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集萃之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3月21日 06:5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财富杂志社社长武凤仪:刚刚结束的两会和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取得的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进一步明确了稳定发展是证券市场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召开“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围绕我国证券市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为促进中国证券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单位,我们感到特别荣幸的是,中国证监会周小川主席和历任主席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均出席了本次论坛,与到会的300多位上市公司、券商、基金、证管部门和外资机构的高管人员共同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展望证券市场新世纪的未来。正如周小川主席所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景不可低估,新世纪的中国证券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着光明的前景。我相信,通过研讨,将更加增强我们对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

  证券市场未来十年发展令人瞩目

  □中国证监会主席 周小川

  正确认识历史是为更好地把握未来。前三任主席在发言中都谈到了证券市场十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经济学有“路径依赖性”的概念,我们必然要对历史有个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沿着已走过的历史路径来研究证券市场需要改进的问题。

  谈到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我想起了去年庆祝证券市场十周年时,有人问我,证券市场20周年时会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以尝试性地做些预测。

  我想,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如果能比较地话,到时候,中国证券市场将是与日本不相上下,在亚洲数一数二的市场。

  让我们从三个比例关系看一看美国、日本、中国的情况。两年前,美、日、中经济的规模大约是9:4:1,而资本市场的总市值是15:5:1。发达国家储蓄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是负的,日本历来都是高储蓄率、高增长的国家,但现在由于老龄化,经济出现了问题,储蓄率也下降了。中国去年是38%的储蓄率,从这个角度看,潜在的、有可能追逐资本市场或是其他投资渠道的钱占GDP的38%。那么这个广义储蓄资金美国、日本和中国相比就不一样了,大体上是15:10:4的关系。当然这三个比例是粗略的,一是数字是凑个整数,另外一个是与汇率有关,资本市场的市值还跟价格有关。资本市场再发展十年,这些比例关系就都会变了。中国未来十年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如达7.2%,十年就会翻一番。而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会低一些。美、日、中GDP的9:4:1比例有可能会变成9:4:2。不能说美、日经济不增长,所以也有可能是10:5:2。但最近日本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总之中国经济会有很大的增长,如果说资本市场和经济是同步发展的,资本市场总市值与美、日之间的比例可能将变为15:5:2。但是我认为同步发展是非常低的估计,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是后起的,应该比国民经济增长得更快。美、日、中总储蓄在十年后大约会是15:10:7.5的关系。

  如果说前面我们是从经济增长以及储蓄率方面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潜力的话,下列因素的存在有可能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超出我们的预料,超出常规思维所能想象的状态。上述三个比例关系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一、汇率的变化。现在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是不一致的。汇率在短期内主要可依靠国际收支平衡,但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会起决定作用。日元汇率在80年代的变化使日本的GDP、人均财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使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忽然在世界上变为名列前茅了。

  二、直接、间接融资的比例。中国直接融资的比例比较低,间接融资的比例相当高,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在未来发生显著调整。前不久戴相龙行长的讲话也认为,直接融资的比例应当提高。

  三、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十年左右的时间,大家会看到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养老金制度通过试点和逐步推广发生显著的变化。中国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等,老龄化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中国不可能不认真对待老龄化问题。十年间如果解决好的话,养老基金将会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本市场投资主体,也会大幅度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四、还有一个不很确定但值得考虑的因素就是大中国地区。我们现在与日本相比看来相差较多。但把香港、台湾加在一起,就相差不多。大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将来会怎样,可能还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总的来讲,大中国地区的经济往来会越来越紧密,资本市场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盟的局面等都是值得设想的。从大中国角度看,十年后可以较有把握地说,资本市场的总额会与日本不相上下,变成亚洲数一数二的、最重要的市场。

  我们不能低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可能出现的远大前景,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前景也是对我们的挑战。证券市场本身必然会发生许多变化:

  首先,资本市场必然会加深加厚,产品会越来越多。因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在美、日、中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将可能是15:10:7.5。即可用于资本市场投资的大的基数相当接近。要想容纳这样大量的资金来投资,就要求资本市场必然要加深加厚,产品更加丰富。加厚包括资本市场的层次会更多。

  其次,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解决就业的问题。中国必然将出现一个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踊跃的结构,这种发展对资本市场将提出要求。资本市场就要为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服务。

