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炜
业界关注已久的券商直接上市,很快将实现零的突破。中信证券有望成为首家IPO(直接发行上市)发行的证券公司,获得巨额直接融资。据称,中信证券此次的募资目标可能在30亿元左右。
在这个券商经营普遍不景气的“冬天”,中信证券上市即将兑现,无疑使整个行业为之振奋。在二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上市或许难以实现中信证券早先45亿至60亿元的募资计划,可这已经是弥足珍贵的,感觉上好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危机年头做出不俗业绩
中信证券率先直接上市,或多或少地体现出“靓女先嫁”的原则。2001年,整个券商行业随二级市场的调整,出现了整体赢利能力萎缩。排名前20位券商的利润只取得63.04亿元,远低于2000年度的15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券商经营风险急剧放大,排名前20位的证券公司中,有7家从2001年度20强中“出局”。但是,中信证券的情况还算不错,公司总利润为8.2亿元,净利润为6.3亿元。
刚满7周岁的中信证券,在行业中算不上“老字号”。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各项业务中,中信证券已经体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在2000年,中信证券初步确立了行业内领先的地位,据一项2000年中国券商业绩排名揭晓,中信证券名列前茅,利润第二,净资产第三,主承销商信誉考评排名第五。
在券商日子十分不好过的2001年,股票承销业务方面,中信共完成天鸿宝业、深高速等17家股票主承销业务,承销家数列券商排名第二,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687296.56万元,居券商排名第五位。债券承销及固定收益业务,参与了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16只国债的发行,承销额为160亿元,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券商排名中名列第一。主承销企业债券3只,在同业中名列第一。财务顾问与收购兼并业务,共承担各类收购兼并和财务顾问项目25个,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六成。经纪业务,公司交易总额为4087亿元,比2000年增加9.92%,占沪、深两市交易总额的3.31%,比2000年提高1.06个百分点。2001年实现网上交易金额78亿元,是2000年网上交易量的10倍。基金管理业务,公司主发起设立的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同益、同盛、同智、同德4只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管理业务,2001年,委托资金合同发生额达到104.8亿元,委托代理客户协议家数达到108家。
就当中信证券上市成为市场热点之时,广东移动刊出80亿元企业债券的发行公告,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共同担当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业界人士评价,中信证券参与设计的企业债券发行方案有颇多新意,充分体现出其债券承销业务的优势。去年,中信证券曾作为主承销商,率先在国内推出了超长期企业债券15年期的01三峡债券和铁路建设债券。管理层今后将侧重于扶持债券市场的做大,而中信证券在这方面的动作已领先其他券商。
为中信控股图谋混业铺垫
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中信证券总经理王东明却耐人寻味地指出:“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有100多家、净资产合计约1000亿元,都在竞争仅为500亿元左右的证券业务收入。在这样规模的市场中,不可能出现做大做强的市场经营主体。”
上市对中信证券的重要性,正如天一证券网上经纪公司副总经理洪榕博士所评论的:由于证券机构正处业务转型期,大笔资金的注入是新业务顺利启动和传统业务转型的关键。而中信证券自身较少的营业网点和率先获得的上市资格,将使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迅速占据优势地位。
换句话说,新资金的注入,可能使中信证券脱身出更多的资本,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新型业务,从而提高综合赢利能力。而且,中信证券较其他证券公司更具特殊优势。公司发起人和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母公司旗下还有中信实业银行、中信泰富、中信嘉华银行、信诚人寿保险等企业。混业经营是国内金融业的远大目标,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在酝酿23年来最大的一次重组,其设想便是试图通过“中信控股”,在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大局之下进行混业经营的尝试。此刻,中信证券踏上上市道路,对中信控股显然具有特殊意义。
中信控股还可借中信证券上市来做大证券业务,通过并购方式实施扩张。在国际证券行业,大型证券公司的成长历史一般都是业内并购史,而在业界早就传出中信证券可能有并购方面的动作。若上市能够推动券商行业的整合,将是市场各方都十分愿意看到的。
上市不解决所有问题
与中信证券同时积极酝酿上市计划的,还有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国通证券及大鹏证券等。对这些券商来说,上市前提不仅是达到连续三年盈利等《公司法》规定的硬指标,而且要求没有违规行为及股权结构清晰。据称,广发证券非常有希望成为第二家IPO发行的券商,其在2001年艰难的环境中同样业绩不俗,也符合“靓女先嫁”的标准。
在目前日子不好过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券商把目光转向寻求上市。二级市场行情的低迷,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在今年下半年几乎陷于停滞。而且,从以往增资扩股的体验看,上市融资获得的资金更有助于公司稳定发展。虽然实业资本对参股券商的热情始终不减,但追逐短期利润色彩较浓的特性决定了其容易见异思迁。某上市公司就在两年中两次变更对券商的股权投资,这种变化对券商自身经营的影响不大,可几个大股东不安心投资总不是件好事。相比之下,上市融资引入中小股东,有助于公司的规范发展,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可靠支撑。
然而,上市并不能解决券商行业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拿承销业务来说,接到业务不等于获得利润,市场不景气导致的包销风险往往很难回避。更要命的是,市场竞争的加剧,本来已使券商承销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一位业内人士坦率地对记者说,上市融资拿到钱再追加投资传统业务,如大规模增设证券营业部网点,恐怕只会使自己的包袱越背越重。投入更新信息系统、扩张投行业务、网上证券业务等领域是不错的主意,但新业务领域创造出支撑性利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例如,去年交易量增长10倍后的中信证券网上证券经纪业务,占公司总交易量还只有1.91%。由此,券商上市后将面临业绩增长如何跟上股本扩张的考验。
券商行业目前碰到的出路问题,与国内证券市场的转轨相关。有些市场的尚未形成,金融工具的不配套,是导致国内券商盈利结构无法与国际接轨的一大因素。另一方面,市场风险偏高,极容易导致券商业绩出现波动。这些意味着国内券商的上市道路将不会平坦,而且上市也不能确保公司在绩优股队伍中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