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因刊发有关上市公司的批评文章而被起诉,这是头一回碰上。耶鲁大学金融系终身教授陈志武指出,即使是在证券市场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也从没发生过这种事情。
评论人士认为,此案的结果,无疑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国内财经媒体新闻报道的未来方向起到重大影响。
南方网讯2002年6月4日,这一天注定要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国内首例上市公司状告新闻媒体名誉侵权案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审判长、罗湖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踔厉当庭宣判《财经》杂志、蒲少平、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败诉。向原告世纪星源赔礼道歉并赔偿名誉损失30万元。
与蒲少平的始料不及相比,《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女士对一审结果并不吃惊,她说“这个结果是在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中国上市公司状告媒体第一案《财经》判赔30万
庭审焦点
审判自4日上午8时30分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开庭,不过,整整一天的庭审过程之中,却并没有出现守候的记者们所预想的激烈的辩论场面。
开庭伊始,合议庭即为原告被告双方确定了三个争议焦点:《世纪星源症候》一文所称的世纪星源虚增利润和资产合计12.3亿元,是否属实;该文是否存在对于世纪星源的侮辱性言辞以及世纪星源公司合计达308万元索赔金额的依据。
世纪星源:报道失实
原告世纪星源认为,《世纪星源症候》有多处细节失实。而《财经》方面的代理人提出,《世纪星源症候》一文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关键,应当是文中所称基本事实是否属实,而不应纠缠于细枝末节。《财经》方面的代理人表示,即使《财经》杂志认可世纪星源代理律师在诸多琐碎细节上的口径,按此口径修改《世纪星源症候》一文,与原文在基本事实上是基本一致的。
《财经》:质疑原告诉讼主体资格
《财经》杂志代理人在开庭之后不久提出了一个新的争论焦点。《财经》方面认为,《世纪星源症候》一文的核心内容是认为世纪星源的财务报表被操纵。而财务报表是由公司管理层编制,并经董事会审核通过后公布的。因此如果说公司的财务报表被操纵,有侵权之嫌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是该公司的董事,而不是公司本身。应该由世纪星源的董事“自掏腰包”而不是世纪星源公司以上市公司的资源提起诉讼,由此质疑世纪星源不具有提起诉讼的主体资格。不过合议庭在闭门合议之后,认为世纪星源不存在诉讼主体资格的障碍,而世纪星源的董事郑列列则直言这种说法:“荒唐,这样区别诉讼主体的做法在中国根本是不成熟的。”
胡舒立:我们要上诉
下午5时30分双方结束最后陈述后,合议庭宣布休庭。约一个小时之后,审判长、罗湖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踔厉当庭宣判。
宣判之后,世纪星源董事露出高兴的表情,而对于对裁决结果是否满意以及是否会上诉等问题,一概以“需要董事会研究决定”作答。
“结果令人遗憾!我们肯定要上诉,不然就是对自己和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负责任。”《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女士在审判结束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个案子的判决给新闻媒体施加了一个沉重的压力,是不是意味着以后记者需要像律师一样去做新闻报道?”
聚点报道部分失实
《财经》杂志在前日开庭的名誉侵权案中败诉,主审法官之一、罗湖区法院民庭副庭长胡建中表示,是《财经》杂志所刊登的文章部分失实导致自己输了官司。
据了解,法院判断《财经》杂志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标准是文章内容是否属实、文章是否使用了侮辱性语言。作为原告的世纪星源公司在一开庭就指出《财经》刊登的文章共有14处出现侮辱性语言,对该公司的声誉造成影响。胡建中称,法院的意见是,作者在采写该文章时的依据是世纪星源公司的年度报表,文章并非空穴来风,原告所指的那些字句,作者使用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文采。
但为什么判决《财经》败诉呢?胡建中的解释是,文章作者蒲少平通过世纪星源公司年度报表的数据得出结论,导致报道部分失实。
《财经》一再强调自己刊登这篇文章并非恶意,而是在正确行使自己的批评权,对此,法院没有予以认可,理由是在民事案件判决中主要是看损害结果,“故意”和“过失”并不是判案的标准。
蒲少平的过错在于在主观上没有尽到履行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责任,客观上存在侵犯“世纪星源”名誉权的行为。而《财经》杂志在刊发这篇文章时未经过严格的审核,放任了蒲少平侵权事实的发生,所以要承担连带责任。
胡建中说,和以往的名誉侵权案不同的是,该案涉及上市公司内部深层次的内容,法官只是法律上的专家,所以此案涉及的财务专业知识却让他们困扰。法院领导经研究决定请来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加入合议庭,参与审理案件。他们分别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法律部部长、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和一国企财务部的经理。开庭前,人民陪审员和主审法官还走访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专家,对事实有了较全面的把握。所以在一天开庭结束后,合议庭成员一致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比较清楚,并作出当庭宣判。
对于媒体如何避免吃官司,胡建中认为,宪法赋予媒体监督、批评的权利,法院当然会予以保护,但是媒体也要谨慎使用批评权。因为媒体不是司法机关,有些事实由于受到限制无法调查到,稍不小心就会导致文章失实。另外,法庭上讲的是证据,所以媒体在作批评报道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保留证据,如当事人的笔录、录音等。
一审判决
判决书首先对媒体对于上市公司的报道批评权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财经》对经济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有权报道、评论,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人民法院对新闻媒体承担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应当提供保护,维护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维护新闻机构的批评权和监督权。”并同时强调了新闻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判决书同时认为,《世纪星源症候》一文中,华乐“创新”销售部分描述客观,没有超出新闻评论的范围;车港工程部分作者未深入调查,存在失实与侵权;肇庆与龙港2号通道部分系原告正常的资本运作,而作者系在自行认定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析,没有故意侮辱。
不过判决书认定,由于蒲少平“没有尽到新闻记者应当谨慎地注意履行某个新闻真实的义务”,侵犯了世纪星源的名誉权,而《财经》的评论文章,“没有捏造事实,没有对原告进行恶意诽谤,也没有使用侮辱的语言”,因此不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犯。而《财经》杂志社应为蒲的民事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要求《财经》杂志在正文首页刊登不少于300字的致歉启事,并与作者共同赔付原告30万元人民币,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蒲少平独家专访《世纪星源症候》的出炉:
新闻主角:“打虎英雄”蒲少平
庭审过后,记者就蒲少平写作《世纪星源症候》和《九问银广夏》的背景和经过,以及败诉之后蒲少平的看法对其进行了专访......详文请进
《财经》杂志被讼事件全程回放:
2002年3月5日:《财经》杂志发表由特约作者蒲少平发表的文章《世纪星源症候: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操纵》,质疑世纪星源公司进行了财务报表操纵。蒲少平在《世纪星源症候》一文中分析认为,世纪星源从1994年复牌开始,以“华乐大厦以楼抵债后原价买回”、“车港工程”和“肇庆房地产项目”等几个项目,虚增利润和资产粗估多达12.3亿元。认为在世纪星源平凡、稳健的外表下,“是一个狂热的财务报表操纵者的真面目”。
2002年3月6日:世纪星源公司向深圳市罗湖区法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指称《财经》杂志、作者蒲少平及《财经》杂志主办单位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侵害其名誉权......全文请进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