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撰文:王福民 鲁庞智等
谁能玩转中国股市?
首推自然是中国证监会,因为中国股市从来都是政策市。但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恰恰应该是一个最自由的市场,证监会的作用只应是监管而不是指挥,政策市并不能代表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不选它。
其次是庄家,但随着投资理念与法规的成熟,"恶庄"时代终将过去。再加上证券市场上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庄家。所以,我们也没有选它。
我们从证券市场上各种力量之中,选出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券商、散户精英、金融证券专家、财经记者6种人,首先是看看他们是如何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玩得转,然后是看看他们怎样玩转中国股市。
另外,在私募基金背负了如此之多的骂名,并且令管理层非常敏感的时候,世纪联融能够坦承他们就是私募,并把他们的理念、操作手法、个中内幕告诉读者。我们向他们致敬。
总有一种力量在我们的惊异的目光中不断壮大,就象发芽的嫩草顶开了上面的巨石。蓦然回首,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10年。10年前,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金融"是什么东西,10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就象杰克韦尔奇说的那样,"在金融业拥有好的人才就可以获得成功",推动中国股市发展的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面孔。股民、券商、基金等都在为自身和中国股市的发展共同寻求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们定格了这样几张面孔,他们分别来自股民、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财经媒体、学者专家等。他们是新时期中国股市最具张力的力量,他们是新鲜的,他们每天都在为自己的事业版图的扩张而四处奔忙。他们是宽容与沧桑的,他们见证了中国乃至世界金融股市的风雨历程。
"与时俱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关乎我们的生存,至于生存的历程与发展的技巧,我们可以参照这些被我们报道的财经新人类们。
王红新:中国的巴菲特只能在私募基金中产生
毫无疑问,一定是伟大的投资机构才能够产生未来的中国股神,曾经历过中国证券发展过程诸多角色的世纪联融总裁王红新说:"中国的巴菲特只能在私募基金中产生。"
世纪联融是一家大型的咨询公司,也在做"私募"。
当股市告别暴利的年代
就在人们对证券行业高利润回报的印象还没有改观的时候,这个行业实际上已经开始趋向利润平均化。王红新说当初他任总经理的江苏证券营业部,20多个大中专学历员工可以创收几千万,人均上百万元。而现在,人均二、三十万才是一个券商的正常赢利水平,现在的证券业平民化是对前几年暴利的一种修正。
世纪联融成立之初正逢股市从高点开始坠落,王红新说这是一个给大家重新思考的机会。现在的股市不能再有"人定胜天"的狂妄幻想。在股市博弈中,大资金之所以成为大资本是有战略眼光的,而散户条件所限肯定是有局限性的。要说按照规则来办事,大资本比小资本更优越,但是要限制大资本,不能因为优越性就侵害小资本的利益。
假设没有监管,用1个多亿资金就可以把胶带股份(流通股834.9万股)拉到1000块钱,只要通过分仓收集足够筹码资金,天天对倒,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这是一场博弈。连拉10天大家都可以忍着,第10天买进第11天赚钱了,第11天买进的第20天又赚钱了,这样一来就成了一个博傻的游戏,到最后能忍住的人会越来越少。为什么亿安科技可以拉到129块钱还可以出掉那么多货?因为在这场游戏中,他天天对散户进行考验,你永远都和我不平等,散户买一股就等于庄家套现出了10股的钱。
但是如果合理合法地集中投资某只股票,严格履行信息披露制度,前面这种做法就不可能发生。集中持有不能超过多少股份,隐仓暗仓都可以查清楚,这也是国外很多基金和大机构追逐蓝筹股的主要原因。"从这一点说,资金大小应该给一个共同的机会永远体现监管的公平性",王红新说这是股市在趋于理性回报状态的时候投资者所共同期待的。
