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芫
资金闸门渐欲开启
继去年整顿股市,挤压泡沫之后,2002年的中国股市开始春意渐暖。
降息、降低佣金、新股市值配售等一系列旨在激励股市投资的举措陆续推出,保险资金加大入市规模和社保资金入市正在紧张筹备,个人股票质押贷款重新列入研究范围,银行资金合法进入股市的讨论更是空前热烈。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成立,其第一大股东为在香港注册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因此,可以说中银国际的最终控股人是中国银行。这是否表明在去年下半年清理整顿银行违规资金进入股市以后,管理层在银证分离的管制上有所松动?
另一比较确切的信息是,汉唐、国元、华龙等几家新券商分别获得不同额度,得到批准加入同业拆借市场中券商们的阵营。据相关消息,还有多家未获此资格的券商正在积极争取。
我们似乎已经听到资金闸门开启的隆隆之声,低迷的股市会在滚滚而来的资金冲击之下一跃而起吗?
喂不饱的上市公司
在上市公司方面,上市、增发的融资需求似乎更加旺盛。
仅以3月25日至29日近一个交易周的情况来看,就有:26日,云铝股份增发不超过6000万A股,27日,招商银行发行15亿A股,融资规模100亿以上,28日,湘计算机增发不超过5000万A股,宝钛股份上网发行6000万A股,栖霞建设4000万A股上市,29日,北大荒3亿A股上市。
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内十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量海外大型企业组成的“海归股”,四大国有银行,等等,均在积极筹备上市。再加上其它众多的上市、增发、配股公司,嗷嗷待哺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上市公司的效益又如何呢?从2001年的年报看,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较前年明显下降,并且呈现出沪强深弱的表现,据业内人士分析,原因在于深市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没有新股上市。那么,是不是换个说法就成了:上市公司普遍缺乏成长性?
再加上上市公司们长久以来,在关联交易、财务报告、股东占用资金等方面各式各样的违规悖德行为,特别是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用于委托理财和近期被披露的ST公司管理层年薪高达数百万的消息,不禁引起人们的疑问:上市公司真的需要资金吗?
资金扩容勿成饮鸩止渴
证券市场的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具体说来,应该是将有限的社会资金集中到效率最高的上市公司,创造出最多的利润。但我们看到的中国证券市场,在目前未能实现这样的功能。当然,中国的股市还是稚嫩的,需要发展的过程。但刚刚尝到造假苦头的上市公司,立刻又得到资金的厚爱,是否能够痛改前非?是否会成就新的一轮“圈钱运动”?新的投资是否还会在一夜之间“蒸发”,甚至引发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的危机?
近期在南方某城市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股市投资者今年的投资策略是逢高出货,远离股市。虽然这种态度过于悲观,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失望。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但利润对应着风险,当风险远大于利润时,资本就会选择安全而非增值。于是,在连续降息之后,居民储蓄依然我行我素地攀升到8万亿。在这8万亿背后,我们还必须看到贫富的差距,教育和社会保障的需求,等等。
所以,即使没有了“黑幕”与“黑洞”,也不必急于用政策将资金推入股市去救市,而应该让市场来选择,告诉上市公司:“你能自救,上帝才能救你”。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