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再融资额下降 市场功能受到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9月05日 13:18 CCTV《证券时间》

  梗概:为企业筹集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也是许多企业积极寻求上市的动力所在。但据证监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同比下降了57%,这表明市场的融资功能已被削弱。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又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为企业筹集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也是许多企业积极寻
求上市的动力所在。但据证监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同比下降了57%,这表明市场的融资功能已被削弱。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又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主持人:今天来到本栏目北京直播室的嘉宾是北京新兰德的研究员张景东。张景东,你好!你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上市公司再融资有哪些主要的方式。

  张景东: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配股和增发新股,配股是以往上市公司再融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配股主要是针对老股东所进行的,所以它在配股筹集资金额度方面会受到规模的限制。因为有规定,配股数量一般不能超过总股本的30%,同时再加上其它一些硬性的规定,所以使得一些上市公司不具备配股的资格。我们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在最近两年都采用增发新股这种方式,那么增发新股的最大优势在筹资额度方面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所以最近两年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这种现象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的后果。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以来管理层对于增发新股这方面的审批条件逐渐严格起来,特别是在今年6月底,7月初出台了有关增发新股一个新的通知,给增发新股设置了一些新的条件。现在看起来增发新股的条件和配股相比应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在筹资的额度方面,原则上不能超过上市公司净资产值。这样的话我们看到在今年7月份基本上没有一家公司进行增发,同时还有一些公司放弃增发方案,转为要配股。

  主持人:你说增发和配股是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

  张景东:我们注意到最近一些公司已经尝试发行可转换债券,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再融资的方式,特别是在二级市场比较低迷,发行

股票价格比较低,同时市场市盈率水平也比较低的话,发行可转换债券也是一种选择。

  主持人:了解了再融资的具体方式之后,我们再来听听两位专业人士对再融资额大幅下降的看法。

  田军伟(大鹏

证券研究员):上半年中国股市再融资项目的减少我想基本上是在大家的预期之中,上市公司的素质并没有改善,那这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并不会有所提高,对上市公司来说如果取不到再融资,对公司的经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也会迫使他们采用别的方法来进行融资,比如说银行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这些间接的方法,这在国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间接融资对股东是一个比较负责的行为。再融资的推出对具体股票的价格走势会产生明显的压制作用,所以在目前来看,我们预期在中期内,再融资减少这个现象不会有明显改观,另外从券商的角度来讲,去年以来券商再融资包销而被迫承担的垫股款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原来蜂拥而抢的现象可能会有一个本质的改变。

  朱生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上市公司配合市场来运作的积极性急剧下降了,包括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力度,从有关条款来看,增发门槛较高,所以现在上市公司的积极性不高,对上市公司肯定不是很有利,对市场来讲,由于上市公司再融资没有动力了,市场相应的不可避免的低迷是很正常的,上市公司运作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增发门槛提高以后,对于投资者当然是一个好事,从正反两方面看有利有弊。

  主持人:张景东,刚才专业人士都谈了再融资额下降的各方面的原因,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你觉得它和再融资下降有什么关系?

  张景东:应该说这两者之间是一个典型的正相关的关系,在市场行情活跃的时候,很显然说明市场资金供给比较充裕,能够满足上市公司更多的融资需求,反过来当市场行情比较低迷的时候,本身市场资金供求比较紧,很难满足上市公司融资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也可能很清楚,这两者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式比较典型。

  主持人:当再融资额趋势再下去的话,反过来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张景东:应该说这种现象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话,那么可能会促使市场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出现一定转变,从历史上看确实也出现过这种现象,当然目前来看,是否会达到产生变化的一种程度,我觉得还需要继续观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