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愈演愈烈的“国有股减持”大讨论在越来越多方案的推动下让中国证券市场的心浮气躁的情绪反复地锻炼着投资者。这种情况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严重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专家学者针对“国有股减持”和“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的方式和价格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广大的投资者更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来看待这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 历史意义的世纪戏剧的演出,让我们在欣赏这场戏剧的同时看看这些演员们到底在扮演怎样的角色。
从2000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大讨论经历了“612”减持方案和“1022”减持方案流产再到今天成千上万的减持方案,让广大投资者认识到了“国有股减持”的讨论涉及六大方面的问题,也正是在这六大问题的认识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演员在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国有股减持”与“非流通股份上市流通”的关系
“国有股减持”解决的是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中部分再分配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在整个国有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所有者权益属于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广大劳动人民,这部分属于人民的所有者权益应该重新还给人民。请注意,属于人民的是所有者权益而并非是现金。作为这部分所有者权益的国家级管理机构—社保基金有权利也有义务管理使用并在最大限度上维护和保证这部分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是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国证券市场对在本市场进行证券投资方式的制度性安排。它解决的是针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中高达70%以上还未流通的股份在怎样的情况下、具备怎样条件后以何种方式进行流通。因此,从本质上说,“国有股减持”和“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问题。
(二)、“国有股减持”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现在许多专家都在竭尽所能的反复强调“国有股减持”对完善上司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但是如上所述,“国有股减持”是所有者权益再分配,根据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特点和要求,小范围的所有者权益再分配不会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直接的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现阶段中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所有者监督缺位和企业的内部人(经营者)控制等情况下,尤其如此。我们很难想像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的经营者侵害所有者权益会在股权分散后得到很好的监督。
(三)、“国有股减持”和所有者权益交易的关系
所有者权益在公开市场中交易即所谓的“股票变现”是所有者放弃将来获利机会得到现金回报的过程,它反映的是所有者对其拥有的权益进行经营处治的一种方式。从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有股减持”与其在目的、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四)、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价格与“与民夺利”、“还利与民”的关系
从“国有股减持”大讨论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一点是所有参与这次讨论的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是众多投资人的命脉所在。然而,经过较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在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非常危险的信号,这一信号的出现将预示着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进行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决定着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也正因为此,我们能否通过这次讨论对这一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并正确地解决它将会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价格决定着“与民夺利”还是“还利于民”的观点说明了怎样一个问题。按照这种观点的逻辑,当属于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以一个在市场中相对较高的价格进行时,一方面,购买者在购买这部分权益时付出了相对较高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普遍较差所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在二级市场中交易价格偏低压缩了交易的所有者权益的升值空间,进而无法获得较高的投机收益。这就是“与民夺利”。反之,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让国有资产性质的所有者权益给市场中的投资人带来丰厚的投机收益就是“还利于民”。无论是“与民夺利”,还是“还利于民”,这种观点暗含了以下前提:
一、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人代表着全社会参与经济生活的所有人;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收益决定于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价格;
三、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收益不属于国家,不反映代表全体国民利益的国家利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三个前提,让我们十分惊讶地看到这种观点可能带来的危害:
一、将现阶段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人等同于全社会,实际上就是将少数人现阶段的投机收益等同于全社会的物资财富的增加,等同于中国证券市场现在以及将来所有参与者的投资收益。这不仅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同时利用时间优势剥夺了中国证券市场将来参与者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收益。
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市场中的投机气氛比较浓厚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但是,这仅仅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机风险,还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本来面目。同时,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培养投资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资行为和理念。如果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无法摆脱恶性投机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这种观点所带来的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将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立起来。国家代表者全体人民,国家利益代表着全体人民利益,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为全体人民谋求更大的利益。如果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制定各项法律和制度的过程中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那将会最终丧失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充分了解这种将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价格与“与民夺利”、“还利于民”相联系的观点对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危害作用下,全社会的每个参与者都应该保持清醒的态度。我们全社会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将会影响我们将来的发展方向。
(五)、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我国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近期不断发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权益进而侵占小股东权益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与“一股独大”有关系。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西方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市场发展历史,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其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却没有频频发生在我们上市公司身上的“一股独大”所产生的弊病。这是因为与西方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缺乏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而正是因为此才导致“一股独大”可能产生的弊病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屡屡发作。
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缺陷主要表现在所有者监督管理缺位和企业内部人控制两个方面。正如我们在许多上市公司所看到的那样,上市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几乎都来自于大股东,公司经营者对公司董事会负责毋宁于对大股东直接负责。小股东组成的所有者缺乏对公司经营人员的监督机制。甚至于在某些国有上市公司中,公司主要经营人员形成的公司内部人控制情况使得就连大股东都无法进行监督。在所有者监督管理缺位和企业内部人控制存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公司业绩自然无法保证。也正因为此,在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下,刻意改变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对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质量的作用将会十分有限。任何寄希望于简单的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达到治疗中国证券市场十年积累下来的弊病、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建设中国证券市场任务的艰巨性。从鼓励中小投资者投资股市到发展机构投资者,从鼓励国有企业上市到规范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从鼓励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到股市泡沫化后的紧急刹车,等等,等等。这种“必其役于一功”的短视行为是很难将中国证券市场带到良性发展的轨道的。
(六)、国有经济的组织形式与国有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最近的几年当中,党和国家一直把如何提高国有经济的发展活力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无不是在围绕着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而进行的,这也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努力发展国有经济的苦心。从长远来看,国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以各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国有经济实体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各种国有经济实体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彼此之间良好有序的竞争关系,要形成国有经济实体之间良性竞争就必须摸索创造出国有经济实体的生存环境和进退机制。
那么,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各种组织形式存在的国有经济能否获得发展的机会呢?如何有效地促进国有经济实体之间竞争关系和创造竞争环境将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从中国连绵不绝的历史实践中,我们看到在西方仅仅短暂出现的中央集权统治在中国却存续了两千多年,维持这种自上而下的统治所要求的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并没有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负担,而是在随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这其中的历史必然性已经得到许多历史学家的考证。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发源地,西方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也经过了多次的修正和发展。如何在认识中国社会和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
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
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
征稿启事)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