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中国证券期货》:玉米期货重出江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0月14日 11:25 《中国证券期货》杂志

  玉米期货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中国无论在玉米的生产还是消费上,均位居世界三甲。故此,中国的玉米的期货交易理应非常发达,但实际情况是,它在中国仅仅出现了一年,在一家交易所招致灭顶之灾之后,便很快归于沉寂。

  期货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玉米期货有了复出的可能,它或许与股指期货一起将成为对业界构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意义不同,玉米的重
要在于其“大”。对于玉米期货,早间大连商品交易所总裁朱玉辰曾以“打翻身仗的品种”概之。

  1995年玉米期货C511的覆灭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时过境迁,七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商品领域全面开放作用下,强制性管制下的粮食市场逐渐暴露出了诸如内销不畅、出口受阻、积压严重等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市场急切的呼唤着一个强有力的市场组织形式来沟通产销关系,显然发展期货市场对于完善玉米市场链条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从消费结构上看,70%的玉米被用于饲料加工,用于口粮消费的不足19%,工业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大米、小麦相比,玉米已越来越表现出经济作物的特征。而且在中国南方的主消区,玉米的价格和参与主体早已放开,价格波动日渐加剧。

  玉米期货的复出似乎已顺理成章。

  大商所秣兵厉马(A篇)

  文/本刊记者 郑轶楠

  4天、4个省区、4个省长主席的批复。2002年的3月,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曲立峰拿着这样一份由吉林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及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一区省长主席联合签署的《关于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建议》奔走在东北平原。连曲本人都没有想到一切进行得如此顺畅。

  玉米期货: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对于推出玉米期货的企盼心情由此可知。”盛夏8月,坐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自己的办公室里,曲立峰感慨万千。他清楚地记得,周一晚上到吉林省拿到了批文,第二站是辽宁,第三站是黑龙江,当时黑龙江省长宋法棠正在开会,经过会议间隙和主管农业的领导的短暂商议,很快签署了意见,而当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签署意见后,距离中国证监会召开的关于期货品种研讨会的召开仅仅数天。

  玉米期货备受业界人士注目,不无根源。早在1999年9月,由吉林省政府、大连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报送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请示。那时国务院委托10个部委来对玉米期货进行论证,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还包括四川省和黑龙江省等。2001年5月,中国证监会在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期货市场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请示》中,积极支持恢复玉米期货交易。2002年3月,在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身为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再次提出尽快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意见。薄熙来在意见中指出:积极支持恢复玉米期货交易,恢复玉米期货交易是必要的,首先我国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玉米产量占全国的1/4。2001年达到1.1亿吨,占全球6亿吨的18.4%。其次,随着国家粮改的不断深化,玉米保护价范围进一步缩小;随着玉米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生产和流通日趋市场化,玉米现货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进一步扩大,为了完善玉米市场体系,形成和发现权威价格,分散市场风险。同时恢复玉米期货交易是可行的,经过多年的规范整顿,我国期货市场整体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监管力量逐步加强,大连商品交易所运作规范,已经为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玉米产区对玉米期货渴盼已久,大商所也已万事具备,但是玉米期货迟迟不能推出,究竟卡在何处?

  曲立峰向记者解释说:国家粮食改革比较慎重,人口众多,耕地少,在粮食放开的同时,政府希望保护农民的利益,目前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开放,但是部分商品仍存在保护价格,比如玉米在东北一些地区就是这样。有人说,恢复玉米期货与保护价收购政策会抵触。这也许是玉米期货迟迟不能推出的原因之一。

  但曲并不这样认为。他说,玉米有保护价就不能搞期货?现在黄河流域和黑龙江对玉米的保护价已经退出了。恢复玉米期货与保护价收购政策并不抵触,一方面玉米期货合约价格基准质量标准要求较高,期货价格会高于国家对农民的收购价格,这将有助于农民种植高品质玉米,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玉米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贸易公司、饲料商和玉米深加工企业,他们竞价产生的期货价格反映的是远期性质的流通价格,也能够保证高于国家对农民的收购价格。

  曲又给记者作了更为详尽地分析。首先是要了解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它起了指示灯的作用。可以帮助农民避免粮食在收获季节卖不出去的危机,农民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市场价格,未来什么农产品价格高,就在春季种什么。农民不是随意种农产品,到收获季节,出现卖不出去粮食的困境。如果我是一个农民,可以在春播时节,先了解农作物的期货价格,期货市场这个品种是什么价格?期货市场的价格是有效的,如果今年玉米秋天价格低,我就可以今年不种玉米,而改种其他农产品;如果玉米价格高,除去成本价,还有利润,那么我就种玉米,同时我可以在期货市场将玉米卖掉,既得到了利润同时又没有后顾之忧了,安心地种玉米。哪个品种有市场,就去种什么。当然这和保护价并不抵触,目前在粮食流通企业存在的弊病是,国家并不是直接收粮食,而是委托国有粮食企业去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按照粮食保护价、规定价格收购,粮食收购后,政府又要求按照市场价销售,问题来了,市场价低于收购价格,国有粮企不可能亏本销售,于是等着价格高企,粮食成本越来越高(仓储、运输等),这样拖上几年,粮食还会变成陈化粮。这些负担最终还要转嫁到政府和银行。其实即便有少量保护价存在,也并不妨碍参与期货交易,或许对保护价有支持的意义。在保护的同时化解风险,为国有粮企提供了风险出口,让国有企业来避险,解决国有企业逆价进顺价销售,避免了企业的亏损。不搞期货交易,我们看到的是国有企业的窟窿越来越大。

