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财经周刊集萃 > 正文

《证券市场周刊》:拯救证券咨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8月30日 16:46 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记者孙绍林

  东方趋势等待生机,赵笑云驻足海外。股评界鱼龙混杂,证券分析师制度远不完善。行业法规陈旧不堪,传统业务急剧萎缩。证券咨询机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谁来担当拯救的使命?

  东方趋势:命运由谁控盘

  很多会员要求退款

  北京东方趋势投资顾问公司被中国证监会“暂缓通过2000年年检并暂停业务”的消息,已不再是证券营业部里的谈资,但赵笑云的去向依然为人所关注。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1年夏天,赵笑云就已经去了英国,留下的人则继续以他的名义经营东方趋势的牌照。5年前,27岁的赵笑云树起了东方趋势的旗帜;如今,业界关注的是,没有了赵笑云直接“控盘”的东方趋势,是否要永远失去光华。

  最近,在北京赵登禹路先锋写字楼5层,记者找到了这家证券咨询公司。如同预料中的,前台小姐很职业化地留下名片后,礼貌地告诉记者,“赵董”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公司目前由副总李霏负责,但临时不在办公室。记者在前台附近的沙发上坐下,继而得知,视野所及的一男一女是司机和会计。

  在前台小姐未能劝退记者的情况下,几分钟后,该公司投资咨询部李博走出略显冷清的办公区,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李博的主要意思是,目前公司仅省员工20多人,业务基本上停了,自从“出了这件事”之后,公司有安排,一律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对于一些媒体的到访,包括中央电视台,公司都是这个态度。对于近期其他媒体“杜撰的一些东西”,东方趋势认为不必要进行任何解释,因为“越解释越乱”。

  记者看到,附近几位男职员正在玩电脑游戏和看盘面,因而问及东方趋势员工目前的工作内容。李博回答:“在做些研究工作。”并补充道:“这些还是可以做的。”他告诉记者,李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最近一直来上班”。李博表示,虽然出了事,但“与媒体的伙伴关系还可以保持”,“等公司运作正常了,那时就可以放开谈了”。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有关“传言”,另有东方趋势内部高管人士向记者透露了有关情况。

  该人士称,赵笑云在去年赴英之前,曾就出国的事告知中国证监会,而且整个出国程序都是“正常”的;赵赴英之后,先读了一个“预科”,目前正在联系新的学校,此间曾经回到国内,但具体行踪不便透露。

  该人士坚称,东方趋势不存在代客理财的行为,相关的传言都属于主观猜测。他“不解”地说,早在2002年年初,证监会就公布了7家“没有通过”2000年年检的证券咨询机构的名单,但媒体并没有十分关注,如今东方趋势仅仅是“暂缓通过”,却招致如此多的非议,实在是莫名其妙。他还说,目前东方趋势很多会员都在要求办理退款事宜,但他没有透露由此给该公司造成的具体损失数字。败笔出在辉煌时从东方趋势财经网站的“笑看风云”栏目中,可以下载到描述赵笑云股市历程、名为“我的职业生涯”的自传体文本。

  按这份自传体文本所述,1992年,赵笑云辞职来到海南,很快就赶上了中国股市创建以来的第一次大牛市,积累了最初的实战经验和教训,在后来的各种比赛中,也是格外钟爱海南的股票。

  后来,由于海南的经济进入了调整期,赵笑云在朋友引荐下来到了北京华夏证券公司,并很快被提拔为“华夏之星证券研究中心”副经理,那时,虽然“物质生活并不丰裕,心中总是还是充满了希望和梦想”。1995年,在“327国债”事件和“5·19”行情中,赵笑云成为“惨烈的市场游戏中为数不多的赢家之一”。

  两年后,赵笑云离开华夏证券,“下定了决心,不论多少艰难险阻在前方,也要坚持下去,创立一家高起点的投资顾问公司,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与其他两个人合伙,筹集了100万元的资金,1997年8月13日,正式登记注册了东方趋势投资顾问公司。

  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向证券咨询机构颁发了执业执照,东方趋势是首批法定准入者之一。到2001年5月时,东方趋势已经有员工近80人。

  另据东方趋势提供的资料,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公司和赵笑云本人2000年最辉煌时在《湖南卫视》、《北京青年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等诸多知名媒体荐股比赛中名列榜首的赫赫战绩。

