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侨证券 叶永升
疲弱的市场反应剧烈
在一次政策吹风会上,证券业协会的负责人就鼓励退市公司进行实质性重组而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向市场征询意见时,提出了退市公司经重组后可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全流通的政
策设想。没想到这一信息经三大报在9月16日披露之后,引起了市场的一片恐慌和责问。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全称是“券商代办股份转让服务市场”,俗称“三板市场”。其本意是为了给原NET、STAQ系统挂牌公司提供流通便利的市场,后来这一市场也收留了PT水仙等从主板退市的公司。总体上看,三板市场从2001年7月16日杭州大自然第一家上板以来,自成一派,与主板市场的冷暖沉浮关联不大。但此次退市公司全流通的消息却把三板市场吓了个大趔趄,9只股票联袂下跌。很显然,三板市场是用脚来向这一消息表示抵触的,而最大的反对声音则来自主板市场。
周一沪市大盘在相对低位又大跌了27个点,盘中更是一度下破1600点整数关口。最惨的无疑要数ST板块,两市85只ST股几乎全线奔赴跌幅榜前列,跌停的也有10余只,而且这种集体性的“罹难”情形在随后两天还在继续。
既然三板和主板都对全流通设想报以恐惧的颤抖,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来发问,市场到底在怕什么?
市场对全流通的恐惧
在整个“退市公司全流通”的事件中,最让人迷惑的就是大盘对此反对尤为激烈,甚至不惜下破整数关口。其实,按照常识,退市公司从上三板到全流通至少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传染到主板上来,或者说,主板全流通问题的再次提出将是很遥远的事,主板似乎犯不着对这一消息过于悲观或者过度敏感。
但大盘的反应实质就是投资者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以前市场传闻的消息后来都被不幸验证,比如1999年中国嘉陵的国有股配售、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以及联通的发行等,因此,市场在汲取以往经验之后,对待这种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跑再说。还有就是退市公司全流通的措词也激起了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深入骨髓的恐惧。当然,这也是市道疲弱、人气冷淡在投资者心态上的一种映射。或者说,在市道不景的时候,新政策对市场反应的不必要试探将引发市场的深层厌恶。另外,市场还担心,退市公司在三板全流通之后,一旦返回主板,将对整个主板市场的股价结构产生极大的冲击,这一点无疑也是市场反对这一消息的原因之一。
重组机构的阴暗心理
除了对全流通的恐惧之外,市场的激烈反对也有重组机构阴暗心理作祟的成分。这主要体现在当前很多重组ST类公司的机构将会刻意放慢重组的步伐,甚至还有个别机构会恶意地把ST公司推向三板,因为在三板市场上进行重组将会享受全流通的好处。这样,重组方不但可以从容地控制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还享有一条资本退出的全流通通道。本周大多数ST股的暴挫,无疑就是投资者识破重组机构这种阴暗心理后的一种失望之举。
市场永远是对的
在这次全流通政策与市场的对弈中,市场再次获胜了,这从消息公布的第二天,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联袂辟谣的举动就可看出来。今年以来,市场已经屡次打败了政策,比如市场制止了增发泛滥的行为、逼使国有股减持的停止、成功地调低了联通的发行价等,尽管市场的种种胜利都是用自身的下跌请愿得来的。从此次全流通的事件来看,我们吁请今后这种政策的试探能够更少一点,政策的拟定能够更严密一点。
尽管我们理解证券业协会的初衷是善意的,但这一政策吹风的时机无疑是不恰当的,而且这里面还有一种悖论和对流通股东权益的漠视。悖论表现在三板市场目前的流通股价是靠投机维持的,而一旦非流通股也能流通,这种投机价值无疑也就被抽空了,因此股价只能下跌。而股价下跌,流通股东的权益又如何保障?没有了流通股东,证券业协会发展做大三板的鸿图又如何实现?当然,还有其它的质疑。比如:三板市场的法律地位问题;重组后的新公司挂牌后,有没有公募再融资的资格问题;甚至关乎国有资产流通的部门间如何协调问题等。
最后,我们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在国内机构一级市场重组、二级市场利用资金优势拉升炒作获利的行为惯性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下,近期以来暴跌的ST板块的短线机会无疑也在成熟之中,建议投资者可以适量参与这一板块的短线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