而事实上,监管机构在监管方面向来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中小投资者所诟病,一直被动地跟着市场走,监管思维没有超前性,政策没有衔接性。亿安科技、中科创业、蓝田股份等都是事后监管,出事初期都不去查,非要等到增加监管成本的时候才去调查,许多出事的公司查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有结论。这也都给许多投资者尤其是庄家很多的侥幸心理,也是造成违规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王红新始终认为管理层对重组的"过分"积极态度有很大的副作用,"中国证券史上的一大悲哀就是琼民源重组,乌鸡变凤凰的结果,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的投资理念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当然肯定不是正面的"。王的语出有些"惊人"但又句句属实。白猫股份等那么小的一个盘子花十几个亿的资金去重组,从而掀起一波不小的"PT"股行情,这对所有的价值投资理念都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目前的新股配售虽然有许多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问题-机构通过做庄将一个亿的市值放大几倍乃至10倍,通过提高市值进行大量低价配售新股而出逃。这为许多所谓"做死庄"、"强庄股"找到了生路,不引起重视可能让更多人选择这模式。
当股市开始告别暴利年代的时候,暴利年代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当基金博弈生存的年代
几家上市公司合资组建一个投资公司,管理关联公司的资产,规模达到5个或者10个亿。你说这个算公募还是私募?可能算是私募了,但实际上和他们的资产管理部门没什么区别。私募在国外是很发达的,真正的明星经理人差不多都是私募出来的。
说起私募基金这个在人们眼里曾一度十分敏感的话题,王红新认为,只要是契约经济就是私募,按照契约来办就没有什么合法不合法的问题。
证券公司代客理财是以机构为信誉担保的私募,私募的存在是以公司资产或个人信誉为担保的,因为需要而存在。"所谓私募基金就是地下黑庄,是被过分地夸大了",有一些民间投资机构确实做出了令人不耻的违规乃至违法行为,变成证券市场的毒瘤,但同样应该看到的是,有更多数量的机构是在合理合规地投资于资本市场,绝不能因为前者而全盘否定后者,更重要的是,证券市场投资者都是平等的,不能搞出"三六九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证券市场才是最健康的,从这一点来说,私募基金不仅不能禁止,相反在规则范围内应大力提倡。
王说尽管私募基金大有可为但仍需加强监管,追求短期暴利和整个社会监管体系落后是造成前期私募基金"人人喊打"的根本原因。而银广夏等案例中公募基金的表现损害的是股市弱势群体对你的信任,这些人损害了投资者信任之后很难得到应有的惩罚。从这一点说,尽管庄家也是在破坏游戏规则但是毕竟承担着相应的风险,相比而言公募基金却连责权利相统一都还没有做到。所以股市的参与者的守规与否,并不因所有制形态不同而有所区别。其本质原因是相关部门以传统的国企形式来管理基金,而许多基金管理人是把这个位置当成官职来做的,资源不用过期浪费的心态肯定会有。
王红新有很多以前的下级和同事在公募基金担任比较高的职务,他说最初的基金经理人的心态是:基金发行拿回的这个钱就是我的,所谓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是比较虚的。有些基金经理是证券公司派过来的,基金经理的位置是受之于证券公司当然是听他们的,第一位考虑的当然是控股股东的利益,那个心态肯定是不健康的。
在监管加强以后,由于封闭式基金的不可赎回性以及管理费与净值的简单线性关系,造成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们新的心态出现,就是基金经理之间的互相博弈比市场博弈更重要。最大的特点就是"保位子",不能落后,平均水平最好。去年很多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都做房地产股,只有一位经理是做医药股,虽然是各个基金中收益最好的,但是被有些同行称之为"傻"。为什么?大家都做地产股收益是比较平均的,现在你做对了你是英雄是出头鸟,万一你做错了,你肯定是最差的,你可能被换掉,那将会丧失一年四到五十万的年收益,可能还不止。做对了不多一分钱,做错了要承担个人风险。现在许多基金经理人投资行为趋同,而且永远都是50%仓位上下,永远都不冒尖。并不把投资人收益最大化放在首位,因为不存在投资人重新选择的问题,"你都把钱给我了,按管理学理论讲,讨价还价能力很弱"。建议封闭式基金改成开放式,可能对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象中国的哈撒韦公司那样