  曾被称为“中国荐股第一人”的赵笑云,败笔出现在最辉煌的时候。同是在2000年,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给诸多追随者带来血肉淋漓之痛。2000年之前,青山纸业(600103)股价走势未见显山露水,直到2000年6月1.3亿股内部职工股上市流通,其股价借机飞腾,而在2000年9月实施了送转方案后,场内资金又乘机出逃,股价应声而落。

  从历史情况看,是在青山纸业股价有了一定的涨势之后,东方趋势才开始多次积极推荐的。从8元多的“起步价”算起来,直到股价接近翻倍时,赵笑云仍在多家媒体建议投资者“咬定青山不放松”,并于2000年9月11日在“南北夺擂”模拟比赛中买入青山纸业,引得买盘蜂拥而至。然而,尽管当天买盘踊跃,但明显有大资金离场迹象,最终全天下跌5%,此后,从除权后8元跌至4、5元一线,迄今没有大的起色。在月K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该股突兀怪异的走势。

  “青山纸业一事使赵老师的专业形象受到了损害,现在很多股民连别的股评家的话也不敢信了。”北京海淀区一位老股民说。

  活在瞩目和评论中

  诸多受访者认为,每年都有人被扫出中国股市,东方趋势暂未通过年检,不排除赵笑云从此退出证券咨询界的可能。更有人引用杨百万的“经典名言”回答记者:“在这个市场里,成功的标志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能活多久。”

  一位曾经的某机构操盘手谈到了对赵笑云和东方趋势的了解和看法。

  该操盘手称:“东方趋势此次暂缓通过年检,不排除是'捞得太过了'。我和赵笑云有过接触,他曾经为我们推荐过中信国安,按照惯例,我们会为此给他付酬;具体什么标准我不清楚,也不会留下任何证据,而且当时我所在的公司,盈利之后就注销解散了。因此你现在听我这样说,也无法得出赵笑云不轨的结论,因为没有证据,就只是一种道德评判。”

  据该人士了解,就青山纸业来讲,当时除了东方趋势之外,还有几家机构进场,在操作中,东方趋势可能损害了一些机构的利益,并且没有很好地平衡各方关系,成为最终“出事”的重要原因。

  东方趋势“落选”多少让股民和业界感到意外。对此,诸多受访者认为,这个事件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就是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监管层动真格的了,不是像以前,靠个书面的东西就可以应付过去。

  有观察人士认为,是市场大环境的不规范决定了必然有公司要倒下去——东方趋势在境内独立的证券咨询机构里可算得一流,扩张速度是很惊人的,但如果采取比较稳健的资金积累模式,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

  也有不同见解。大连北部资产运营公司总经理王醒认为,东方趋势可能是材料不全,有可能以后还会通过,而且,监管层并没有说要取消东方趋势的执业资格,所以,在监管层有更明确的说法之前,现在不能做定性的结论。

  对于上述评论,东方趋势高管人士告诉记者,说赵笑云推荐股票拿“好处费”的人显然“不具备基本的常识”,因为越知名的股评家,越会珍惜自己的名誉。该人士进一步提到,至于青山纸业的事,应该看到其中的另一层逻辑:之所以赵笑云推荐之后买盘云集,只能说明赵笑云有号召力,而号召力的基础,则是赵笑云和东方趋势历史上推荐成功的概率非常高。

  对于“青山纸业事件”中东方趋势与有关机构是否有利益关联的问题,该人士回答说,即便是证监会,目前也没有对此做出任何的“结论”,此次“暂缓通过年检”,只是因为证监会“接到的举报太多”而已。

  今年7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向公众披露的《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称,从业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管理规则和准则的行为的,由中国证券业协会限期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给予下列处罚。处罚方式之一是暂停从业资格6个月至12个月。这位接近赵笑云的人士参考该规定推测,如果没有其他意外,不排除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之内,赵笑云和东方趋势能够度过“难关”。记者注意到,该《管理办法》修订后的正式实施时间是2003年1月1日。

  但无论如何,在赵笑云和东方趋势之外,通过种种迹象,都可以窥到整个股评家群体乃至证券咨询公司层面的窘境。

  股评家与分析师:你是谁,你为谁

  10年前的股评家基本消失

  “从发展的角度看,股评家的工作有其特定的作用,至少是一种启蒙。”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康这样说。