  另外期货的避险功能也得以体现,即便是秋季价格市场出现了变化,期货市场跌,现货市场也跌,那么用期货市场的赢余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对于交割企业和贸易企业都是有利的。

  推出玉米期货可以说对国家、农民、贸易企业、加工企业、仓储企业都有好处,这样可以避免政府一家独自对农民的补贴。政府补贴是为农民避险,让农民来利用期货市场也是避险,通过期货市场是让成千上万的投机者帮助政府来分忧。

  当然推出玉米期货优势还有很多,像国家粮食储备库,国有粮库的粮食必须轮转,粮食是按照保护价买进的,加上仓储、保管费用等,成本上升,粮食在出库时能否以一个适当的价格出售,通过卖出的钱来买进新的粮食。期货市场为国有粮库提供了合理轮转、保值轮转、避免亏损的机会。

  身为老期货,曲向记者说,我们盼望玉米期货,因为我们看好玉米期货,这来自我们曾经有过的经验。从国际商品期货来看,玉米期货是最为古老的期货品种,同时它的成交量最大,很活跃,它是最有前途的品种,而且运作也是比较成功的。目前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已经形成了美国玉米市场的交易中心、价格中心和有效规避风险的中心。它不仅决定着美国玉米的贸易价格,而且对推动美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早在1993年开始期货交易,就农产品期货来讲,玉米曾经是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当时15家交易所中就有大连、郑州、成都、上海粮油等7家交易所进行玉米期货交易。大连当时曾达到66万手,交易额达到100多个亿。但是由于期货市场不规范,曾出现了期货市场玉米价格上涨,国有粮食企业亏损等问题,又有小的期货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1998年国家整顿期货市场,造成玉米期货被停。真是一人得病,众人吃药,我们至今还是特别怀念玉米。

  曲自信地说:“玉米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很有优势。”首先有地域优势:我们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仓储业发达,背靠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地,是东北亚最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之一,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另外大连的港口优势,大连港每年粮食中转量都在千万吨以上,仓储能力已达600多万吨。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处于领先地位。

  其次是我们的管理优势:大连商品交易所一直从事农产品大宗期货交易,比如大豆目前已发展成为仅次于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和避免市场风险的发生。几年来,大连商品交易所规范稳健的运行使得期货市场的功能得以很好地发挥。

  也许正是有了目前大豆的辉煌,如果推出玉米期货,是否会对大连期货市场产生影响?曲笑着回答:“作为一个交易所,在交易项目上,会有最优品种、次优品种,很少会有几个交易品种同时活跃的现象出现,目前大商所大豆交易比较活跃,也许推出玉米品种可能会对大豆有一定影响,但是随着资金量的增多,参与者的增多,交易品种会呈现阶段性活跃的局面,毕竟多推出一个品种,给投资者多一种选择。我们对玉米期货看好。”

  解决玉米困境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李经谋提案:恢复玉米期货。他指出,我国玉米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玉米市场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玉米已经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玉米价格波动幅度极大,农民和相关经营企业面临较大市场风险。特别是作为中国玉米主产区、曾为中国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的东北三省目前玉米内销不畅,出口受阻,积压严重,地区传统生产优势成为市场劣势,出现了所谓“新东北现象”。

  玉米——让吉林骄傲的农作物,曾经无论在生产规模和质量上都是首屈一指,作为吉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20世纪90年代,吉林玉米种植面积达3000万亩,产量200亿公斤。商品量占全国的1/3。然而时至今天作为吉林经济支柱的玉米产量在增加,农民收入却不见增加,政府负担还在加重。供大于求,流通不畅,严重的“肠梗阻”。

  在价格上,吉林玉米比美国玉米至少高出130元/吨,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吉林的产地成本每公斤比美国玉米高出0.2元多。在吉林,全省80%农民种玉米,玉米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在寻找玉米途径上,玉米期货成为一个重要手段。

  大连商品交易所研发部的李强一直研究玉米期货,他介绍说,不仅吉林玉米有肠梗阻问题,国内玉米市场也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

  首先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差。现阶段我国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1.14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只有0.2-0.3公顷,北方耕地多的地方也只有1公顷左右。在玉米产区,平均每个农户只能提供1吨左右商品玉米,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因此,虽然国内玉米的市场价格较高,但由于商品量小,导致农民总收入很少。而在西方农业发达国家,每个农业生产者一般都经营几十或上百公顷耕地。与他们相比,我们大规模集约耕作玉米方面缺少优势。

  其次是产量大于销量,出现阶段性过剩现象。90年代初期,我国玉米产量和消费量基本同步增长,供需基本平衡。1996年后,由于我国畜牧业生产下滑,另外玉米市场价格与稻谷、小麦的差距在缩小,没有比较优势,同时南方一些地区早籼稻、北方春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在市场缺乏销路的情况下,农村散养户选用早籼稻或低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消费已成为新趋势。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玉米供需逐渐失衡,消费量略有下滑,而玉米产量继续增加,产量增长超过了消费量增长,开始大量积压,出现了阶段性过剩,销售困难,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三是品种质量不完全符合市场要求,出现结构性剩余。目前我国玉米产量较高,但生产品种基本上是普通玉米,而市场需求较好、经济效益较高、适合于食品加工和工业加工需要的特用玉米较少,普通玉米供大于求,特用玉米供不应求。并且,就普通玉米而言,主产区东北生产的玉米水分含量较高,一般都在30%左右,给储存和销售带来许多困难,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降水,增加了玉米成本,质量也有待于改进。

