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流行奶酪文化。有人说是一本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小书的功劳,我看未必。不错,这本书自有其抢眼之处,据说在一些IT公司已经达到几乎人手一册。但在中国股市,恐怕在此书尚未面世的时候,就满世界的奶酪味了。
中国股市看图说话之盛行,比之海外犹甚。虽然股市之浪常常有数不过来的时候,这指标、那指标也经常不免难以自圆其说,但人们全然不顾政策市是怎样一再地嘲弄了技术神
话,对“技术形态反映一切”的信念之笃之诚,远比法轮功追随者更为痴迷。股市分析流行奶酪文化,说起来也是情有可原,毕竟股市本质上就是海外引进的奶酪。谁让咱们的所谓中国特色的股市却没有中国特色的分析解盘技术专利呢?
无可否认,“海归”学子引进的奶酪文化对中国股市的启蒙曾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至于人们提起“海归”,一向不无敬意。但近来中国股市政策面的“海归”色彩陡然明显起来,人们开始领略奶酪的酸味。对于本土味十足的中国股市来说,引进点奶酪固然无妨,但毕竟主食结构有异,奶酪之取代老醋、辣子、生抽、蒜茸、腐乳,不能不产生可行性问题。市场开放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正像著名作家钱锺书的《围城》所描写的那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心理时差与经济时差不仅是观念的冲撞,同时更是利益的冲突。近期在CDR以及QFII和QD II上引起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市场开放带来的风险的不同认识。据香港经济界人士称:内地近期施行的几项措施,已超越加入世贸所作的承诺,高出外商预期。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是喜是忧,自然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不无担心的是:政策上对引进奶酪的情有独钟,会不会让吃菜帮子的替吃鱼翅的买单?
《谁动了我的奶酪》说的是如何获得你的那一份奶酪。这本书被某作家一言以蔽之,称之为“阴谋家送给野心家的书”。奶酪是否“垃圾食品”,另当别论。对于目前还得操着心看护自己的奶酪的中国投资者来说,疯跑去抢别人的奶酪,岂非有点痴人说梦?2001年中期,海外投资机构摩根斯坦利、高盛一个说中国股市合理的市盈率是1000点,一个说只有12只股票有投资价值,而中国股市“海归派”的头面人物也呼应说:中国的股市应该挤泡沫,推倒重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夕,“海归派”替中国股市设计的食谱和国外大机构如此“不谋而合”,配合默契,有牺牲中国投资者利益迎合海外资金利益之嫌。中国投资者对诸如此类的奶酪文化,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