"哈撒韦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在中国做的话有一点技术上难度,巴菲特的经营实质就是提升企业的价值,分享企业的成长性。"王红新并不讳言自己对世纪联融的未来展望。如何向这样一个宏伟目标迈出第一步?世纪联融的副总王理平则表示出一些"新的想法":私募基金今后要象企业一样经营,也要在稳定的阶段内有现金流出来。我觉得2年是一个稳定的时间,把钱的进出当成企业的产品来操作,不要集中在短期交易,而是希望象一个产品一样有一个周期。世纪联融要从炒股票的概念到投资的概念到做企业产品的概念。
具体负责证券投资业务的王理平同样不看好私募基金和其他机构"坐庄"的前景,"看看那些抓坐庄的软件有多少,什么短线王、指南针啊",王理平表示如果是一个好的行情的话,做投资组合获利会比坐庄更多一些,毕竟坐庄牵扯问题广,不确定因素多,许多机构都不再采用这种做法。
王理平认为世纪联融投资风格就象做生意只做自己熟悉的这个行业,也许看到其他行业存在的暴利,但是不会去参与。"我只赚这部分属于我的钱,别的哪怕涨得再高也不会去参与"。
"短线止损5%,超过25%要向董事会汇报,大幅下跌及时开会",王红新说他们会给操作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风险控制一定要严格按制度执行。世纪联融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公司内部选股小组在研究国信证券、申银万国等券商的咨询报告后,确信哪些行业在增长。得到认同之后开始制定计划选择股票,寻找合适买点。在调研之后,认为没有大的出入才准备介入。
尽管王红新将世纪联融的发展方向瞄准了"股神"巴菲特的哈撒韦公司,但王红新同时肯定将世纪联融带向未来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是来自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因为后者远比不上资本市场的增长。"重组也是一种成长,股本具有扩张性",王红新为世纪联融制定的下一步打算是发展公募基金,同时通过下属咨询公司强大的咨询力量进行行业整合,因为世纪联融有一大批质地优良的战略伙伴……(文/王福民)
李怀忠:开放式基金将成为证券市场的主流
基金经理,在小股民眼内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人物,但李怀忠的外形并不象。当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华尔街日报花费了4万美元的人才招聘广告刚刚刊登出来后,李怀忠第一个跑去报了名并成为50多位应聘者中第一个被录取的人。从清华到卡内基梅隆再到华尔街,李完成了一个理工科学子向国际一流金融人才的转变,他和他的新同事一行12人从华尔街来到了中国南方的深圳,这里是中国的金融重镇之一。加入南方基金公司不久之后,李即开始独立进行资金运作,眼下他正在为南方基金旗下宝元债券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奔忙,他是这个新成立的开放式基金的经理人。
身材高大魁梧言语缓慢吞吐的李怀忠只有在谈及金融投资方面的内容时,隐藏在憨厚的脸部表情里的眼神才会变得丰富锐利起来。尽管李私下和朋友聚会聊天时还经常会说"我们海归派如何如何……"但人前的李怀忠已经开始逐渐地慎言海归派了,他坦承目前金融界的海归派良莠不齐,"许多人连美国的股市都没弄明白又跑回来对中国的股市指手划脚"。很显然在美国金融市场历炼了近10年的李怀忠并不希望人们对其做出这样一种评价或者联想。李曾经在德意志银行和他的老板两人掌握着13亿美元的资金运作,李说他喜欢大资金运作的那种感觉,那是他的强项所在-运用50-100亿的资金进行跨市场的套利。
新主流在形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股市是一个零和市场,如果算上交易成本的话甚至是一个负值。"李怀忠多年培养的风险意识使他倾向于更多地将大笔资金用于被低估的债券方面。这样的机会在中国的金融市场经常会有,"如果你在招行发新股那天用10亿资金去买如20年期国债,那么回报将是超过2%即3000万左右,远远高于申购新股的收益。"冒一定的风险获取5%的收益或者相对稳健地获取3%的收益,李怀中通常会选择后者,他说这是多年华尔街生涯的重要收获之一。