  四是粮食企业潜亏严重,财政不堪重负。由于玉米购销价格倒挂,积压比较严重,不仅占压了大量的银行资金,加大企业的利息负担,所需的储存费用和补贴也越来越多。而各省粮食企业又都采取了先顺价销售成本价格最低的新粮的办法,致使库存玉米成本价格越来越高,销售价格近期内又没有回升的趋势,因此,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潜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和主产省对粮食流通的补贴越来越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难以继续维持。长此下去,不仅农民利益难以得到保护,还要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五是玉米深加工转化适应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玉米是畜牧业生产和工业加工的主要原料。现在我国每年用于作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玉米在7000万吨左右,占玉米总产量的70%,是玉米消费的最大渠道和提高玉米效益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能力每年只有1000万吨左右,工艺设备落后,加工的成本高,品种少,档次低;产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类的初级产品,很少有多次转化和二次转化产品,远远适应不了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其实在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生产和流通的影响也很大。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规定,我们必须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关税税率,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粮食出口补贴。玉米价格首先受到冲击。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虽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国内玉米价格。随着国内玉米出口补贴的减少和国外相关国家以低关税按配额向我国出口玉米的冲击,国内市场玉米供给压力加大,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必然要向下滑动,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

  根据中美双边协议的规定,中国在入世的第一年要提供450万吨的进口关税配额,并在2004年增加到720万吨,私营比例要分别达到总配额的25%和40%。由于进口玉米的增加,加剧国内供过于求的矛盾,造成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将受到冲击。在边际效益的作用下,国内一些玉米生产成本比较高的地区就会退出玉米种植,改种其他效益好于玉米的农作物品种。

  在流通领域,玉米的流通格局将有所改变。现有的“北粮南运”流通格局将被“北粮南运”和“南进北出”并存的国际玉米流通大循环替代,流向更为合理。加入WTO后,由于扩大了国内粮食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南方及沿海一些玉米消费大省,可利用近海和口岸优势,进口国外价格较低的玉米,对国内北方玉米产区的依赖度减弱。

  不仅是玉米的流通格局受到冲击,同时给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也带来猛烈的冲击。垄断收购难以维持。由于我国粮食流通受计划经济影响,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低,粮食流通体制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同时粮食企业也受到了冲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粮食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很难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相继而来的是粮食保护政策面临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集中在价格保护和经营费用补贴上,而在生产环节上体现的较少。加入WTO后,根据“乌拉圭”农业协议,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包括价格支持、出口补贴等要予以削减。其中,各成员国出口补贴的预算支出和补贴产品出口量,要在1986-199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36%和21%,对基期没有进行出口补贴的农产品则禁止再实施。在新的一轮谈判上中,农产品价格补贴数额还会进一步削减。我国玉米在基期时市场价格较低,基本上没有出口补贴;而现在出口的玉米,每吨则需要补贴368元/吨。如取消补贴,玉米在短期内将难以继续出口,转向以内销为主。

  无论是在流通和市场方面,玉米都处于困境中。这迫切要求一个有力的市场组织形式,以形成权威价格,沟通产销关系,并提供避险渠道。同时,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中,玉米期货在规避风险方面将会扮演关键角色。随着市场的波动,风险将会剧增,如果缺乏保值工具,风险就会很大。

  具有价格发现和套保两大功能的期货市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形式。从国外和国内其它农产品品种实践看,利用期货市场这一市场组织形式和交易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玉米几乎是最适合期货交易的粮食品种

  期货市场的功能之一就是价格发现。恢复玉米期货交易,可以形成统一、透明、权威的市场价格为农民和企业提供经营决策参考,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国家加强粮食宏观提供有效市场工具。在1995年国内玉米期货最活跃的时候,吉林省几乎每个县,都从事期货交易。

  期货市场同时可以为订单农业提供风险出口,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保值手段;可以促进玉米现货流通,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

  将玉米期货称为期货业的“开路先锋”一点也不为过。玉米期货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商品期货品种,1851年3月13日,最早的一份玉米现货远期合约签订于芝加哥,当时每张合约设计为3000蒲式耳,交货期为6月份,价格为每蒲式耳低于3月13日当地玉米市场价1美分。1985年,CBOT又成功推出了玉米的期货合约交易。

  玉米具有产量大、商品率高、便于储存、质量标准容易划分和价格波动剧烈等特点,是一个适合做期货的品种。

  从世界范围看,在世界粗粮生产中,玉米占有主要地位,产量一直居于世界谷物生产前三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玉米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13%,远超过大米的1.03%,小麦的0.06%。1998年,全球玉米产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6亿吨,首次超过大米和小麦,跃居第一位。

