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1年年报逐渐发布,新会计政策的“挤水”作用将慢慢显现
本报记者 孙绍林
近日,诸多预亏预警个股把原因归结于新会计政策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要求。按照这种要求,在折旧之外,如果某种原因使得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已经或可能降低,编制年报 时要在相应项目中扣除一定比例的数额。
但是,最近公布的年报显示,新会计政策对当期业绩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此,专业人士认为,不能过早得出结论,因为出台的年报毕竟很少,而且企业质地大都不错,随着大量年报发布,新会计政策的“挤水”作用会慢慢显现出来。
看新会计政策要全面
“新会计政策对企业利润影响不大。”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胡春元博士这样评价。他解释说,由于是第一年全面采用新会计政策,允许追溯调整,举例来讲,某企业一台设备1998年购买时价值10000元,而从1999开始,由于物价等原因,仅值6000元了,就可以追溯到1999年进行减值计提。
持同样观点的深圳南方民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袁先生说,如果企业对几项减值准备都采用追溯调整,对利润影响确实有限,目前诸多预亏公告摆出这一原因,无非是掩饰一下别的过失而已。
平安证券高利则警告投资者,新会计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是长远的,即便通过技术上的调整尽可能压低当期利润损失,但在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上毕竟起到了挤水分的目的。
湘财证券研究员张萍的观点更为鲜明。她认为,不排除部分质地较好的公司受新会计政策影响较小,但因此断言新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当期业绩难以产生实质影响未免过于草率,有些公司采用完全追溯调整未必恰当。
绩优股业绩也会打折扣
迄今,两市已经有数十家公司预亏,张萍提醒投资者,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公司所说的计提影响仅仅是一个托辞,因为预亏理由是要通过正式年报来兑现的。
投资股票等非主营业务是诸多A股公司的赢利之道,大盘大幅下降波及了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利润。张萍说,这种影响很有可能通过短期投资计提坏账准备而降低公司的收益。根据中报披露,截至2001年9月18日,已有172家上市公司公告委托理财的事项,涉及金额高达216.65亿元,如果按平均20%的损失计算,上市公司今年投资证券损失将达40亿元左右。
此外,高利还提到,即便是绩优股也不保险,因为其中很多公司为了抬高股价,有虚增利润的做法。在新会计政策面前,每股收益可能从几毛变成几分,从几分变成亏损。
投资者要越发理性
采访中,诸多分析人士呼吁投资者不要仅仅关注上市公司的报表收益,而要理性分析其实际盈利能力,一个案例是,2001年中期某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1711万元,而按新会计政策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后,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1963万元,为扭亏打下“基础”。
有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经历的某著名外企财务主管陈志华建议,投资者最应关注的不是利润和每股收益,而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这才是反映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扩大利润,但无法掩饰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而且,由于今后计提减值准备将不能再追溯调整,所以新会计政策在挤水分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张萍提到,传统的折旧方式比例是固定的,难以反映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而新会计政策把“主动权”交给了企业,更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作出会计判断,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使企业挤掉水分,也有可能成为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甚至有些企业没有计提,也并不一定代表该企业资产没有水分,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管,让操纵利润者付出应有代价是必要的。(完)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