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义伟
“让好人得好报”几乎成为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先生的口头禅。梁的意思很明显,中国股市炒风太盛,真正的绩优股得不到追捧,造成“好人不得好报”,因此要拨乱反正,而且要靠外部的力量拨乱反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理念,梁定邦先生才成为QFII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而且,从各方面透露出的信息来看,QFII的脚步确实越来越近了。
台湾QFII经验值得借鉴
QFII(Q u a lified Fo re ign In s titu tion a l In ve s to 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并可将资本得利、股息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QFII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是那些货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实现有序、稳妥开放证券市场的特殊通道。
不久前,国内某媒体曾形容大陆计划实施的QFII制度为再版台湾故事,确实,台湾地区实施QFII的措施及经验值得大陆方面借鉴。而在梁定邦先生看来,台湾1991年开始实施QFII之前的股市,炒作之风和大陆几乎同出一辙,在实施QFII之后,换手率很快降低了下来。因此,遏止大陆股市的炒风,QFII确是一剂立竿见影的良药。
台湾引进QFII有一个渐进的过程:1983年,台湾允许本地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在海外发行募集投资于台湾证券市场的信托基金,1991年,允许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即QFII)在严格监管之下投资台湾证券市场,1996年,进一步开放允许一般外国法人在严格监管之下投资台湾证券市场。
历年来,QFII累积汇入台湾的资金净额达到380亿美元,外资持股占总市值的比重超过6%,台湾股市被列入M SCI等国际重要股指,逐步由一个投机性强、波动性大的封闭市场转变为相对稳定、受到全球投资者重视的开放性市场。近20年来,QFII制度的推行成功地解决了台湾地区引进外资的问题,加速了台湾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并在客观上改善了台湾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充裕的资金流入对台湾电子科技业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QFII脚步渐近但无时间表
今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的“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座谈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指出,引进QFII是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方针的延续与拓展。与会者一致认为,现阶段将QFII引入我国资本市场是必要的,实施思路和操作方案是基本可行的。在此背景下,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对QFII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表示实施QFII是向人民币自由兑换迈出的重要一步。
8月29日,梁定邦先生向新闻界透露,证监会已就QFII问题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相关法规已进入起草阶段,QFII制度的出台时间可能比人们预计的要早。
梁定邦表示,QFII已在证监会内部取得共识,剩下的就是如何实行了。涉及到具体的外资基金如何进入国内市场,梁定邦认为,实行QFII两年内,外资基金管理公司可直接进入内地,并在内地向外国人提供理财服务,而不须成立合资公司。梁定邦建议打算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应尽快组成相关研究机构研究内地市场,以便为将来打下良好基础。
一个流行的说法是QFII可能于明年3月推出,梁定邦先生频频发表的关于QFII的乐观消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有关部门的官员在QFII何时出台的问题上显然比较谨慎。不久前,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管理司副司长郑杨在接受国内某媒体采访时表示,QFII什么时候发布或者出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外管局方面同证监会已达成默契,不便向媒体披露。
QFII难点不少
虽然QFII的实施是大势所趋,但是,这项开放也有一些难点,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业内人士称,QFII可能会造成资本的波动,也容易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还可能增加风险。外资进来后怎么管理,机构投资者行为如何规范,证券市场如何配合协调等,都需要作出详尽的准备。
除了以上种种准备,外资是否对QFII感兴趣,也是个未知数。因为境外投资者在B股市场上的表现并未如想像般热络,而且中国目前还存在不少让外国投资者感到困惑的因素,如国内股市政策的稳定性与透明度、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国有股政策的不确定性等。
按照梁定邦先生的分析,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后,肯定不会向国内股民那样跟风炒作,而是通过严格的调查与分析,投资那些业绩良好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绩优股。台湾的实践也证明,外资投资决策行为对散户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QFII买入的股票常常被追捧,产生明星效应和示范效应,对于当地投资者树立以基本面为主导的、理性的投资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台湾的资料,1991年开始实施QFII当年,不少证券公司亏损甚至倒闭。由此看来,并不是人人都欢迎QFII的到来,因为这项制度使得一些靠小道消息炒股的人或者靠坐庄炒股的机构越来越没有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