  玉米在世界贸易中居于第2位,年贸易量约在0.7亿吨,占世界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活跃的玉米贸易使国际玉米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差大,根据CBOT价格,近70年来,玉米期价最高达到439美分/蒲式耳,最低至101美分/蒲式耳,近10年来,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二是变动频率快,据世界权威人士分析,玉米价格呈现67个月的大周期和33个月的小周期循环运动,在一个循环中,最高与最低价之间差价可达200美分以上。

  玉米生产的可变因素增多,除了传统的气候、土壤等因素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于玉米生产中,极大地提高玉米产量,相信随着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新技术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传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玉米产量的不确定性增大,使玉米供给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分最佳、成本最低的淀粉。目前世界上的玉米淀粉已达到2000多万吨。玉米淀粉也是生产酒精的原料。玉米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等方面的用途也很广。随着玉米深加工的深入,玉米需求途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需求变数越来越多。

  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如大米、小麦相比,玉米品种单一,其中主流品种在生产、流通中占有绝对优势,质量标准较为统一,只有等级上的差别,不似粳米、籼米、香米,春小麦、冬小麦、软麦、硬麦之间存在内在质量上的差别。

  在国际市场上,玉米期货交易已经成为大宗玉米贸易的主要手段。国内大豆期货市场的实践已经证明期货市场是解决农产品市场化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据大商所研发部李强介绍,从交易所合约准备来看,根据国家玉米新旧标准,合约的设计基本完成。目前的合约设计在管理、风险控制上,在指标体系上与1995年相比有所变化。设计合约的原则是:在投资者熟悉1995年玉米合约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交易所的这些客户,大部分是1995年玉米期货的参与者,他们对1995年的玉米期货合约比较熟悉,新合约也融合了现在大豆期货的思路。在指标体系上,增加了1999年国家新颁布了新的玉米国标。

  李强说,1999年的玉米新国标是这次合约修改最主要的部分,原沿用的玉米国家标准是用纯良率来评定玉米的质量标准。新的玉米国家标准,改动最大的是将纯良率的改为容重(一升里有多少克),它注重的是内在指标。新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采用容重定等,与美国、加拿大等国质量标准一致,有利于增强我国粮食出口的竞争能力,并促使尽快培育开发和生产进口粮的替代品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国际标准设计中国的玉米期货,希望在设计合约时和世界接轨,就像芝加哥的玉米期货,通过吸引海外投资者,以便提高流通性。芝加哥的交易员只要看一眼我们的市场,就能够马上明白。

  实行新的国标对于种植品种单一,粮食价格不高的状态将有一定的调整,最终达到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增加农民种植优良品种和交售高等级粮食的经济意识。新标准的实施将会促进粮食生产、流通的良性循环。

  “我们梦想推出玉米期货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这个合约寄予厚望,这将提升我们交易所的商品期货交易,同时将会改变中国的玉米产业。”朱玉辰对玉米期货充满憧憬。

  玉米期货:在期待中配置(B篇)

  ——访中粮集团副总裁于旭波

  文/本刊记者 刘宇

  长期以来,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一直独家承担着我国玉米出口的任务(1999年增加了吉粮集团)。中粮目前的玉米业务主要是代理出口,在国家计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代理中央及地方储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

  1999年底政府决定补贴玉米出口,于是我国玉米以低价打进了国际市场,并取代美国成为南韩和马来西亚的最大供货商,同时在日本市场上恢复了一定的份额,2000年共出口了1048万吨。2001年玉米的出口量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为599.8万吨。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在这两年内有这么大量的玉米出口主要是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出口政策,每吨高达44美元的补贴使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但是,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对玉米出口的直接补贴已经取消,2001年初取消铁路建设基金、出口退税等政策已开始逐步实施。

  作为国营粮食贸易进出口窗口企业,中粮集团面临着新的挑战。

  断裂的产业纽带

  记者:国家对玉米为什么采取积极的出口政策?

  于旭波:直接原因与国家消化库存有关。我国玉米的年产量在1.15亿吨到1.3亿吨之间,消费量也一直在1.2亿吨左右,产销基本平衡。但由于种种原因库存较大,目前尚未得到官方的权威数字,来自美国农业部方面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玉米的库存量基本上在4000万到5000万吨之间。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全年消费1.2亿吨,全国库存相当于四五个月的消费量,这应该是比较大的数字了。

  对整个市场来说,由于产销基本平衡,并不需要太多的库存来支持。相反,过多的库存不仅增加大量的仓储投入,使得每年的陈粮处理工作十分艰巨而繁重,而且也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上游的粮食收购,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加入WTO之后,全球市场的价格浮动,还将加剧存货的贬值压力。因此,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都将消化粮食库存列为首要工作,陈粮拍卖政策也即因此而生。

  2000年10月份,为了加大陈粮轮换的处理力度,政府开始对国内陈粮、陈化粮进行拍卖。截止2001年6月中旬,我国累计拍卖陈粮达1200万吨,如此巨大的抛售数量、持续时间之长是空前的,国家的决心可见一斑。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陈粮处理行动都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抛售的粮食虽然被工业企业一次性购得,但企业购买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断时间才能消化,而且陈粮拍卖活动使企业原本将通过现货市场购买粮食的需求减少或消失。陈粮拍卖甚至成为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正因为玉米出口对于缓解库存压力有着重大的全局意义,国家才不惜下大力,积极鼓励玉米出口。

  记者:由于我国玉米主产地在北方,消费地集中在南方,长期以来我国的玉米流通呈现“北粮南运”的格局,然而国内粮食专家普遍认为,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粮食特别是玉米将出现“南进北出”的现象,近期内会有较大的进口出现吗?今年,我国玉米的进出口情况怎样?

