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泥潭的ST东北电终于迎来一线生机。3月8日,沈阳沈港实业有限公司以持股26.34%成为ST东北电第一大股东------沈港实业是2月28日通过竞拍以每股0.13元获得23000万股国有法人股,3月5日完成过户成为ST东北电的控股股东。沈港实业是谁?东北电能否走出泥潭?
沈港实业背后是谁?
沈港实业的确很神秘,记者在沈阳问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也没有在114登记,ST东北电董秘也说对新东家知之甚少。
从ST东北电3月8日的公告中可以看出沈港实业具有很强的政府背景,沈港实业的大股东沈港发展是1999年沈阳市政府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国有企业,是以贸易、投资为主的窗口公司,董事长徐志也是沈港发展的总经理,沈港发展的注册时间是2002年2月8日,从注册资金看沈港实业注册资金是6000万元,虽说四两可以拨千斤,但完全按市场运作,6000万元是很难拖动几十亿总资产的东北电航母。人们不禁会问,此次沈港实业入主ST东北电是否纯企业行为吗?
2001年12月28日公司在重组公告中提到: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公司董事会认为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是保证公司快速提高资产质量和竞争能力,尽快走出困境的重要、有效手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致力于寻求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伙伴,参与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先后与众多公司进行接触和洽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没有实质性进展,根据新的退市办法,公司的重组已迫在眉睫。从公告中可以看出,公司已进行一年的重组工作不了了之,没有人看好ST东北电这个庞然大物,也就是说企业层面的重组努力宣告失败,而到2001年底公司已连续亏损三年,暂停上市迫在眉睫。东北输变电集团作为沈阳市重点扶持的几大集团之一本身又在香港上市,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公司重组当在情理之中。据悉,早在去年年底,政府即开始出手救治ST东北电。巧合的是沈港实业以拍卖竞价的市场方式拍成大股东。
重组要闯三道关
如果从经济规律的角度看,ST东北电的债务及存在问题足以吓跑每一个登上门来的企业,虽然沈港实业浮出水面,但公司的重组仍面临三道关。
一是香港银团贷款问题,4000万美元贷款是横在东北电心头的一道硬伤,虽然企业费尽心机向中芝兴业等银团提出40%的本金还债方案,还是被香港银团拒绝。因为在4000万美元中涉及其中的2000万美元转借辽信,而辽信已在信托业整顿中关闭。4000万美元怎么还,是全部还,还是归还一半,全还ST东北电认不认可,有没有能力?还一半,香港银团是否接受。据介绍,目前ST东北电与香港银团仍未达成一致,香港银团执意要将清算进行到底,香港清盘声声急,这是摆在沈港实业面前的第一道关。
二是ST东北电沉重的债务关,ST东北电由行业领头羊走到今天,既有外部市场原因也有自身经营管理原因,因上市较早资产剥离不彻底,该三分开没有三分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造成ST东北电目前深陷泥潭。
目前公司2001年年报还未披露,但2001年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2001年1月份至9月份共亏损1.8亿元,较前年同期增加8.7%,长期负债5.7亿元,尽管公司净资产仍很庞大,但财务风险仍不能低估,同期应收帐款高达10亿多元,短期借款为13.8亿元,长期借款为5.69亿元,存货为3亿多元,公司还款的压力非常大,谁来还,沈港实业拿6000万元的注册资金来堵此窟窿是无济于事的。
三是时间关,依最新的退市办法,连续三年亏损便直接退市,能否恢复上市是努力方向和关键。
沈港实业能带来什么?
作为新的大股东,沈港实业入主后会给ST东北电带来什么?沈港实业是一家注册资金只有6000万元的企业,而其注册时间也只有一个月,难见主营业务的庐山真面目,无论是资金还是资产,对新股东似乎都不能寄予厚望。
从东北电自身看,作为航母型的大企业集团,到2001年9月30日,公司拥有净资产9.38亿元,预计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其主营业务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生存空间。因此,ST东北电的重组可能不是加法而是减法,即将债务甩掉,主营整合、瘦身轻化,让上市公司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但关键是甩出去的谁来接,谁有这个实力接。
谁"用餐"谁"买单",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参与ST东北电的重组,立足点应是整合、剥离。去年公司在谈到扭亏时的几点思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主辅分离、精干主业、分离辅线;借为三峡提供装备的契机提升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合资合作等。这不失为ST东北电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个参考思路。
(记者 文子)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