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实性待考证2、内容较简单3、没有可比性
本报讯(记者秦翠莉) 5月13日,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公布了有关上市公司季报披露的一系列统计数据。统计显示,截至5月10日,沪深两市共有1170家上市公司完成季报披露工作,其中盈利的有954家,亏损的有216家,亏损比例达到18.46%,比2001年年报亏损比例高出近5.7个百分点。根据第一季度每家公司的每股收益指标,贵州茅台以0.826元位列榜首,
长江控股则每股亏损0.248元,为亏损之最。
披露季报是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举措之一,对此,作为普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应该如何来运用这些公开信息为自己的投资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业内人士均表示,披露季报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举措,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显现了三大缺陷,应该提醒投资者予以关注。
首先,季报并未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大鹏证券研发中心的沈彤认为没有审计的季报使上市公司有了操作利润的空间和可能。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的李锋认为,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季报仅具有参考性。“看看而已,目前季报既不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也没有相关部门的特别要求和规定,因此可信性不大。”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对于季报业绩要辩证看待。要为上市公司季报中可能出现“工作失误”作好充分心理准备。
其次,与年报相比,季报内容简单,涉及指标少,无严格规范。
“就对季报内容等方面的规定而言,也比年报在内容等各方面少,所以季报所包含的信息量不会像年报那么多。”北京证券研发中心岳冬立说,“但这毕竟是在向国际化迈进,投资者至少可以从季报中看到公司近期的一些动态。”
李锋说:“季报中只有几个指标而且还没做任何解释,虽然年报也出现过不规范的行为,但其内容具体、有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因此即便是其中有矛盾的地方,投资者也可以从细致之处看到问题之所在。”
第三,季报首次披露,无历史可查也无可比性。
李锋认为,由于这是第一次披露季报,因此没有任何参照可言,但如果再过一、两年也许会好一些,至少具有了同比的可能。现在的季报是个三无产品即无可比性、无历史可查、无审计通过。
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虽然季报及时反映了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并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但还要对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特点做具体分析,因为公司的业绩表现如何与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有关。而不能依一季度的情况顺推得出一年的业绩发展曲线。
据称,在国外季报是十分受重视的,尤其是基金经理们,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发现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迹象以便做长期的投资规划。
《京华时报》(2002年5月14日第B33版)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