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套方法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财务知识,并对企业主营产品有初步认识,然后才可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案头分析。
本套方法借助的基本分析手段有二:一是依托上市公司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三大报表中的基本数据;二是公司主营业务所属行业的基本面。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两条途径入手:
一、结合上市公司历年合并利润表和其主营业务所属行业基本面,来分析报表的可靠性。
1、主营业务在数年内是否多次发生重大转型?
2、利润来源是主导产品还是关联交易、投资收益或其他难于持久的利润?
3、将可疑公司历年利润表与同业领导者、竞争者的利润表对比:
A、比较可疑公司同行业领头公司的收入和利息前、税前利润(即主营经营利润)的成长,若可疑公司主营经营利润同期增长等于或超过行业领导者,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B、比较可疑公司与同业公司产品的主营经营利润率,在了解主营产品行业平均利润率后,可疑公司过高的利润率必定有问题。
二、从分析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入手,分析报表可靠性。
1、现金流量表中,注重研究经营性现金流量(CFO)一项。利润主要来自主营业务的公司,如果CFO同净利润相差太远,说明回款不畅,需进一步查看应收帐回收率有多大?再进一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从中可以发现: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不相符合的原因,是存货大幅上升?应收帐大幅上升或应付帐大额拖欠?综合以上指标后,如果数年CFO差,会令人不放心。
2、对照资产负债表,也可反映出:巨额应收帐、存货、其他应收帐情况。结合产业特点研究坏帐准备金充足否?巨额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在将来可能大量减值否?还有未摊销各类费用、无形资产的情况,长、短期银行贷款同股东权益的比例,大笔借款还息时现金流量充裕否?
从资产负债表中,还可查看有多少潜在坏帐、可能巨额资产减值、巨额未摊销费用等资产质量问题,还有过大贷款也令人担忧。
三、举例说明
案例一:A公司
A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主营不稳定,从计算机磁盘----食品、日化----年房产收益----萃取产品,共有四次重大转型。
其中,主要疑点有:1、公司在磁盘、食品、日化行业内没有太大影响力,主营利润却从2800万上升到7200万,不正常;2、1998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几乎全部来自明显内幕交易房产收入,此时已可肯定,至1998年底A公司无盈利产业;3、2000年主要由生物萃取产品中获得"暴利",但仅从萃取产品属于原料品即可知其利息前、税前的利润率不会超过20%,而该公司利息前、税前利润率2000年分别是54%,利润率与同行相比太离谱。萃取物并不是供不应求的产品,一年内收入从无到几个亿,而且仅卖给一家公司,令人怀疑。
其2000年现金流量表存在的主要疑点有:当年现金收入同营业收入有较大差距,现金流较差。资产负债表显示,有不少潜在坏帐和可能的巨额资产减值,加之13亿巨额借款,资产质量不佳,说明有水分的利润中又可能有大的窟窿。
案例二:B公司
B公司主营业务一直是医药产品,近几年来没有大变化。
B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基本是主业,但最后一年(X+4年)增加了数千万非经营性损益利润(未在简表中显示)。
与同行相比,收入和主营经营利润多年十分正常,但在最后一年突然分别增长约100%和约200%,令人吃惊。(详见简要利润表)
B公司主营经营利润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正常范围,但最后一年突然上升到60%,尤其可疑的是最后一年毛利高达90%!(其毛利率怕是世界医药巨头也望尘莫及)。
B公司对业绩突然大幅增长解释是某新药投放市场取得特效,一年内从默默无闻到收入数亿;但据了解,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却有如此高的利润率和爆炸性收入增长,难以令人信服。
X+4年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报告的CFO倒是同当年净利润吻合,其他指标如存货、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变动似乎也正常。
X+4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巨额应收帐中坏帐准备可能不够(考虑本行业实际坏帐率);其他应收帐偏大;尤其应付帐款中有上亿预付广告费,实际上已不是资产了。最让人注意的是收购某新药巨额花费而形成的数亿无形资产该交易属关联交易,从投资分析角度看,长期每年摊销是不合理的,一旦该产品不能产生好的利润,无形资产实际上是无效的巨额投资,要大额减值。公司借款同权益相比50%,不算太大。看来,资产中大额潜在不良资产。
综合以上各方面分析,B公司最后一年报告的利润水分较大,资产也有较大问题。
看来,只要将报表分析同基本行业研究相结合,识破报表真伪并非难事。如果上市公司手法高明,在会计准则范围内操纵利润,则必须是资深的专业分析家或基金经理依靠深厚的会计和行业知识才能分辨,不是业余投资者能弄懂的。
(凯昌投资管理公司 唐潇武)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