  于旭波:确实,入世之后,南方很多粮食加工贸易企业都有直接选择质高价廉的进口玉米的想法,但今年的情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由于涉及到转基因问题,具体的政策还没有出台,估计年内进口的希望不大。而且今年我国的玉米价格并不很高,国家储备的轮换、陈粮的拍卖等操作也进行得比较频繁,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再加上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的行情一直在涨,从行情的对比来看,年内进口的希望不大,明年的具体情况究竟怎样,要视明年的情况而定,如果价格合算,国内的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市场会有一定批量的进口。

  出口方面,今年由于美国玉米预计减产,芝加哥期货市场玉米期价一路看涨,不少亚洲用户都转向进口中国玉米,国内玉米出口情况有所好转,全年出运在700-800万吨之间应该问题不大,而且国内今年玉米产情相当不错,预计产量将突破1.25亿吨。

  记者: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于旭波:生产成本和品质是决定玉米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阶段,比之发达国家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大农业生产有着结构性缺陷,在生产成本上自然就要高得多。以吉林玉米为例,单位生产成本为0.46—0.5元/公斤,而美国玉米折算成人民币仅合0.32元/公斤。归根结底,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引导生产。

  我国在多数粮食品种的购销上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并顺价销售的原则,即国家粮食收储企业在收购粮食时,必须执行国家在该地区定制的保护价来收购,国家的保护价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过去一断时间的价格加上通货膨胀以及农民应得利益等综合因素制定的,其目的是通过政策来限制产区的粮食价格的波动,从而避免因市场价格剧烈波动而导致谷贱民伤,影响粮食生产,由于主要作用是保护农民、维护生产,所以肯定是要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才行。

  强制维持收购价,实际上割断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市场需求无法通过直接的渠道来引导生产,农民种粮成为了一种国家责任,有了保护价,农民作为生产者的风险便由国家承担了,于是信息便不再重要,即便是在市场已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继续闭门造车埋头苦干,自然也就缺乏自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生产的原动力,优质旺销的品种及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也就很难迅速地得以推广普及。

  生产成本高、品种落后几乎成了我国多数农作物的通病,玉米也是如此。

  记者:这样的机制看起来已经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了。

  于旭波:是这样的,短缺经济时代,对于像我们这样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比其他任何问题都来得重要,确保粮食生产,是关乎国家安危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听任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仅是低效的,搞不好还会引出更为严重的问题。

  然而时过境迁,强制性措施已越来越显得掣手掣肘。

  拿玉米来说,在粮食主产区收粮时,首先由农发行向国家粮食收储企业提供配套资金,收储企业负责按保护价收粮,而且是敞开收购,按规定是不得拒收,然而在销售时,又必须执行顺价销售的原则,即售价不能低于进价。这样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国家控制住上游的价格,这样不管下游价格如何放开,由于有了进货价格的基准,国家整个粮价就不会波动得太厉害,然而这样做的前提是下游粮食的来源只能是国家渠道,但实际情况显然要复杂的多。

  由于玉米在全国范围内供求基本平衡,但不同地区在需求上又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由于下游市场受各种渠道及库存轮换、陈粮拍卖等因素的作用,市场价格多数情况下又会略低于顺价销售的价格,这就使得顺价销售有时会变得十分困难,如果顺价销不出去,只能存着放着,国家给利息,给管理费,存放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也就越来越难以符合市场的需要,而且是收得越多,积压越多,来年又要增加轮换和拍卖的数量,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所以国家才下定决心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而且近两年的力度很大。

  记者:目前我国粮食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通常会遇到哪些结构性矛盾?

  于旭波:粮食企业包含着两个概念,即粮食经营企业和粮食收储企业。前者就是一般的商业企业,后者就是粮食局下属的粮食收储企业,它承担着国家的粮食收储任务,为了确保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和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仓储设施通常只掌握在收储企业手中。

  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一边是经营企业面对着一线的市场却无法落实货源,更没有农发行给提供资金,另一边拥有货源的收储企业没有市场,缺乏诸如深加工等高附加值设施,而且还享受着铁饭碗。

  像中粮公司这样的外贸企业就会遇到与粮食经营企业相同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从农民手中收粮食,而缺乏农发行在资金上的支持,如果想往上游渗透,就只能与上游的收储企业谈合作,但他们是铁饭碗,显然没有积极性与你进行实质性的合作。由于我们不能掌握货源,无法控制中间的物流环节,与外商做生意最起码的粮食从哪里来、质量如何、长远供货能力和质量如何保证等基本条件都无法把握,经营空间非常狭窄,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以代理的身份出现,很多机会只能眼看着白白错过。

  所以我们粮食经营企业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国家能够放开粮食收购主体的限制,使我们能直接去收购粮食。

  穿针引线的期货市场

  记者:去年8月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将粮改范围扩大到了全国,有人称之为我国第三次粮改的启动,最近好像有关粮改的话题多了起来,有什么新的政策出台吗?

