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齐
市场期待已久的QFII制度在本周四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的“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座谈会”上,再一次被摆上了桌面,成为从管理层到市场参与者普遍关注的对象。与会者一致认为现阶段将QFII引入我国资本市场是必要的实施思路和操作方案是基本可行的。这个论断首先预示着,QFII作为向国内资本市场输血的渠道,将先于QDII这个向外
抽血的管道而建立,由于市场始终对QDII和CDR等“抽血机”噤若寒蝉,管理层此番大张旗鼓地宣扬QFII而避而不谈QDII与CDR,再次印证了政策面的呵护之情,对市场信心的鼓舞,甚至要大于这项制度本身的进度或具体细则。
其实,管理层对于QFII制度的积极推进已经有很长的轨迹了。今年6月初,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第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研讨会上谈到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时指出,应高度关注和重视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同时专家指出,QFII的推出已不存在重大的法律障碍,需要的只是相关部门形成共识和密切配合。从周四座谈会的情况看,“相关部门形成共识”似乎已不是障碍。除了证监会官员的积极倡导,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胡晓炼也表示,外管局将与证监会配合对引进QFII提出积极的建议;托管银行的负责人提出了QFII的运作模式;各大券商对于投资范围和额度纷纷献计献策。如此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QFII,不难相信,周小川在会上提出“近期做出一个能出台实施的政策框架”是可以期待的。
细细品味这次关于QFII的座谈内容,除了上层积极推动的热情之外,还有很多具体的“悬念”需要在进一步的研讨之后,得到最终的阐释:比如说QFII的概念范围是什么。周小川的观点是:不妨把外国养老基金和保险资金、专注于某个国家的封闭式投资基金两种形式都界定为QFII;比如说,实行QFII的核心是防止短期炒作欢迎中长期投资,那么如何在制度安排上做到这一点?仅仅要求外资在进入市场时“做出相应的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再比如说,托管银行怎样对风险进行防范,面对流动性相当大的外国游资,怎样避免资金快速抽离而引起的金融风险等等,这些课题对于把门刚刚打开的中国市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周小川主席才有这样的阐述:“要对十三亿人负责所以启动QFII第一步要迈得慎重一点要走稳之后才可顺利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QFII山雨欲来,但这个等待的过程,必不能伴随着浮躁和冒进。(完)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