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认为,2002年A股市场以箱形震荡为主要特点。
2002A股市场行情分析及操作策略
2002年中国股市将进入机构投资时代。如果股票全流通问题能妥善解决或者推迟解决,则2002年A股市场将呈箱形震荡态势,箱底位置在1300—1500点,箱顶位置在1800—2000点
。市场热点可关注统一指数股板块、优质低价大盘股板块、房地产板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板块和外资并购板块等。
牛市可能已经结束
回顾从1992年开始的熊市和从1994年开始的牛市,我们发现市场的大方向和利率变化密切相关,支撑7年牛市的主要因素是不断走低的名义利率。
和往年不同的是,目前投资者对于后市的看法涉及到股市的长期趋势是否已经逆转的问题。早在2001年三季度股市大调整之时就有人撰文指出投资者不应继续保持“牛市思维";而在同年10月份的一次研讨会上,又有人提出沪综指必须跌到1000点才算基本挤净“泡沫",可见市场的“熊市思维"已开始悄悄漫延,尽管人们普遍不愿面对这一现实。2002年1月14日,大多数人认为牢不可破的政策底————上证综指1500点被轻松击穿,投资者再也无法回避股市的牛熊之分,而这一点对投资者、对券商的行为都有决定性影响,我们不应抱着“不看大盘只看个股"的态度淡化其影响。
影响股市的因素包罗万象,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并不相同,但我们总能针对某一具体的市场,研究其在某一具体的时间段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以沪市为例,沪综指从1994年最低的325.89点涨到2001年最高的2245.43点,共涨了5.8倍,历时长达7年。既然是考察股市的长期走势,市场心理、庄家主力甚至股市政策的影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主要影响因素应从宏观经济层面去找。这期间我国GDP名义增长率是震荡走低的,从理论上讲,股指涨幅与GDP名义增长率成负相关已经难以理解,即便换成实际增长率,也无从发现两者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实际上,我们认为背后是另一重要指标在起着作用,那就是名义利率。回顾从1992年开始的熊市和从1994年开始的牛市,我们发现市场的大方向和利率变动的大方向是基本一致的。从理论上说,两者的关系也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我们认为支撑7年牛市的主要因素是不断走低的名义利率,后市是否转熊取决于名义利率是否已经见底。而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银行利率未来几个月不排除向下微调的可能,但总体上将保持相对稳定。所以从名义利率这一重要因素看,A股市场在2002年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
“元月效应”的提示
今年沪综指开于1643点,一月末收于1491点,用“元月效应"推断,全年行情堪忧。
股市中流传着一句名谚:“一月份升全年升,一月份跌全年跌",即所谓的“元月效应"。其观点是如果投资者看好全年股市,最佳的入货时机应该就是一月;如果投资者不看好全年股市,就会在年初卖出股票。所以,大盘的全年走势可以从一月份的走势去推测。
据国外统计,美国股市元月的升跌与全年的升跌一致的概率达到80%以上。在我国,一月份正好处于元旦和春节两大节日之间,如果没有特别消息出现,投资者往往不急于买卖,市场成交稀疏。但也正因为如此,该月的市场走势所夹杂的“水分"较少,相对能更准确地反映市场实际供求状况,所以“元月效应"在中国股市同样起作用。
A股市场自1992年以来,除1996年、1998年及1999年以外,其余七年的“元月效应"均在其走势上得到支持;如果剔除一月份波动幅度小于5%的“模糊"样本,则“元月效应"的有效性达到了100%。也就是说,如果一月份大盘的涨幅超过了5%,则全年指数收阳的概率非常之大,反之亦然。而今年沪综指开于1643点,一月末收于1491点,用“元月效应"推断,全年行情堪忧。
三种预期及其可能性
乐观预期即2002年A股指数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小,悲观预期对长期趋势的看法不无道理,但我们认为在大盘已经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会“暂停”探底,从而寻求在一个箱体内震荡,以达到构筑顶部的效果。
乐观预期及可能性
目前最乐观的预期是A股市场的牛市并没有结束,且在一系列利好的刺激下,股指可在2002年创新高。其理由是:由于世界经济陷于低迷,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近几年不可能向上调,可在低位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开放式基金将大批成立和入市,可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中国经济可能保持一枝独秀,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其中部分可能进入股市;指数期货如果在2002年开设,指数股可能成为带动市场向上的热点;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从长远看会有较大增长,这封杀了大盘下跌的空间。
我们的判断是:银行利率在2002年上调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其下调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即该指标已处于人们公认的底部。投资者有此预期,在对类似降息的消息进行反应时就会有所顾忌,从而降低了消息的作用力;外资入市的进程会给股市带来一点暖意,但我们认为外资在A股市场处于相对高位时不会贸然入市,除非大盘已跌至低位;从积极方面看,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以及可能伴生的温和通货膨胀有利于股市上涨;开放式基金和指数期货方面的因素对股市构成阶段性利好是实实在在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02年A股指数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小。