  再者,人民币无论十年后是否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但外汇管制的程度与今天相比肯定会放宽很多,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会不断加快。如同前几位主席所提到的,我们既要看到开放的风险,也要看到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上海和深圳都将成为国际上更加瞩目的金融中心性城市。

  还有,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将非常巨大,所占比例也非常大。现在我们提出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口号,十年中一定会有大的进展。十年后必将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此外一个因素是电子化和计算机联网的作用。它使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之间交易可运用的手段、甚至也包括对投资者投资的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高科技手段对证券市场发展的推动力不可忽视。

  在看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潜力的同时,还必须看到资本市场发挥的功能会越来越全面,其今后的作用也将大大增强。资本市场要发挥四个方面的功能: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两年以前,我刚刚到证监会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只限于强调在资源配置上的功能,后来感到对市场功能的认识一定要全面。比如价格发现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对于重组、收购、激励机制以及公平交易等都有重要作用。但价格发现的功能要求总体供求关系比较平衡,不能有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产品,否则价格发现功能就很难发挥。因此要营造一个大体供求平衡的局面。同时价格发现也是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风险管理不仅在金融企业中,而且在其它行业和工商业企业中都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有健全的资本市场产品,包括衍生产品在内的风险管理工具。当然这些工作可能会有风险,就像小孩学走路,是会摔跟头的,但是还是要向前走。成熟市场十分强调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在中国还应考虑到企业改革的整个内容,公司治理在中国是与企业改革、企业改制等相联系的一个问题。前几位主席也特别强调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公司治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最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指出上市是其商业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构造外部约束和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立足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如何处理长远目标和当前工作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争取长远和近期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经常有矛盾。既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又要充分重视当前问题,力求取得共识,逐步解决。总之,从长期看,我们要有足够的远见,近期内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对符合大方向的、对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有利的,就要努力去做。

  争论的最大赢家是整个市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证监会主席 刘鸿儒

  我国股票市场在争论中产生,也在争论中发展和成长。80年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争论,90年代初期要不要股票市场的争论,90年代中后期规范与发展的争论,最近关于股票市场是成就为主还是一团漆黑的争论,以及对于国有股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争论的题目和内容都在不断深化。争论既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引发的,也是由于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展开的,还会一次次地发生,争论的最大赢家是我们的整个市场。

  一、证券市场的成就与问题

  对股票市场的总体评价首先要区分成就和问题哪个是主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想从另一个侧面讲几点看法。

  1.股份制是80年代以来唯一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国有企业改革形式

  国有企业改革曾经作过很多尝试,包括承包制、利润分成、租赁、利改税、股份制等,近二十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股份制改革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改革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的形式。股票市场是适应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而产生的,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使得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化进程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2、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启动提供条件,并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股票市场在这么多年中筹集了7000多亿元资金,对于顺利启动国有企业的股份改造和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股份制改革后,国有企业就不可能沿着旧的国有体制继续下去。虽然上市公司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特有的,但由于受到社会监督,更容易被发现,也更有可能被较快地纠正。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很可能会在上市的国有企业中率先有所突破。

  3、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结构调整的功能正在逐步体现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由国有企业构成,为国民经济服务不可能不为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服务。股票市场对国有企业的重大贡献,也是对国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贡献。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方面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证券市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实践也初步证明了这一点。另外,证券市场对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将明显体现出来。

  4、证券市场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观念

  投资观念、效益观念、收益观念都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大大强化了这方面的观念。证券市场已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更重要的是社会有了投资观念、意识和知识,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包括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而只有储蓄向投资的持续不断转化,我们的经济才能不断繁荣、壮大。

  5、证券市场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

  证券市场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入世之后,必须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待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前途。只有从这个高度看待证券市场,我们才不会因一时、一事的问题而模糊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更加珍惜十几年中历尽艰难建立起来的证券市场,不轻言“推倒重来”。

  6.应对问题的态度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这些问题扭曲了市场理念,打击了投资者信心,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也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正是由于问题的发现,我们才能不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去完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问题无动于衷和回避推诿,更可怕的是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把局部的问题放大成全局的问题,把次要的问题放大成股票市场发展的主流。

