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公司的业绩一直是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来,上海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总体业绩一年好过一年。就已披露的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来看,上海上市公司去年业绩仍然是稳中有升。
统计资料显示,沪深两市11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超过120家。截至4月2日,有近70家上海本地公司披露了2001年年报,其中近50家公司业绩较2000年度出现不同程度
的增长。而尚未披露年报的公司中,曾经预亏预警的不足10家,可见业绩增长仍将是主流。
行业龙头风采依旧
上海上市公司中存在为数不少的行业龙头,目前已经披露年报的行业龙头公司有浦发银行、上港集箱、大众交通、宝钢股份等等。年报显示,绝大多数龙头公司业绩有所增长。它们有的通过继续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提高利润,有的则在此基础上积极适当地寻求多元化经营,通过投资收益的增长来提升业绩。
以金融业龙头浦发银行为例,该公司2001年继续保持了良性发展的态势,圆满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年报显示,浦发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稳健经营,同时公司狠抓风险管理,将不良贷款比例下降3.13个百分点。
与浦发银行相比,复星实业的业绩增长是在保持主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投资收益实现的。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为年报业绩锦上添花,公司去年股票投资收益较上年增加3300多万元;联营或合营公司分配来的利润同比增加1433.6万元。
PT一族脱胎换骨
由于历史原因,上海拥有大量早期改制不到位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上市时包袱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不大,以致经营举步维艰落入PT一族,而上海也因而成为各省市中PT公司最多的地区。去年,困扰上海地方政府多年的PT公司重组取得了重要进展,效果显著。根据目前的情况看,除PT水仙平稳退市,PT永久尚未公布年报以外(但公司已经发布业绩预盈公告),其余4家上海本地PT公司均已通过"生死时速"式的资产重组实现扭亏,从而为上海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增色不少。
分析显示,4家PT公司的扭亏均得益于资产的整体置换或大规模的债务重组。PT白猫因白猫集团以上海牙膏厂与原公司全部资产及遗留负债进行资产置换后恢复生产经营,公司目前已彻底摆脱长期停产无经营的亏损局面,进入清洁用品生产经营领域。
PT农商社目前以现代农业和绿色蔬菜出口为主营业务。重组后,原先持续经营的企业加之新注入的公司对业绩提升较大,同时剥离了债务。2001年,PT农商社实现每股收益0.4068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0.2977元,公司还将实施多年来的首次利润分配。再看PT网点,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2423万元,每股收益0.152元。PT宝信经过与宝钢信息产业公司整体资产置换,目前的主营业务已成功转向了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当然,尽管这些PT公司成功扭亏,业绩大幅增长,但也要看到这些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动力在于政府支持下的大规模重组。由于这些公司2001年不扭亏就将退出证券市场,因此其重组的功利性质较浓,这些公司今后的经营业绩能否持续增长还将拭目以待。
产业转型利润增长
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一年,上海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三实施了资产重组,通过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等形式,继续引入有经济规模、产业优势和长远发展的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因而不少公司成功实施了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并相应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增强了综合竞争力。
已披露的年报显示,去年向房地产业转型的公司业绩普遍有所增长。海鸟发展、世贸股份均靠房地产撑起了一片天。海鸟发展2001年实现净利润2794万元,同比增长高达567%。公司业绩获得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原电子产品加工业进行了剥离,从而全面加强房地产业务。200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收入为1.73亿元多,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5%左右,可见房地产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收入的支柱。同样,世贸股份也应主业转向房地产而实现扭亏为盈,公司2001年净利润达4305万元,与2000年亏损景象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
此外,进入信息、医药、传媒等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上海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因上市时间较早,所处产业竞争力不强。而近两三年来,不少上海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由轻工、钢铁、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一般性竞争行业逐步向信息、医药、传媒和新材料等新兴行业的战略性转型,业绩也随之大幅增长。
(记者王璐)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