  于旭波:具体的方案目前还没见到,但精神已经有了。中国粮食市场可望在明年迎来大的开放格局。总体原则是:两个取消、两个放开、产销衔接、加强调控。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取消粮食运销凭证,实行彻底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做到粮食购销价格由市场形成,粮食收购主体的多少由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取消粮食定购价和保护价,粮食收购完全采取“随行就市,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方式。同时,对种粮农民直接进行明补,使其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以维护粮食安全。放开从事粮食收购的市场主体资格的前置性审批限制,实行备案制。不论何种经济成份,不论何种所有制形式,只需向粮食工商部门提出备案、并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后,就可从事粮食收购业务。政府将积极鼓励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省际协作,支持产销挂钩;国家将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确保国家对粮食的调控能力。

  如果这个精神得以实施的话,改革力度将是空前的,基本上该放开的都放开了,而且对农民的保护,由维持收购价格转为了明补,这使得农民利益在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可以按市场供求自行安排生产,这是符合市场原则的补贴形式,也是WTO允许采取的方式,你的补贴可以直接给农民,但不可以给流通环节。目前方案虽未出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记者:如果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你如何看待期货市场的作用?

  于旭波:市场的发展当然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环境,能够有效的聚集并交换所有的信息,显然没有什么比期货市场更能担此重任的了。大宗的交易在这里完成,它的价格就会成为其他交易的重要参考,这便是价格发现机制,这一点在大豆的期货交易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农业生产有着季节性特点,然而市场却是连续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时空上的差异,由于没有期货市场,经营者在认为机会合适的时候,很可能手中无货,而货源充足的时候,市场价格又往往不理想。有了期货市场,企业便可以通过适当的期货交易轻易的弥补这种时空上的缺陷。期货市场这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非常有效地搞活现货市场,而且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显然会对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投资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非常有效的起到类似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而且由于期货交易所的工作就是满足交易需要,提供最具代表性的交易品种,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它会不断的调整交易品种,以确保它的标的物始终最热门、最能满足行业需要。前一断时间,大商所调整大豆品种的交易规则,就是出于此种目的,因此期交所的交易品种往往代表了市场的方向,而农民为了使自己的粮食能够在期货市场中交割,也就必须跟着调整自己的种植品种,这样我国相关农产品的整体种植结构就会非常得到有效的优化。

  记者:目前玉米的市场化程度怎样?

  于旭波:比较而言,玉米的市场化程度相对于大豆来说弱一些。大豆是我国最早放开的农产品。它的市场已经完全放开了。玉米与大豆相比弱一些,但相对于小麦等口粮作物来说又强一些,如前所述,除了北方的主产省仍在实行“保护价收购、顺价销售”的原则外,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南方消费区几乎是完全放开了,是市场化程度仅次于大豆的农产品。而且与大豆相比显然是更为大宗的商品,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期货交易的大品种,如果能在我国适时推出,对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将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记者:在您名片上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此安排,足见贵公司对期货市场的重视程度,这中间似乎还透露出贵公司在期货市场中的角色定位。贵公司在涉足期货时是否已将自己定位于保值大户?目前成效怎样?

  于旭波:对于期货交易我们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说到角色定位,初衷确实是这样,但由于目前期货市场的容量较小,我们并没有更多的参与进来。套期保值在大豆上我们有过非常成功的例子,但量十分有限,因为我们的主要业务是客户代理,自营才牵涉到保值的问题。客观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套期保值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国内贸易就经常会用到这个工具。将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我们对于期货交易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1995年大连玉米C511暴涨反思(C篇)

  文/本刊记者 张新健

  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大连、郑州、成都、上海粮油、长春、北京、深圳有色等七家交易所进行玉米期货交易,是当时全国覆盖面最广的期货品种之一。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市场管理规范、交易活跃,较好地发挥了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两大功能,成为我国玉米期货交易的代表。然而,在1998年的期货品种调整中,玉米这一昔日的明星品种未能得以保留。为何一个光彩夺目的明星品种会落到如此地步?

  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期货业资深人士——深圳中期公司的王希中先生。

  记者:请您谈谈之前玉米期货的交投情况。

  王希中:玉米期货的交投活跃是在1994年。当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文暂停大米期货交易,投资于大商所大米期货上的资金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于是曾经火爆过的玉米期货再次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大量的热钱开始向玉米市场积聚。由于当时玉米现货供应十分紧张,大连各交割库存量仅占总库存量的50%(在1993年同期高达80%),加之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破裂,中方取消了自美国进口大量玉米的计划,这更加重了国内玉米供不应求的紧张气氛。在此背景之下,主力多头认识到基本面对自己完全有利,于是在玉米1995系列合约上展开攻势。期价从950元/吨的低位开始启动,先以C505合约为龙头,随着成交量与持仓量的持续扩大,期价扶摇直上。11月中旬,C505合约期价为1150元/吨左右,此时成交量尚不成气候,每周交易量不足万手;至12月中旬,C505迅速攀上1350元/吨,此时一周成交已突破30万手;至1995年1月中旬,单日成交突破20万手。

  1995年春节之后,由于传闻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有了新的转机,使人们再次看到恢复从美国进口玉米的希望,空头趁机打压,大连玉米出现短暂的回调。但由于市场上玉米的供需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现货玉米仍旧十分紧俏。因此,大连玉米经过短暂的回调之后,3—5月份继续上扬,最终C505以1600元/吨的高价摘牌。

  记者:C505高价摘牌对后续合约的交易有哪些影响?