  二、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1.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肯定证券市场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它的规范发展问题。规范和发展不能有先后之分,甚至对立起来,它们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发展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不发展无从规范,不规范不是真正的发展。

  2、规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股票市场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规范的内容和标准,提高规范的水平。横向看,不同国家和市场有不同的规范标准和措施,同时,不论发展中股票市场还是发达股票市场,都有一个不断规范,不断发展的过程,都需要与时俱进。与发达市场相比,我们进一步规范的范围大一些,内容多一些,复杂一些,风险也大一些,这是新兴市场的特点,也是产生于公有制基础的我国市场特有的难处和复杂性。

  3、规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股票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改革,上市公司要进一步走向市场化,更大量资金将投入到股票市场,更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将通过股票市场进行配置,更加大量的中外投资者将投身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未来也必定面临其他不同资本市场的竞争,这都需要提高股票市场的规范水平,而目前的股票市场是不能适应国有经济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现代化要求的,股票市场本身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证券市场的规范不能急于求成

  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是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而且要加倍努力去解决,其涉及面相当广,涉及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这么多的不规范问题我们必须解决,但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同一时间得到解决。证券市场受到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规范手段也不可以简单模仿,要认真分析国外成功经验的机理和内在逻辑,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规范措施。

  5、股票市场的规范是一个系统工程

  股票市场的规范或不规范不是孤立的,股票市场的规范程度和规范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决于大股东的行为,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取决于社会的诚信程度和行为规范,等等。有些问题是不可能在股票市场的孤军深入中得到解决的,而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解决的。

  三、政府与市场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个普遍的问题,只是不同地方、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政府与市场的问题有不同的内容、尖锐程度和表现形式而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候,面对不同的问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和“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就是例证。

  1、我国政府的特殊身份

  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于公有制,政府是国有企业的股东,不可能与企业隔绝,这正是政企分开、转化政府职能的难度所在。在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政府以五种身份发挥作用:社会公众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重大政策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市场组织者和市场投资者。政府在股票市场上的组织者身份和投资者身份是最大的中国特色,在包括国有股减持的很多方面都会得到体现。

  2.政府需要有更强的角色感

  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政府还将集市场的监管者、组织者和投资者于一身。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原则和合理性要求,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就需要政府对不同身份以及与这些身份相联系的不同角色有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认识,采取有效手段防止利益冲突,避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股票市场的整体利益。不同角色需要有具体的义务、责任和权利,需要增强透明度并受到法规的监督和制约。

  3、资本市场与公有资金的问题

  股票市场在初期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服务,公有性资金被排除在股票市场之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股票市场越来越成为资源配置的场所,被配置的资源当然也包括国有资源和公有性质的资金。更大规模公有资金的入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股票市场发展对于公有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一种帮助。这个过程一定要谨慎,由于公有资金的运用要受具体运用者的本位利益甚至私人利益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风险控制,严防违法的利益输送。

  四、国企改革与市场化

  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受上市公司的市场化进程制约,市场化不能仅仅限于某个方面和某个环节,而要标本兼治,系统推进。

  1.产权改革是市场化的前提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前提是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和基本单元。产权是交易的基础,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产权改革是市场化的前提。国有企业和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要走向市场化,关键是产权改革,没有明晰的产权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也同样存在着产权改革的需要,证券公司的问题决不是单纯增资扩股所能解决的,如果机制不改变,不加强竞争,那将是很危险的。

  2.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在一些方面的准入限制、融资困难和自身的产权弊端,而证券市场可以在解决发展的急需资金和完善产权结构方面推动民营经济突破这些障碍。

  3.市场化的关键在于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机制

  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参与者自由选择基础上的自由竞争。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就要为上市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提供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的平台。要建立多层次、多品种的市场体系,及时推出二板市场,加强债券市场,进一步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在证券服务市场上要取消对民营资本的限制,逐步打破对不同公司业务上的限制,促使它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培养核心竞争力。发行市场要更加市场化,上市公司类型、股票发行数量、发行价格等都由市场说了算,同时要真正做到退出机制的市场化。

  4.市场化需要法治化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化也是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完善立法,然后要加强执法。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地放松限制,给正常业务提供必要空间,可能正是加强执法、维护法律尊严的有效措施。法律应该维护“三公”原则,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法律应该成为一个完备体系,但要具有可操作性;法律应该是发展的,为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和创新留有空间。要做到有法必依,依法监管。监管方式和手段要多样化,监管力度要加强,加大违规者的违规成本,保护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五、中国特色与国际规范