  在中国的股评家中,李康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业内人士介绍,当时李康在深圳,是最早研究沪深两地股市联动的股评家,但是,做股评两三年之后,李就基本上洗手不干了。李康本人解释说,洗手不干的主要因为股评界“到了后来鱼龙混杂,尤其是1995年以后,当时也没有很好的管理制度,谁都可以进到市场上来随便说。”

  另外一位有7年从业经历的股评家,则提纲挈领地讲述了沪深股评舞台的角色沉浮。

  在证券媒体还不是非常发达的股市开创初期,股评人基本上都是散落在各个营业部,以民间操作高手的形象向投资者传经诵道,而借助媒体的股评家则是在1996年的大牛市中达到被关注的高潮。

  实际上,一些“古董级”老股民所认可的股评家中的“前辈先驱”,当数深圳以唱空著称的古思平,1993年股市见顶过程中,古思平一直看空,人称“唱空了深圳股市”。

  至于野岛、诸葛无用、安妮、黎东明、陈钢等后来被广为追捧的股评家,虽都是伴随着早期股市成长起来的,但“扬名”时期则不尽相同。

  在许多老股民的记忆中,野岛和诸葛无用几乎是最早一拨的股评名家。尤其是后者,分析独到,思路清晰,股评写法之经典,至今无人能比。但是到了1996年大牛市,他们就基本上不再露面了。

  1996年,以安妮、黎东明、阮华为代表的股评家指点盘面,叱咤风云。是年初,黎东明在深综指只有200点左右的情况下,大胆预测“深综指重返368点”,照此操作的股民果然大赚其钱,黎东明因此名声大噪,人送绰号“多头总司令”。

  当时很多股评家是边炒股票,边做股评,以此扩大影响,为自己赢得代客理财的筹码。资深人士回忆,当时很多股评家的个人代客理财规模都有上亿元。

  不过,李康说,到了1996年,股评名家虽然多了,但常常是“各领风骚几十天”。1998年,许多股评家突然以很快的速度“消失”,则是因为没有通过从业资格考试,或者干脆就不敢去考,因为报考证券咨询从业资格也有很多限制,比如要求本科以上等等,而早期许多股评家学历层次都不高。

  1998年以后,又有很多入市的新股民,他们所熟知的简直、蒋家炯、张明星、孙成钢、赵笑云、雷立军等等一系列股评“大腕”,虽然各自都有相对固定的“信任群”,但号召力已不能与1996年的“一代”相比。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投资者的成熟程度有关,也与股评家的数量增加和市场规范有关。

  李康叹道,这个市场确实毁灭过不少“挣了钱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股评家。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股评家,一是要豁达,二是要自知,三是不要和机构勾结。李康回忆,上海世基投资的副总经理陈宪,是唯一在1992年前就开始做股评,通过了资格考试,而且现在还做这个工作的人。

  而那位从业7年的股评家则专门提到,这个圈子里,赵笑云是“出道”较晚的一个,但是做得比较成功,东方趋势暂没通过年检,这个不好评价,但“市场上有不规范动作的不止一个,总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责任吧”。给股评家一个职业定位“我对股评家的看法说不上好或不好。”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天相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要仅仅把股评家的话作为投资依据,他们不会全部都预测准。”

  李康则把股评家定位为“类似于启蒙老师”,认为此外不应赋予其过多的职能。李康个人的看法,中国股市上,大多数股评家还起到了“心理医生”和稳定市场的作用。他认为,其实大部分散户都很有主见,听股评就是为了印证一下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而已。

  他说,现在骂股评家最厉害的,往往是当初捧股评家最厉害的,但是,在中国股市上,散户占多数,机构占少数,因此就需要股评家。

  李康觉得,股市应该是一个机构博弈的市场,散户顶多去买买基金,这样市场才会成熟和稳定,当然,基金也要为投资者树立一个理财专家的形象,不要跟着机构乱炒。

  采访中,林义相反复说明,股评家不是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更多的是从市场基本面的、深层次的、趋势的角度来分析,尽管也考虑股价波动,但不能仅仅从价格波动来做出投资建议。

  李康则把“证券分析师”界定为“传统意义上股评家概念的一种升华”,因为其业务还会牵涉到财务顾问,牵涉到资产重组,以及机构的宏观分析等。他不认为中国没有证券分析师,但觉得成熟的证券分析师还是比较少。

