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悦、贾祯、石正宏
中信重组任重而道远。
横跨金融、通信、能源、房地产等众多领域的中信集团的重组问题,一直是业内以及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涉及到重大的金融体制改革,事件的社会关注度和重要性可
想而知,因此有关话题一直少有涉及。
9月26日,经过6年多的整合,总资产达4326亿元,旗下有28家子公司,10家控股公司,300多家企业,堪称我国航空母舰的中信集团的重组,终于给与了外界进一步接触的机会。中信当日宣布发行了45亿元银行间债券。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没有放弃采访王军的努力,但是直到发债前一天晚上6点,依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晚上7点左右,这位核心人物终于出现在眼前,接受了我们的独家采访。而这其中,中信集团的董事长王军这个几乎无缘触及的重量级人物,在记者的追问下,终于袒露了心声:
中信重组为什么姗姗来迟?
中信重组成立的中信控股和混业经营的模式有什么异同?
中信的金融资产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的上市进展?
如何防范业务交叉引发的经营风险?
中信房地产、信息产业的整合规划?
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由于交通的原因,当天采访的时间被压缩到了30分钟,但是王军显然对记者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中信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整合,中信的几驾马车将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作最大限度的产业发展,而且其中的创新思路已经成为金融改革的实践经验。
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先生在看过记者的采访报道后,作了详尽而极具建设性的点评:
正在进行的中国金融企业改制应该朝着突出服务业功能的方向发展,应该注重投资与安全的平衡,金融体制的分业经营思路应该朝着相对的方向探讨,避免绝对化的理解,发挥业务交叉的合理性,注重分业和金融创新的结合,注重效益和安全并举的思路。这些崭新的观点,无疑让中信重组这一话题有了新的看点。
吴晓求畅谈了关于中国金融创新的观点,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对于金融企业投资功能和服务功能地位的问题,吴晓求认为,金融企业不要片面注重投资功能,更应该注重风险的规避,注重在中介服务品种和质量上下功夫,取得好的服务功能回报。
吴晓求断言:中信重组的模式将会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但不一定是唯一的模式,中信重组带来的思考对整个金融业改革来说,意义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