  1.国际化不是机械照搬

  国际化、与国际接轨是经济金融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客观要求。规范的证券市场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和普遍的原则,譬如“三公”原则,绝不能搞什么特色,但是这些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是寓于调整证券市场的各项具体规范措施中,而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环境的不同,在具体的规范措施上机械地套用外国做法是行不通的。

  2.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首先需要认识上的接轨

  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关键是如何提高中国证券市场自身竞争力的问题。要有效率地与国际接轨就要对证券市场的深层次问题有深入的认识,首先要充分认识中国证券市场问题的双重性,既有属于新兴资本市场共性的问题,如大户操纵小户跟风、上市公司造假、内幕交易、信息不对称等,也有属于中国所特有的问题,如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流通、政府多重角色不够超脱等。对新兴资本市场发展的共性的问题,必须学习国际规则,借鉴国际经验,按国际标准来规范,但要仔细研究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标准,不能想当然把某个国家、某一阶段的具体措施作为普遍的国际标准。对中国特有的问题则要采取特殊的办法解决。不能把中国的“特产”当作国际惯例,也不能简单地超越中国的特殊问题照搬国外的做法,不承认中国特色是不现实的。

  3.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在接受国际竞争的同时,也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竞争不仅仅是在国外的竞争,首先是在我国国内与国际机构的竞争。证券市场与政策制定相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对内开放。在给外资以“国民待遇”的时候,也要给本国资本和公民“国民待遇”。上市公司的选择不再以所有制为标准,而是以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以提高综合国力需要、以公司的质量为标准,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石。证券服务市场的投行业务、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也要对内开放,通过竞争来提高本土中介机构的能力。对外开放意味着海外的中介机构可以走进来,我国的中介机构也可以走出去。国际上著名的中介机构具有资金、管理和人才优势,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但是他们也有做得不好的,中国的中介机构也有做得好的。所以要遵循市场原则,建立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的机制,促进各方健康成长、壮大。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我们应该谨慎、乐观,谨慎是因为我们责任的重大、现有的不足和面临的竞争,乐观是因为我们过去积累了经验,增强了自信。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推动中国的证券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加快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进程,逐步达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先进水平。

  在稳定发展中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证监会主席 周正庆

  在我的记忆中,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地位与作用曾经出现过几次论争。1990年初,围绕“姓社姓资”的争论,产生我国是否有必要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的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围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问题的股市利弊之争,产生如何趋利弊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2001年以来,围绕什么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流,如何正确评价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社会各界予以广泛的关注。因此,我们愿意提供一个论坛来汇集群智,群策群力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既鼓励正面的肯定,也欢迎善意的批评,但应本着符合中国国情,历史、科学、辩证的态度,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实践为基础的积极研讨,不仅有利于对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思考,也有利于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评价市场须置宏阔历史背景下科学评价证券市场的成绩,要将其置身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宏阔的历史背景之中,看它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证券市场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证券市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初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制约而得以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证券市场至少在以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是推动了社会资源配置从计划方式、财政渠道向市场方式、金融渠道转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枢纽。如果说80年代对资源配置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主要体现在银行改革,那么90年代证券市场的兴起,不仅改善了金融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效率,而且分散了银行的风险,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平衡体系更有利于向稳健、安全、高效的目标前进。

  二是推动了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在法律上应由市场主体承担的信用责任在相当程度上还需要国家信用来维系。而证券市场的运行特征是股权多元化、自主决策、风险自担,通过信息披露和股东决策来实现微观约束,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是推动了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必须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确立法人治理结构,并要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和国家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在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法律责任上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四是推动了市场经济运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证券市场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观念和文化基础的建立,包括经济金融意识、风险意识、理性投资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有利于推动法律和会计制度从适应计划经济管理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转变。

  证券市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核准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证券市场促进了我国大批优秀企业改制筹资,特别是随着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上市公司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提高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截至2001年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160家,累计筹集资金6233亿元,加上境外发行上市,总计超过一万亿元。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目前境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只在15%左右,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量还较为有限,但是这些资金直接充实了企业的资本,促进企业核心资产的形成,有效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了企业抗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我国证券市场拥有相当一批发展前景良好、受投资者青睐的优秀企业,它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事实胜于雄辩,不看主流,只讲支流,甚至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盘否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是不正确的,是与事实相悖的。

