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季报的时候盼季报,有了季报无人读季报。季报的尴尬究竟说明信息失灵,还是市场失灵?个中缘由值得深究。
客观上,信息过于集中是导致季报无人问津的一个重要原因。4月份年报和季报挤乘一班车,是导致季报受到不应有的忽略的最基本因素。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在面对每天多以百计的大小信息联袂而至、密集轰炸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先看最抢眼的信息和自己最关注的
信息。首季季报虽然报告的是一年四季第一季的信息,但从重要性来说,远不如全年业绩的揭晓来得重要,甚至对于面临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公司来说,季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对退市不退市、摘帽还是戴帽都没有直接的影响,人们在众多信息中相对忽略一下季报,实在算不得什么不太适当的事情。
季报信息质量的不对称,也是导致人们不大重视季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季报该披露的语焉不详,无关紧要的不厌其烦,令人不免产生多看无益、少看无亏、不看无妨的感觉。季报的长处在于信息披露的连续性,可是,由于此次季报全面开花系中国上市公司历史的第一次,根本就没有持续性可比性可言,因而其长处至少目前阶段是显现不出来的。而就目前而言,一些季报在信息披露的可比性上有所忽略,小而言之,有的连人们习惯上作为可对比指标的每股收益也不披露,似乎存心让人连相对参照指标也无从了解;大而言之,一些季报未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特点说明本季业绩在全年应占比重和实际比重,令局外人无法通过表面的静态数据了解真实的动态进度。如此无价值的信息,确实可以不看也罢!
无论如何,季报毕竟是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投资者全面的、连贯的、有比较的了解和掌握动态信息,准确地做出投资判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季报信息功能的失灵,是投资者的一大损失,这归根结底是市场失灵造成的。要使季报制度的推出不违初衷,就必须从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做起。
首先,包括年报、中报和季报在内的市场信息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具备可持续性和可对比性,季报必须突出它在填补这方面信息空缺的作用,才不至于可有可无。其次,信息披露上需要切实增强季报信息的有效性,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要求年报、中报在期末第三个月内披露完毕,以防止与季报挤车、撞车的现象。再次,要坚决反对季报编制的随意性,以此作为维护会计信息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一项措施,从而使每一份季报成为切实纠正一些上市公司平时“毛估估”,关键时刻“乱编编”的坏习惯的起点,在根本上防范假账行为的发生。
黄湘源
《京华时报》(2002年4月24日第B32版)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