  在7月上旬刚刚结束的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官员透露了要增强协会监管职能的信息。副会长林义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分析师制度,但行业协会将积极推动这个进程。他解释说,健全的分析师制度,首先要有一个概念上的界定,还要有具体的执业标准,有特有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知识能力的积累,有一个道德规范,有一个资格认定。

  不做技术分析就没法活“早期的股评家在理论底子上不深厚,但实战经验丰富,是从市场上摔打出来的;而许多新生的股评家,基本上是纯理论的,对市场本身包括发展历史、机构手法缺少基本的了解,因此评论结果常常缺乏指导性。”这是深圳国泰君安研究部主管黎平刚对当下股评家“新生代”的评价。

  他说,股评家目前的最大挑战,是对监管层思路的把握不好。比如6月24日以来的这次行情,如果了解证券市场历史,并真正领会此前监管层流露出的种种明显意图,就至少应该知道,监管层要有“真东西”出来,一味唱空肯定是不对的。

  对于目前境内股评家倾向于技术分析的做法,黎平刚表示理解。他解释做,海外股评家纯做技术面的不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市场很少有不确定因素。比如美国,经济数据公开,政策变化较少,做股市评论就要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而中国国内的同类评论基本上都是浅层次的,这与市场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而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则认为,中国的股评家地位不高,主要因为多是半路出家,专业基础不好。直到1999年,有一些海归人士参与到这个行业,促进了专业化分析的进程:比如对IT行业熟悉的股评家只进行这个行业的公司股票分析,调研也比较到位,诚信度有了提高,而那些从不关心基本面的股评家,只有在牛市中才可能赢得认可。

  不过,该人士也坦言,中外股评家面对的市场不同,如果境内的股评家完全从基本面入手荐股,不考虑技术走势,“可能现在已经全部饿死了,更不可能成名”。生存在身价和责任夹缝中有人统计,100多种社会职业评比中,股评家的地位列倒数第三,仅高于三陪小姐和乞丐。但知情人士透露,现实中股评家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做得好的话,一稿多投,光稿费一个月就能有万元左右的进账——尽管,这种水平已经无法与1996年股评家的高峰期相比:那时,股评家通过声讯电话开股评节目,能有几万元甚至更高的月收入。

  上文提到的操盘手则坦言,“在一个整体上不规范的市场里做股评,如果不和资金'结合起来',是很难做好的”。

  该操盘手介绍说,庄家要做一只股票,除了解决资金问题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宣传——找张股评家的嘴推荐股票;在庄家的“班子”里,都会有专人与股评家保持联络,运用自有资源,实现与股评家的“无缝对接”。

  他说,找到的股评家应该在业内有较高的认可度,而且这个度要以专业机构的评估结果为依据,一般的股评家影响小,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经验,这些股评家很愿意配合,在一些报告会上,有很多股评家都是带着“推荐任务”上课的。更有个别的股评家都懒得自己写,他“本人就曾经替专业的股评家数次捉刀”。

  他解释说,在这个过程中,庄家也会选择有名气的股评家,培养成股民眼中的“品牌”,常用的简单方式,就是股评家说哪只股票涨,庄家会随之买入,托高股价,然后再用以这种方式捧起来的股评家去挣钱。

  关于股评家的责任,不久前有过一个震动证券咨询业界的著名案例,就是山东某中院对中国第一起不实股评案作出终审判决,因发表严重失实的股评而导致上诉人张某“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股评家熊某,被判赔偿上诉人损失77506.18元。

  李康告诉记者,证券咨询界专门开过一个会,请江平等知名法律专家,共同讨论这个案例。与会专家认为:首先,证券分析师只应负他应负的责任;第二,新闻真实和客观真实是两个概念,此案中股评家所引用的内容,那家公司的董事长在媒体上都说过;第三,并不是所有投资者的损失都应由股评家负责,投资者也应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第四,除非有证据证明股评家与机构勾结,否则不应仅仅因为股评家说了话就让他负法律责任。

  林义相则提醒投资者,股评家和投资者没有合同,他没有从投资者那里得到收益,也就没有责任因为他的评论而对投资者的交易结果负责。

  证券咨询机构:关键词“拯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独立的证券咨询机构,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李康告诉记者,证监会官员到上海征求意见时,他就是这么说的。

  目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具有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机构共有155家,其中,独立的证券咨询公司110家,这110家当中,加入了行业协会的有81家。据透露,独立的证券咨询机构在2000年是2/3亏损,1/3持平或略有赢利,2001年则更惨了,今年以来,整体状况未见好转,这也与市场走势密切相关。