  稳定前提下正视矛盾和问题

  与《证券法》的要求相比,参照规范成熟的市场标准来衡量,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不仅关系到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关系到投资者的信心。

  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市场主体的规范化运用程度亟待提高。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内的市场主体还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的通病,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弄虚作假、过度投机、操纵股市的行为不容忽视;委托理财等集合投资方式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管,对各类投资公司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二是市场的功能和结构存在制度缺陷。证券市场层次单一,缺乏多样化的筹资和分流市场需求的渠道;市场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市场单边运行,缺乏避险工具;市场的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健全,风险防范能力薄弱。三是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和监管力度尚不能适应证券市场的要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仍然存在。证券法律、法规体系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以补充完善。

  对上述问题,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保持市场稳定为前提,在发展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首先,要从体制转轨的背景认识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具有复杂的体制根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标本兼治,重在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从根本上治理,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

  其次,从新兴市场的角度理解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证券市场自身的建设需要较长时期的积累,市场的成熟完善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只有11年历史,我们在市场发展的硬件设施上可以成功超越国外数百年的进程,但在支撑市场运行的基础软件建设上,难以超越客观环境的限制,在解决存在问题时,要保持一种态度: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要善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一切问题的解决不能以牺牲发展和稳定为代价。

  第三、从证券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剖析存在的问题。中国证券市场虽然只有11年历史,但是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和基本任务。1990-1992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股份制改造实践的基础上引入证券市场。1992-1997年是证券市场的扩张阶段。以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中关于大胆实践的思想为指引,证券市场搁置了意识形态争论,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投入股市建设,使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得到迅速扩张。1998年以后,股市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根据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发(1997)19号文件的要求,中国证监会组织实施了一项改革和五项清理整顿。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以法治市的里程碑,以《证券法》为核心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随着各项清理整顿工作基本结束,特别是面临加入WTO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明显加快,推出了一系列规范发展措施,证券市场开始由早期的粗放型扩张向规范型发展转型。发展的转型过程,也是证券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表面化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科学分析,更好地处理规范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发展的基础上搞好监管和规范。

  第四,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检验我们的工作,去研究解决现存的各类问题。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我们就要坚持;凡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要及时纠正。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主要目标。任何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考虑中小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WTO以后中国证券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加入WTO,对中国证券市场不仅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它一方面会加大国内证券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借鉴境外的证券市场监管经验、创新机制和市场理念。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各项应对工作,则可以趋利避害,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为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加入WTO以后,金融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尤其要研究借鉴它们既遵守WTO规则,履行义务,又有效保护金融安全的做法,维护我们应有的权益。我们加入WTO,并没有承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要谨慎把握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时机和程度,必须有效防止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冲击。

  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是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前中国证监会主席 周道炯

  中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创试的,时间短,发展快,目前上市公司已近1200家。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如筹措低成本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门路等等。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探索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给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少危害。客观说,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即不成熟市场,需要方方面面来关心、支持和努力,使这个新生“婴儿”能健康茁壮成长。

  下面我就其中一个即上市公司如何进一步规范发展的问题,讲一点个人浅见。

  首先要看到在近120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一批是运作比较规范,管理层素质较高,经济效益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的公司。但确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运作不规范,行政干预多,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欺骗股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盲目决策,失误严重,监督和激励机制很不健全,至于极少数企业的领导人的胡作非为,违法犯罪,那是另一类问题,又当别论。

  上市公司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原因很复杂,先天后天,主客观因素都有,要具体分析和对待。

  第一、中国上市公司一是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占90%以上),二是中小企业占多数(尤其是小企业),创办初期只有上海、深圳两地的小企业上市,后来才扩大采取分金额给各省市(最少的只有三、五千万元,多的也只有亿元左右)的办法,为减少要求上市企业多的矛盾,各地只好选小企业上市,后来又改进为给各省、市下达家数指标,以促使大中企业上市,才有好转。国有企业一直是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的,虽然改制上市了,但改制不到位、不彻底,“穿新鞋走老路”,“后遗症”很多。加上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机构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等。