中性预期及可能性
目前市场大多数人持中性预期,他们力图避开“牛熊"之争,认为A股市场将呈箱形震荡。以沪综指为例,箱顶不超过2000点,箱底不超过1300点,其理由是:2002年利率相对稳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都相对稳定;违规资金的退出和开放式基金的进入使市场资金面保持平衡;如果股指期货开设,其利好作用和资金分流作用将抵消;国债的大量发行虽然分流了部分资金,但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股市基本面;“入世"后我国经济金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总的来看机会和冲击都需经历一个过渡期,对2002年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其影响不宜夸大;管理层为了维护市场稳定,也会相应采取措施,使股市在一个箱体内运行。
悲观预期及可能性
在股票全流通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或暂时搁置的前提下,我们倾向于这种观点,主要原因是我们判断利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悲观的看法是牛市已经结束,大盘将在两三年内调整到位。以沪综指为例,其目标位在1000点上下,2002年就可能调至1300点以下。其理由为:利率向下的空间已很小,从长远来看,利率是要向上攀升的,这意味着熊市的到来;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的问题可能要加快解决,二级市场投资者作出牺牲的可能性较大;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和机构投资者增多,理性的投资理念将占上风,市场泡沫将分阶段压缩。
悲观预期对长期趋势的看法不无道理,但我们认为在大盘已经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会“暂停"探底,从而寻求在一个箱体内震荡,以达到构筑顶部的效果,这与中性预期对2002年市场的看法是一致的。
结论与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比较倾向于中性预期,即A股市场在2002年将呈箱形震荡态势,这一预期实现的概率较高。而从控制风险出发,我们认为市场各主体对悲观预期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股票全流通问题若加快解决,将彻底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
基于对A股市场在2002年总体走势的判断,我们认为市场操作的基本策略首先是要把握股票全流通的政策动向,其次是要把握箱形震荡走势的特点,于箱底买入,于箱顶卖出。关注可能成为市场热点的强势板块,例如统一指数股板块(与股指期货关联)、优质低价大盘股板块(与开放式基金关联)、房地产板块(与经济景气关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板块和外资并购板块(与加入WTO关联)等。
本版撰文/长江证券课题负责人谭再刚
综合投资者的开户人数、收入构成、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理财能力、投资技巧、交易频率、运用法律自我保护能力等诸因素,虽经10年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无疑仍处于散户时代;但从掌握资金的实力对比看,中国股市的力量对比格局将被改写,而这才是目前中国股市的实质。2001年是后庄股时代的说法如果成立的话,我们认为2002年中国股市将进入机构投资时代。
2002年B股市场行情分析及操作策略
政策决定行情,2002年B股市场政策市的特征要比A股更明显。
2002年应该密切关注B股市场的扩容政策,如果B股市场扩容正式全面展开,这将是独立全面发展B股市场的信号,市场就会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另一种情况是将B股市场置于消极发展的地位,以最终与A股合并为导向,B股市场采取收缩战略,这样B股就从属于A股,将随A股而波动。短期看,在相关政策出台前,B股走势将完全从属于A股而波动。
投资者成分变化流通股逐渐分散
B股从总体看,具有规模小、上市公司质量差、国内机构投资者禁入、参与投资主体发展缓慢等自身或制度性缺陷,不适合大资金大规模介入的特点。
中国证监会2001年2月19日发布通知: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交易B股股票。此举初步打破了中国A、B股市场分割的状况,扩大了B股市场的投资者范围,为境内居民投资B股开辟了正常的途径,减少了我国的资本输出,同时还减少了外汇存款的利息支出,减轻了银行的负担,同时为A、B股最终走向合并奠定了基础。从投资者参与主体分析,B股市场投资者的本土化和散户化趋势使其B股走势也日益A股化,A、B股相同的参与主体促使A、B股市场走势趋于同化,A股市场的走势制约着B股的走势及涨跌幅度。
去年B股一波屡创新高的行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但是这种上升随着大部分股票的股价脱离投资价值导致了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平仓套现出局,而对B股市场长远定位的相关政策未能出台,导致B股投资者呈现散户化状态,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出局和新增资金的匮乏造成股市的低迷,而自去年中期开始的A股大调整带动B股反复探低,走出了一波完整的下跌五浪走势,完成了对B股上升浪的总体调整,现在运行的是大B浪反弹。
政策决定前途总体追随A股
