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锡商业大厦股份有限公司4000万A股开始向二级市场投资者进行100%配售。上市公司的商业板块将又添一名新军。这似乎给商业板块注入了一些新意,因为近年来,商业类上市公司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较为沉闷的板块。对投资者来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一板块除了在重组时成为“壳资源”还能够吸引市场各方的关注外,其它方面似乎已经一无是处。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商业将成为中国入世后竞争最激烈的行业。面对这种局面,产业重组整合已经成为商业板块必然的选择。那么,这种
变化会向哪个方向进行?这种重新的整合会给商业板块带来哪些变化呢?从今天起我们播出系列专题片《商业风云录----商业篇》。
2002年4月22日,国际零售集团采购会让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吸引了众多国人的目光。而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零售集团无疑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虽然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成交了多少单交易,但火爆异常的场面却让人感受到了国际零售巨头的魅力。而同样是4月,中国的商业上市公司却交出了一份让人失望的答卷:2001年50多家商业上市公司11家亏损,平均净利润较2000年下降53.76%,平均每股收益只有6分钱,较2000年下降57.32%,远远低于沪深股市一毛五的每股平均收益。国家经贸委市场贸易局局长黄海介绍,从我们国家而言,百货业确实这几年出现了一个经营包括利润下滑的趋势,这种趋势恐怕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商业上市公司的此种表现不禁让熟知股市历史的人多了一份唏嘘和感慨。因为商业上市公司曾经是股市中的贵族,王府井、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等知名老店的上市曾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两家公司80多元的开盘价也曾经是股市上热血沸腾的话题。此后,每一家商业公司的上市都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而商业上市公司的辉煌业绩也没有辜负投资者的期望,正如原绍兴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丽萍所说:“当时只要你订货,你是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你要经营什么商品就是什么商品。”
短缺经济让商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996年,商业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30元,这样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97年。这一年,作为中国商业发展见证人的王府井每股收益达到了0.51元的历史高点,但这也成了商业上市公司最后的辉煌。1997年,一场让世人始料不及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国内市场,而短缺经济的结束又令商业企业雪上加霜。双重利空让商业上市公司业绩从1998年开始下滑。用浙江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坚的话来描述就是:“我们是98年去的,98年去的话呢,整个商业已经不行了。”
陈坚的描述成为了当时商业企业的真实写照。1998年,商业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直线下滑到0.17元,王府井每股收益则仅有0.07元。1998年、1999年,“倒闭”成为了当时商界经常听到的一个话题。就在国内投资者几乎不再对商业公司抱有希望时,国外的零售业却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繁荣。在美国《财富》杂志2001年世界500强评选中,沃尔玛以2200亿美元销售额荣登榜首,而在500强中,还有家乐福、麦德龙等50多家零售企业。
中外商业现状的巨大反差让我们深深感到困惑,一样经商,莫非国门之外享有另一片阳光?2001年11月11日,外经贸部石广生部长郑重的一笔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页。入世让那些因此而受惠的行业开始憧憬与国际接轨的美好前景。然而由于入世前开放试点而早已提前感受到挑战和冲击的商业企业,面临的却是雪上加霜的境地。按照我国在零售业上的承诺,处境艰难的商业上市公司即将大举与外资零售业正面交锋。内忧外困,商业上市公司重整河山,已是必然的选择。(《证券时间》记者姜英秋)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