"开放式基金将在中国股市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开放式基金就是市场上的主流形式。"李怀忠等人是在中国的股市正处在转型时期加入进来的,他们对于这个市场的看法显然会有所不同。李说南方基金公司引进华尔街人才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凭借这些人的经验尽快适应即将出现的更多的投资交易品种。
在李怀忠回国加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之前的一段时期内,许多中国的共同基金市场表现并没有获得市场上广泛的认同。不论是投资收益还是"基金黑幕"这样的事件都使人们对基金的投资理念、水平甚至公信力抱有极大的怀疑态度。关于投资理念,李怀忠认为即便是在美国,"成长型"和"价值型"投资理念也是交替占上风。在2000年,成长型投资理念被发挥到了极至,但随后价值型开始重新占据主流,而从长远来看也很难分辨这两种投资方式谁会占据更大优势。"最近的公募基金表现和状况已经大有改观",这是一位证券业内资深人士的一句肺腑之言,该人士曾经是言辞最为激烈的基金批评者。之所以有这样一句评论,是因为中国股市的投资操作理念正在由一个纯粹的投机炒作转向注重基本面分析的过程中。
李怀忠毫不讳言最初一些基金经理人投资操作手法在他看来和散户的区别不大,很多市场表现不如私募基金。"市场的单一性和政策的干预使许多基金经理人缺乏独立的思考,对于政策的变化过于关注而忽略了公司本身的基本面观察。"而现在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投资者都在逐渐开始注重投资企业的基本面,诸如现金流、行业实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分析,基金的最初的一些投资理念已开始得到市场上的认同。在经历了将近一年时间的考察后,李怀忠说"与华尔街相比而言,中国股市目前来说基金的管理是最规范的。"
"谦卑化"生存
"量子基金、老虎基金、长期资本等可以牛10年20年但不可能永远这么牛,早晚都会翻船。"李怀忠说他的理解是在这一行长期生存一定要谦卑。尽管金融投资和IT业一样要时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但是金融投资绝对不能具有IT业的"偏执狂"心态。这样只能将投资失败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无限地放大。
一会是"土鳖"一会是"国内精英",李怀忠在形容他的国内同行时的措词总是在不断变换,尽管二者都是指国内顶尖的基金经理人。李说"土鳖"们在国内市场摸爬滚打多年对国内股市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他们交流可以弥补他在国内金融市场走过的空白点,并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投资心态。李发现中国的股市不仅仅是"美国股市的初级阶段"那么简单,她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和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国内精英"们对于他这样的海归派也基本上是持一种接纳态度,这本身也是体现了中国金融业一种开放的国际化心态。李说他和他的国内精英同事和领导"相处得很好"。
主动积极地挖掘新的投资价值被李怀忠看作是"谦卑"的延伸,毕竟在投资圈的零和游戏中要面临的对手实在是太多了。转型期的中国股市各种投资理念投资主体都会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生存空间,李认为基金尽管受到部分的"政策关怀",但是面对券商和私募基金的挑战依然具有一些劣势,比如持仓比例、投资组合公开程度、内部消息等。
最后说起谦卑,又回到一个具有"高度"的话题上来。李怀忠说中国的股民也很牛,普遍都不相信什么基金,都觉得自己具有单独获利的本事,结果是70%的散户投资者在亏损,这是很"可悲的"。另外一种群体比如经济学家们,他们的专长是经济理论建设,就象李在美国的大学教授们在经济学领域具有权威的见解却一辈子没有买过一只股票。"这样的人不应该对股市发出太多声音"李怀忠说,只有共同基金的不断发展壮大才能让大家都谦虚起来,共同获利发展。
谁能玩转中国股市?(二)
谁能玩转中国股市?(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