时不远。
作为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券商上市,中信上市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改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无疑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中信上市还是一个信号灯与标志,它启动了中国券商上市的步伐,券商将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资本市场。在对券商上市的态度上,证监会趋向于“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券商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用市场的手培育有真正竞争力的大券商”。
新领跑者
据中信证券有关人士透露,中信计划发行4亿A股,参照招行上市时26倍的市盈率,中信的募集资金将在40亿元以上,有可能超过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去年以33.81亿元的净资本位列所有券商首位,一旦顺利发行A股,净资本累计将接近百亿元。募集资金成功的直接结果是,使本来已在十大综合性券商之列的中信证券以净资本遥遥领先的优势直接坐上中国券商的头把交椅。在中信控股集团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门类齐全的金融版图上再添上光彩的一笔。
中信证券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一举成为中国券商的“资本王”,资本市场的功能使得众多老牌券商惯常使用的招数——增资扩股黯然失色,更何况目前增资扩股已被业内人士评价为“一个乏力的被透支的概念”,暴利的终结使得企业收紧了向券商投资的钱袋子。分析人士指出:资本市场向券商开放后,一些风险控制较好、股权结构清晰、经营规范的券商也将同样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成为后起之秀,超过早期靠政府庇护、靠人脉称霸江湖的老牌券商。
不久前,招商证券总裁牛冠兴曾对记者谈及关于上市对招商证券的影响,“我们就可以从券商第二梯队进入到第一梯队的行列”。一旦借力资本市场,后起的广发、湘财、大鹏都将成为撬动老牌券商江湖地位、构造券商生力军的领跑者。
而上市对老牌券商有着说不出的伤心和尴尬:除了法人治理结构等通病原因外,最说不出口的就是早期一些违规历史记录。记者在去年曾问过南方证券一位副总裁“南方证券什么时候上市”,“远着呢,少说也得三四年后”,他叹气道。三四年的时间留给了券商草根阶层足够追赶与整合的机会。资本的力量是加速市场化购并与整合的契机。老券商们无法不感到压力与挑战,不得不加快改制的步伐。
救命稻草?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信有望在本月底或下月初正式开始发行A股。特殊又实力雄厚的股东背景:中信自1995年成立以来,无论在资产质量还是风险控制方面,“中信有条件成为中国券商的航母”,市场人士评价。
形势表明,经历了1997年-2001年间暴利下的高速发展期后,随着佣金改革,中国券商已彻底结束了“躺在床上数钱”的暴利时代。从记者近期得到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证券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在今年低迷的市场行情下将出现券商营业部全行业亏损的遭遇。内忧外患,使券商们面临着新一轮生死存亡的考验。券商被逼迫控制成本、改变内部治理结构,寻找自己的救命稻草。券商上市成为一部分券商改变现状,启动新业务的希望。无论如何,券商们都想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仍有不少人士对券商上市的乐观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目前中国券商更核心更致命的问题是如何打造新的生存之道和赢利模式,如何改变这种业务结构单一、雷同的现状。券商上市同样面临着向投资者交代的问题,券商上市并非一贴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券商也要避免使用资金效益低下的上市公司的通病。
分析人士指出:转型时期的券商需要资金,大笔资金的注入是新业务顺利启动和传统业务转型的关键。营业网点较少是中信证券的软肋。中信有关人士透露,他们将利用所募集资金的一部分为该软肋补充营养。有消息说,中信证券在上市后将控股1-2家地方性券商,中信将展开一系列收购动作,青岛万通证券就是其目标之一。
上市后,中信将面临如何有效地使用募集资金的问题,它是否能在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也开创一个“券商第一”的典范?
伴随指数的单边下行,9月份市场成交量再创新低,沪深两市不足1600亿元的成交量只及今年最高月份的1/3。而受佣金放开政策的影响,9月份券商收入的佣金更只有今年高峰时期的1/6。占券商收益半壁江山的佣金萎缩,意味着券商的寒冬已真正来临,“如果没有政策扶持或者股市转牛,未来一年券商陷入倒闭边缘的比率可能远不止六七成”,券商批量淘汰的序幕拉开就再也无法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