2002年应该密切关注B股市场的扩容政策,如果B股市场扩容正式全面展开,这将是独立全面发展B股市场的信号,市场就会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另一种情况是将B股市场置于消极发展的地位,以最终与A股合并为导向,B股市场采取收缩战略,这样B股就从属于A股,将随A股而波动。短期看,在相关政策出台前,B股走势将完全从属于A股而波动。
扩容政策决定发展空间
近期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表示,对B股的定位及相关的发行政策都在研究中。笔者认为,一旦恢复B股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功能,就为B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这无疑将促使B股中线走强。一个市场自身的生命力决定它的发展空间,B股就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等待机会和酝酿行情的阶段。
个人认为,B股市场可能采取稳步小规模发展的政策,选择一批有外汇资本需求的公司进行有限度的发展,同时对现有上市公司进行不断的重组,最终使B股市场自然与A股股价接轨,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自然合并。同时B股可能成为中外合作基金等基金可能涉足的市场,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试验田。从培育机构投资者角度分析,B股可能面临一次允许机构入市形成的较大的上升机会。
QDII对B股是重大利空
近期央行行长暗示可能组建合规机构投资者投资香港股市,即对香港股市场采取QDII制度正在政府部门的研讨中。它一旦正式启动,对B股的打击是较为严重的,具有分流资金和投资导向作用。因为香港市场的H股等中资股股价明显低于国内A、B股,因而一旦出台相关政策,对B股的打击极大。尤其对深圳B股的影响巨大,因为深港资金流动方便,因此QDII对B股市场将是重大利空,尤其是深圳B股市场。但是这个制度的实行应当在今年内难以实行,因此可看淡它对市场的冲击。
从政策面分析,若对B股市场定位等特别重大的政策不出台,2002年B股市场总体为随A股的走势展开箱体震荡,不可能再现2001年上半年的火爆行情。总之,管理层对B股市场的定位以及对证券市场的相关政策决定着B股市场长期的发展趋势和运行空间。整体看,B股将随A股市场的稳定、规范和发展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B股市场从资金面、基本面及市场特征上看,与A股市场相比均具备一定优势。从2002年市场前景分析,B股行情将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政策推动型特征,只要政策不出现逆转,B股的行情不会出现大的逆转。此外,入世引来外资入市,主要是介入B股市场
技术上沪B股指数在2002年1月23日完成了完整的五浪大B浪反弹,而前期大调整以来的最低位121点,一般难以轻易击穿。而该点上行50%的点位为181·5点,恰好去年8、9月及12月份平台整理未能突破的顶部为177点,故175点区域有较大的压力。
若管理层对B股市场的定位明确而积极,B股市场稳健扩容,将得到市场较为积极的反应,B股价格的重心可能上移,并可能上破箱顶175点,但沪B指数的整数位200点的阻力将不容忽视。相反,若管理层对B股市场的定位明确但消极,箱体震荡的重心可能就会随A股而波动。
投资首选绩优大盘投机关注低价重组
密切关注B股市场是否扩容等政策面动向,及时调整战略投资的仓位,短期以投机品种为主,中线以投资价值进行选股。
短线B股将随A股波动,B股市场正在运行的是大B浪反弹,由于增量资金介入有限,市场的成交量极小,市场行情的活跃性有限,短线投机的差价机会很小,B浪反弹的目标基本可设定在170点附近。从投资价值分析,部分B股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因而B股从内在质地和比价效应分析,大幅下挫的概率亦较小,随着年报公布的展开,低市盈率、高分红比率的股票具有中线的投资价值,相关股票的股价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不管管理层对B股市场采取哪种政策取向,2002年B股与A股股价继续拉近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B股市场从资金面、基本面及市场特征上看,与A股市场相比均具备一定优势。从2002年市场前景分析,B股行情将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政策推动型特征,只要政策不出现逆转,B股的行情不会出现大的逆转。此外,入世引来外资入市,主要是介入B股市场。但由于B股市场的规模和公司素质不适合国外大基金的投资,因此增量资金将十分有限,估计入世后短期进入中国B股市场的资金规模很难有快速增长,而且这种状况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
从投资价值角度分析,B股与A股存在一定的价差,因此对于以分红获取回报的投资者来说,部分稳健或成长型的低市盈率B股相对A股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重点介入绩优大盘B股。全国统一指数将在2002年推出,入选统一指数的B股应特别关注,作为中线投资品种进行建仓。
从投机角度分析,B股最大的机会在于资产重组股的质变上,因而密切关注上海、深圳等经济发展、改革进程快、政府资本运作意识较强的地域板块可能具有较大的获利机会。而重组的品种一般是公司行业经营前景黯淡的老国企,股价较低,基本面较差,适合承受风险较强的投资者考虑介入。
本版撰文/国通证券沈剑冰
从投资者参与主体分析,B股市场投资者的本土化和散户化趋势使其B股走势也日益A股化,A、B股相同的参与主体促使A、B股市场走势趋于同化,A股市场的走势制约着B股的走势及涨跌幅度。
不管管理层对B股市场采取哪种政策取向,2002年B股与A股股价继续拉近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B股市场从资金面、基本面及市场特征上看,与A股市场相比均具备一定优势。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