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娜 陈颖
继深发展、浦发、民生、招商四家银行相继成功上市后,其他金融企业也都在摩拳擦掌。中国银行(香港)最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获得圆满成功,成为继汇丰控股及恒生银行之后的香港第三大市值的上市银行。金融业的上市热潮使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掌舵人”也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在三到五年内上市。虽然家家雄心壮志,但四大商业银行要实现整体上
市的目标,还需要解决摆在他们面前的两大障碍。
事实上,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造是其上市的第一大障碍。已经成功在国内上市的浦发、民生、招商银行上市前股权改造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最早上市的浦发银行,1992年登记成立时就网聚了18家法人投资者,为建立股份制治理机制提供了先天的产权结构,并且产权构成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上海市财政局持股比例只占8.26%。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招商银行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借鉴意义相对更大一些。招行发起成立时也是独资性质的企业,1989年进行产权改造,吸收了6家法人投资者,并且一直没有停止其网罗投资伙伴的步伐,到上市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7家法人股东、自有资本42亿多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股份占总股比例下降到24.36%。
已经上市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经验说明,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上市,前提条件是引进其他法人投资者,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构成复杂的资产,将使其难以找到联姻伙伴。如果按照已经上市的浦发、民生、招商银行第一大股东分别为8.26%、9.9997%和24.36%持股比例计算,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如果同时总体上市,最少需要法人投资者拿出19975.06亿元,10年内未必能够实现该目标。假如只允许实收资本额最少的建设银行独家整体上市,依上述标准也需要法人投资者拿出2995.8亿元,这也是难以实现的目标。
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上市,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8%的资本充足率。但根据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为7万亿元,不良贷款为17656亿元,占25.37%,这其中约有6000多亿元已经成为实际损失,占全部贷款的8%。今年2月份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几年要使不良贷款每年平均下降2-3个百分点,到2005年底4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到15%左右。
我们不妨来估算一下央行目标能否实现。从1985年至去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货款从6000亿上升到7万亿元,每年贷款增加18%,从今年到2005年4年时间内,新增贷款将达到5.81万亿,假设新增贷款能够坚持谨慎原则,其不良率能够控制到10%左右。那么,新增的不良贷款额将为5810亿,加上去年年底的17656万亿数额,从2002年至2005年4年要处置的不良贷款额将要达到23466亿元,而去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收资本总额只有5675.21亿元,纯利不到200亿元,以这样的家底和业绩要在4年内冲销如此巨额呆账,除非经营业绩出现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