  王希中:C505高价摘牌对后续合约起到了指导作用。C511合约正是在C505合约强劲的牛市行情带动下活跃起来的,在C505合约进入交割月之后,C511一跃成为大连玉米的龙头合约。由于当时大连本地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多头借此炒作,再度掀起一波强劲涨势。C511合约于5月15日创下了玉米期货交易史上的天价2114元/吨,与当时的现货价差达600元/吨。

  记者:大连玉米期价的狂涨及南方各地现货供应的紧张,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王希中:对。1995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从东北调运100万吨玉米入关以求平抑南方不断上涨的玉米现货价格。同时“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期货市场,这才使大连玉米的涨势得以遏止。

  同时,为了进一步平抑玉米价格,政府大量从美国进口玉米,1995年7月份累计进口186.4万吨,并将大量库存抛入市场,玉米现货价格大幅回落,期市价格亦同步下挫。8月初,各月合约期价跌至1650元/吨附近,这时传闻东北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以及黑龙江提高玉米收购价格,多头受此消息刺激,再度卷土重来,两日内将期价推上1800元/吨。8月2日,C511单日成交58万余手,创下玉米期货交易史上的天量。

  大连玉米C511合约的炒作,尤其是周边市场长春联合期货交易所在玉米期货交易中多次发生严重违规事件,引起了管理层的担忧。当时长春联合交易所管理混乱,导致大量空头仓单流入市场,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大量交割违约,引发了重大的经济纠纷,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995年7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在通知下发40个交易日内,国内各期货交易所将玉米期货交易保证金逐步提高到20%以上。但大连玉米仍未降温,C511合约8月2日的成交量接近60万手。8月28日,中国证监会再次下文要求大商所必须严格执行7月13日所发通知中有关内容,至此,大连玉米行情急起直落,交易量急剧萎缩。C511后续合约基本沉寂,1996年以后玉米期货交投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记者:玉米期货已成为过去,它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不仅显示了过度投机对市场的危害,也揭示了当时国内期货市场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王希中:是的。多个交易所同时上市同一个品种是可以的,但由于当时合约设计、交割标准不统一,客观上造成各自为政、分割市场、争抢客户、疏于市场管理甚至纵容操纵,使期货价格过度偏离现货价格,导致期货市场功能失灵。同时,当时市场投资结构不合理,投机力量完全左右了市场走势,市场缺乏套期保值的基础,使得期货市场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期货市场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期货价格的波动在所难免,期货市场的管理者在采取坚决措施防范风险的同时,还应以积极的态度重视市场的建设,“一管就死”或取消品种都不是最佳效果。

  我国是玉米的生产与消费大国,其产量与消费量以及进出口量对国际玉米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国内与玉米相关的众多行业和企业也都需要一个权威的期货价格来引导生产和消费,同时也需要玉米期货市场来进行套期保值,回避经营风险。事实上,我国早期的玉米期货市场已经起到了这样的作用。1995年5月,国务院根据期货市场反馈的信息,从东北调100万玉米入关平抑狂涨的玉米价格,同时扩大从美国进口,以进一步缓解国内玉米紧张的供求关系。在这里,玉米期市的基本功能曾发挥得十分成功。尽管在这次期货品种结构调整中,玉米暂时未能保留,但众多业内人士一致看法是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恢复玉米期货交易,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

  中国玉米生产面面观

  访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宋丹丕

  玉米生产情况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宋丹丕告诉记者,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三省一区”(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华北地区,其中以吉林省产量最大。1998年我国玉米生产达到创记录的1.33亿吨。从1999年起,玉米总产量逐年下降,2000年和2001年已明显出现产不足需,主要通过挖库存来满足需求。

  宋说:“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主要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播种面积出现小幅增长。去年我国玉米产量在前年大幅度减产的基础上,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今年农户玉米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约4%。如无大的自然灾害,预计产量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二是结构调整加快,品种结构将得到优化。”今年全国优质专用玉米将达到8900万亩,增110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2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但不利因素对生产将产生一定影响,一是气候因素对春播玉米构成威胁,二是供大于求的形势使玉米价格连续下滑,市场保持低迷状态。“今年玉米总产预计将超过1.1亿吨。”

  “三是今年国内玉米出口势头强劲,拉动了玉米价格回升。”预计全年出口玉米将达到600-800万吨,超过去年的出口水平。据国外一些贸易商预测,今年玉米出口总量有望达到1000万吨,接近前年的1047万吨水平。

  玉米需求概况

  “现在玉米需求主要分为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加工消费、种子、损耗以及其他玉米需求等。”宋说。其中玉米70%用于饲料加工,近年来工业用玉米需求呈增加趋势。

  目前我国玉米需求不平衡。销区集中在东南、华东和西南,需要调入玉米的省份有京、津、沪、云、贵、川、闽、浙、赣、湘、鄂、粤、桂、琼、苏、渝。据统计,1997年北方15省市区生产了全国77%以上的玉米,消费量只占了全国玉米总消费量的50%;南方15省市区只生产23%的玉米,消费量却占了50%,消费量4709万吨,产销差2325.1万吨,自给率只有50.6%。