  第二、政策性因素影响,如中国股市试点时采取有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之分,而且,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所谓“一股独大”,股东大会作用弱的问题都是由此而来的。

  第三、国有企业上市前都是隶属于中央各主管部、地方各级政府的(所谓部属企业、省属企业、地市县企业),税收和利润也都归各级财政,人事任免也都归各级主管。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色彩。

  第四、大量上市公司都是从主管局或集团公司(有的是翻牌公司)“剥离”出来,“包装”以后改制上市的,这就给上市公司带来了诸多的“关联”交易和关系问题。不易处理好,甚至发生不少弊端,“剪不断,理还乱”。

  第五、所有者和经营者界限和职责不清晰、不到位,有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有的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有的互相兼职过多。

  以上五方面就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历史原因形成的现状,或者说是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当然,有些问题已经改进或正在改进中),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无论从中国证券市场本身规范发展来说,还是从与国际接轨,迎接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来说,都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同时,又要认真细致做好工作,逐步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一轰而起。

  我认为,当前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加快完善和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法规运作。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是“基石”的基础。诸如所有者和经营者如何清晰到位,董事会、股东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及规范运作,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外部和内部监管机制,激励机制等等。目前已上市的公司对此应抓紧充实健全。今后新上市公司一定要按法规办事,监管当局和中介机构必须严格执法,保证质量。

  第二、要加快研究国有股、法人股流通问题。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创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棘手”问题,同时又是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必经之路。当前,对已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要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兼顾国家、集体、股民三者利益,有利于市场稳定的前提出发,抓紧研究制定国有股(法人股)减持(或出售)的方案,付诸实施。从现在起,对新上市公司应当考虑取消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的概念。不能“旧帐”未清,“新帐”又来,无休止地循环下去。

  第三、要严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制度,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公开、公平、公正”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准则,诚信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和取信于社会的立足点。上市公司弄虚作假,失信于民,就等于“自毁”,可能“得志”一时,决不能长久。监管当局对弄虚作假者必须及时查处严惩。同时,还应当对上市公司建立退出机制和分红制度法规。

  第四、要切实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我认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任何一个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成果都直接与成本连在一起的。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国家都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同时,我国会计制度已经和正在与国际准则接轨。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将越来越多,一定要适应。

  第五、依法治市,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目前,证券市场总体来说,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因此,监管者、筹资者、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包括投资者,都有一个增强法制观念,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真正做到“依法治市”的问题。当然,对现行法律法规,有的已实施多年,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调整,有的是原来规定的就不具体,特别是加入WTO后,许多要与之相衔接,需要认真调研,针对现状,分别轻重缓急,有步骤地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的要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大力培育人才,重视人才。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的最前沿,竞争十分激烈,既有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又面临国际竞争。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认识,各种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竞争。一个企业职工队伍素质高(技术的、文化道德的),凝聚力强,有一套严密科学的管理制度,加上一个精明能干的管理决策层,这个企业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司管理和培养人才的经验。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集萃之二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集萃之三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有关专家提出发展证券市场的八点建议 (2002/03/20 08:51)
证券市场重大创新 深交所产生首笔大宗交易 (2002/03/20 06:55)
入世后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立法取向 (2002/03/19 07:22)
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犹存 (2002/03/15 09:59)
推广联合研究计划 上交所要建证券市场智库 (2002/03/15 07:23)
姚振炎:证券市场应在稳定基础上发展 (2002/03/13 07:16)
规范发展 证券市场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2002/03/11 07:36)
高尚全:确保证券市场信息真实性的四点防范措施 (2002/03/08 16:34)
监管VS监督--财经媒体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功能 (2002/03/08 10:32)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商城推荐
  情趣礼品专题
  • 情爱1+1
  • 百利安性感小夜衣
  • 天然丰胸口服胶囊
  • 尤维斯极美素
  • 超越女士香水30ml
  •   电话专题
  • 友利电无绳电话
  • Komodo IP电话通
  • 捷视可视电话机
  • 美国通用无绳电话
  • 西门子电话机
  •   软件精品荟萃
  • 金山毒霸钻石版
  • 三国演义电脑mp3
  • 汉王笔挑战者
  • 传奇-秒卡
  • 洪恩洋话连篇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