  李康介绍说,亏损的重要原因是业务范围非常狭窄,实际上,就是在公开媒体上发表文章之类,至于其他业务,即使能做也无法和券商竞争。比如财务顾问,因为券商可以做投行,因此咨询方面收费不高甚至不收费也没关系,证券咨询机构就没有这些优势。

  此外,社会上对咨询产品没有明确的定价机制,也抑制了该行业的发展。李康认为,证券咨询业勉强还能支撑,就是依赖证券业,但因为业务单一,收入不高,要想生存,就得“打擦边球”,或者为政府部门做些免费咨询,政府部门则通过其他的方式给一部分财力支持等,无法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王醒提到,证券咨询机构是监管层在证券市场上最早进行规范的行业,但如今,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信托公司、综合类券商甚至经纪类券商等,市场上从事相同业务的主体过多,如果不进行规范,前期对证券咨询机构的投入就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他说,目前证券咨询机构做得都是赔本生意,都是靠管理咨询、贸易、软件开发等别的东西养着一块牌子,真正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而且,独立的证券咨询机构的优秀人才,整体上在流向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上市公司;国内独立的证券咨询机构注册资金多是几百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也就10家左右,远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别把这个行业管死了”目前,规范证券咨询机构的是1997年颁布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据透露,在2000年,监管层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意见征求,但《办法》至今没能修订。有消息称,今后《办法》的修订,很可能由中国证券业协会来组织进行。

  林义相说,目前这个《办法》比美国的要严多了,按照这个《办法》,咨询公司的活动是没法做的,因为具体限制没法尽数,比如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分析师和咨询机构,具体可做什么事,甚至做什么样的投资建议,做到什么程度等等,都限制得过于繁琐。

  他说,中国证券咨询机构的业务发展规律是,立法过严,违法就普遍,执法就不得不放松。所以,立法一定要很现实,严格执法才有可能。林义相呼吁,首先,既要严格界定证券咨询机构业务范围,又要保证它的业务范围能支撑行业生存,要让咨询业务可以转向其他业务,有些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包括特定的经纪业务。

  第二,要培育龙头企业,提供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加强竞争,优胜劣汰,这是为了整个行业的利益。前提是,对内开放时把门槛降低,要有足够的数量,有竞争,才会有质量;量太少,就是垄断。

  他认为,目前只有100多家证券咨询机构,如果继续放开,可能变成500家、1000家,也可能竞争淘汰后变成只有30家,但不要简单地和国外比,因为很多国外同类公司中,证券咨询业务只占到业务收入整体的30%。

  林义相强调,不要怕出小问题,市场发展一定是“小问题不断”,如果所有的小问题都抹杀了,这个市场也就完了。监管不是管小问题,而是防大问题和处理大问题;只有大量的可控制的没有大危害的小问题存在,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市场才会进步。

  他甚至建议,最好让更多的小证券咨询机构成为进入证券机构、基金机构的“蓄水池”,就是说在证券咨询业务领域做好的,再进入到证券和基金业务中,做不好直接就被淘汰了。

  李康则补充道,防止咨询机构兼做代客理财和股票分析时的利益关联行为,约束机制非常简单——买卖股票的账号和记录,必须公开。

  他同时希望,除了业务放开以外,监管层也“不能把婴儿推向市场就不管了”,比如上市公司上市前的辅导工作,让独立的证券咨询机构介入,就和券商形成了一种制衡。至于利益分配上,只要监管层留出少量利润空间来让咨询公司去做就行了,这是一种保护,但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

  李康认为,给这个行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规范没有获得牌照但仍在做代客理财的成千上万的小公司也有好处,至少会吸引它们自愿地进入监管体系。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财经周刊集萃专题
 相关链接
方正闪电收购浙江证券的幕后故事
《理财周刊》:哪些商务公寓值得投资?
小户型--乐观投资预期的冷思考
《理财周刊》:投资小户型八项注意
《理财周刊》:酒店公寓真相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载新浪手机铃声图片 每天有四次机会中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F4] 《星际宝贝》
[郑秀文] 终身美丽
[朴 树] 白桦林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姗拉娜宠爱您身材
   100元租车送大礼!
   北大附属学校招生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协通助您路路通
:青岛市天和石墨
:黄金地段商品房租
:基金投资以下项目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