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悦
本周二开始,ST板块全线大幅下挫,三板市场也是全线下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与周一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提到的“退市公司重组后股份可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全流通”有关。
权威人士认为,这实在是对“全流通”的误解。种种迹象表明,该政策只处于草议阶段,相关具体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首先,“全流通”的草议明显只是针对退市公司的。目前,在三板市场进行交易的退市公司只有水仙电器一家。今年中报显示,该公司每股收益、净利润均处于亏损状态,资产质量很差,不符合股份全流通的要求。因而可以肯定,水仙要想实现股份全流通,路还很远。全流通的条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是,“重组后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必须为正值,且最近年度财务报告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不确定意见或拒绝发表意见”。可以这样理解,重组方要重组退市公司,一个重要满足条件就是股价必须高于净资产(负数)的绝对值。以即将在三板挂牌的粤金曼来分析,据有关测算,粤金曼要想通过重组进行资产置换,则需要11.27亿的有效资产,因而重组方是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的,而如果重组方想通过粤金曼的股价来收回成本,则其股价必须达到8.39元以上。其可行性其实已经不大。
其次,ST公司可以分成两类来考虑。一类是马上面临退市的公司。有人认为,“全流通”消息很可能导致一些ST公司为套现而“恶意退市”。
事实上,即将退市的公司在时间上距离年报披露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影响。
另外,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人也明确表示,退市公司重组后股份转让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充分地研究和认证,怎样以及何时实施取决于各方面的条件是否具备。不难理解,该政策目前只处于草议阶段,本身留有较多的回旋余地,不排除管理层对该政策的再补充。中国证监会负责人也已表态:对于资产重组后全部股份可以进行转让的公司,证券业协会应该制定严格的约束条件。
第二类是有实质性资产重组且已扭亏为盈的ST公司。对于这类公司而言,其最为看重的应该是主板市场的可融资功能,因而“保壳”的诱惑远远大于退市后的套现。因而,对部分已有实质性的资产置换动作、重组方的投入已经很大的ST公司,重组方肯定会力争保牌,而对于已成功转型、业绩好转的ST公司,公司考虑的应是如何尽快摘帽的问题。
最后,退市不管是对公司本身还是对当地政府而言,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当地政府肯定会力争其绩差上市公司保牌,地方政府的力量不可小视,因而从这方面讲,就算有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想恶意退市,恐怕也并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