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曝光的上市公司造假案莫过于ST银广夏(原ST银广夏A)、ST生态(原蓝田股份)了。2002年4月30日,即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截止日,ST生态、ST银广夏双双披露了2001年报。随后,ST生态被暂停上市,5月16日,ST银广夏紧随其后,加入了暂行上市行列。
ST生态名至所归
ST生态2001年年报显示,公司对2000年、1999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追溯调整,纠正了以前年度财务报告中的虚假成份,净利润分别为-1069万元、-2288万元。2001年,由于“改变了公司过去只重形象不重实质"的现状,公司“实事求是"地披露了财务数据,让人大跌眼镜:主营业务收入5568万元,仅为2000年调整前的3%;净利润-8035万元。调整后公司是连亏三年。2002年修订的《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10.1.8条规定,“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并非根据国家会计政策进行追溯调整所致的",交易所将对其股票实施停牌。对号入座,ST生态被暂停上市并不冤枉。
根据《规则》,2002年中期盈利是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的必要条件。从年报看,ST生态2002年中期实现盈利并不容易。一是,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是-3060万元,主业亏损。而年报披露,目前公司“发展速度与实际脱节……财务周转资金短缺……商誉和资信出现危机,给经营活动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原有的一些在建项目基本停止"。如此情况下,公司主业欲实现扭亏,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公司1999年以前财务资料无法获得,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公司财务报告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公司自己也承认“董事会对下述事项也难以说明"。这就是说,公司的财务状况上依旧可能存在“暗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应收款:截至2001年12月31日应收款已高达50426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31.82%,其中2年以上应收款项的余额为24181万元,占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44.12%,三年以上的应收款也超过17000万元。对此,公司都是按8%的比例计提了坏账准备,仅4000多万元,远低于按照通常的坏账计提比例。一旦上述款项收回出现问题,对于ST生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公司自己也是没有底气,称“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背负巨额债务,公司频临破产边缘……如果重组不能成功,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
ST银广夏难逃厄运
ST银广夏公司1999年和2000年共虚构巨额利润达7.45亿元,而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全部净利润总和也只有7.82亿元。显然,经追溯调整后,银广夏将出现连续三年亏损,其追溯原因并非会计政策因素。根据《规则》,在其公布年报之日,公司股票应被暂停上市。
ST银广夏股票之所以没有被同时停牌,是由于其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有限公司(合并报表单位)1998年度及其以前年度的会计记录和2000年度及其以前年度的银行对账单均已全部丢失,因此无法对1998、1999进行追溯调整。公司也承认,“有关成本及费用在不同会计年度的划分缺乏足够的原始凭证。"在主要财务报表中,2000年、1999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582万元、12779万元。因此自5月8日起公司股票实行特别处理。"
公司自己称“2000年、1999年利润审计师无法确认,如果中国证监会对我公司最终财务数据核查结果为2001、2000、1999年连续三年亏损,本公司股票仍不排除暂停上市的可能性。"果然好景不长,2002年5月14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证监处罚决定书,认定银广夏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重组前景不容乐观
ST生态、ST银广夏均希望借助资产重组扭转被动局面。笔者认为前景并不乐观。因为两公司及其重组方随时要面对二级市场受害者对其提出的诉讼。以ST银广夏为例,上市公司轻纺城和上海金陵因在二级市场投资银广夏股票出现巨额亏损。在预亏公告中两公司分别提到,鉴于银广夏公司业绩造假,导致其二级市场股价巨幅下跌,因此亏损7502万元、16963万元。此外,成千上万的中小投资者也出现了较大亏损。若银广夏一旦重组成功,相信投资者要向其讨要说法的。
ST生态也同样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此外,两公司的巨额债务,也增加了公司重组的难度,20多亿元负债对任何重组方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个沉重负担。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