  玉米进口出口

  去年我国出口玉米600万吨,比前年下降较多。今年1-2月份,累计出口100万吨,进口量很少。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玉米仍然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二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措施,对国外玉米进入国内市场起到了抑制和缓冲作用。加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公布今年农产品关税配额的分配情况,也使得玉米进口贸易继续处于等候观望状态。

  “现在我国玉米出口暂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玉米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将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宋说。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玉米还将呈净出口状态,但2003年玉米供求可能出现紧张,预计全年会呈现净进口格局。

  “当然,我国玉米出口也有自身的许多优势。”从质量上看,我国玉米属非转基因玉米,而周边主要玉米进口国就是要求进口非转基因玉米,品种具有优势;从价格上看,首先世界玉米进口大户日本、韩国等均位于我国周边,每吨运费要比美国便宜10美元左右。

  玉米市场价格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全面下滑,今年一季度开始,价格出回升迹象,尤其是主销区和华北产区的价格回升较为明显。但仍未摆脱低迷状态,当前价格仍处于近几年来的较低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吉林原粮出库价格除1月份高于去年同期外,2、3月份都低于去年同期。同时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仍然存在,今后的价格走向仍不容乐观。

  在国内市场价格出现小幅回升的同时,国际市场价格继续走低。近几年,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去年下半年虽有所回升,但今年一季度又开始下跌。除1月份价格有所反弹外,2、3月份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且每月价格都低于去年同期。

  国内外价格差距逐步缩小,国外玉米进入我国的价格优势减弱。若将国内外批发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3月,国内玉米价格与国外的差距已缩小。

  相关资料

  近年来我国玉米政策简录

  1、缩小收购范围,对于一些质量差、不适合市场需要的高水分玉米品种,不再实行保护价收购。1999年起,新疆大部分地区不再实行按保护价收购玉米的政策,河南省宣布玉米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其他一些非主产区也表示将实行类似政策。2001年8月华北地区、黄淮地区的玉米价格完全放开,目前只有东北地区四省区的玉米仍然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在收购范围逐渐放开的同时,保护标准却日趋严格:以往东北地区玉米保护价定价均以18%水分的二等品为基准,2000将以14.5%的标准品为基准。2001年吉林等省实行新的质量标准,新标准较老标准在一些指标上更加严格,使玉米保护范围缩小,保护的水平大大降低。

  2、修改国储玉米补贴政策,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了大量玉米,高额的仓储费用以及粮食陈化损耗使国家财政补贴加重。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对玉米有关收储政策进行了调整:以往1吨国储玉米国家财政直接拨付120元给仓库作为补贴,1999年国家先付给仓库80元,所差40元在陈年储备粮销售后拨付,以此实现推陈出新,实现新旧交替。

  3、为了刺激玉米出口,启动低迷的国内市场,缓解库存压力,国家有关部门调整了玉米的外贸政策。如1999年对吉林和辽宁两省出口玉米实行补贴,其中计划给吉林粮食厅运作200万吨,辽宁60万吨,每吨补贴在350元/吨以上,由地方财政支付;玉米出口补贴增强了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并对我国玉米的主要出口地区,如韩国等给予进口信贷,鼓励韩国商人进口我们的玉米。但是入世后,玉米补贴政策的取消已成为必然,目前我国实行的玉米贸易政策将有所变化。

  4、玉米收购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收购主体除国有购销企业外,一些非国有购销企业也可参与秋粮收购。吉林省规定:允许省内用粮大户收购生产性用粮。对年需求粮食百吨以上的加工转化企业、养殖企业和饲养大户,省政府委托县(市)政府审批,可以产需见面,但只能在本县(市)内直接收购农民的粮食并且只限自用,不得转手盗卖。大型加工转化企业,需跨县收购的,由省计委省工商局批准后,可以直接收购。辽宁省也规定,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饲料企业、大型加工企业和经国务院批准的粮食进出口企业,经省粮食市场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可凭企业用粮许可证到指定区域,按不低于保护价进行收购,但限于自用,不得倒卖。

  5、1999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局发布了新的粮食质量标准,对玉米的收购指标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分类标准由原来的四类变为三类即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2)、将玉米由纯粮率定等改为按容重定等;(3)、水分指标统一为14%;(4)、不完善粒最高限量为5%。新标准的出台旨在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我国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该标准于2001年秋粮收购时开始正式实行。

  (本资料由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供)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专题
 相关链接
财经分析:中国离市场经济还有多远?
《投资与合作》:跨国投资中国“押宝”
《南风窗》:城市的较量
《财经》:新土地革命
提升城市竞争力36计
《商界》:神秘新疆
《时代财富》:父子公司
刀锋--金融家命运启示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 每月只需5元钱 图片铃声随心换!
· 点击此处、即可得到汽车
· 加入新浪短信联盟 有钱一起赚!
· 独家推出34种鸟叫铃声下载!!
· 越洋短信 万里传情
· 爱意撩人之--指间流淌的爱情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鸟叫铃声独家下载
[郭富城] 因爱之名
[许绍洋] 花香
[陈慧珊] 自在
[周杰伦] 半岛铁盒
[郑秀文] 上弦月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轻轻松松治糖尿
   购中兴旗舰赠电视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游山玩水赢大奖!
:淄博腰腿痛专科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深职院语言培训
:十佳楼盘网上展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5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