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张景华信件有下文 某基金公司决策人士要申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1月16日 08:58 北京晨报

  编者按:整整一个星期,我们都在等张景华主任能对媒体有个交待。我们曾经希望管理层借此东风能给投资者一个表态。可惜,什么都没有。管理层的沉默并不能被广大投资者和媒体接受,什么事情藏着掖着都不是个好办法。

  还好,我们上周的文章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本周记者收到了一位在基金公司参与了深高速申购决策人士的来信,在此全文刊出,也算对上周《沉默》一文有个交待。应作
者要求,我们隐去其姓名和单位。

  “深高速事件”最近闹得沸沸扬扬,股民和媒体都一致地对基金口诛笔伐,面对大家的谴责,我写下这些文字,只想陈述一些事实,尽管我知道申辩的声音非常微弱,并且可能招致更多的非议。在此,我作出以下两点声明:1、此文是以个人名义发出,不代表公司观点;2、不想署名,是怕遭到报复、打击。

  前期曾发生过“青啤”事件,我们没参与,并不是没想到其中的机会;此次决定大资金申购深高速,也不是在投机取巧,而都是在认真分析当时的市场环境,并通过计算分析后,才作出的投资决策。

  青啤发行时的市场情况:

  1、新股大量首次发行,且之前几个月至当时新股首日上市,普遍有150%左右涨幅,并且没有锁定期,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申购,年收益率可观(有兴趣可以自己测算)。

  2、就青啤增发的申购价格期间来看,考虑发行成功后的除权因素,获利空间极为有限(2001年2月13日收盘价为9.36元)。此外,申购资金锁定时间长,机会成本过高。

  3、2000年以来的市场数据显示,许多股票增发时,网下申购资金一般仅有150亿元左右(或略多),而对于部分概念较差的增发股票,经常只有几十亿的申购资金,相对于网上动辄几千亿的申购资金,简直是天壤之别;此时对增发的个股进行申购,风险非常巨大。

  深高速发行时的市场情况则完全不同了:

  1、新股发行的数量特别少,而只要有股票申购,一般冻结的资金在4000亿至6000亿元。

  2、新发或增发的股票,只要以前没有A股,并且盘子合适的话,一般上市后都有100%左右的涨幅。

  3、作一个极端的测算:

  深高速发行价为3.66元,发行股数:2亿股,发行市值:7.32亿元;公众申购资金:2000亿元(当时有另外一只股票发行);10家基金公司市值全部申购60×10=600亿元(设每家基金管理市值60亿元,并用全部市值申购)。

  放大后:600×5=3000亿元,此时基金获配数量:7.32×3000/(3000+2000)=4.392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获配市值:4.392÷10=0.4392亿元;占管理资产比例:0.4392÷60=0.732%。

  如果只有一家基金公司申购的情况下:(假设该基金管理100亿资产,放大到500亿);该公司配售到的数量为:7.32×500÷(2000+500)=1.464亿元;占公司资产比例:1.464÷100=1.464%。

  如果该基金公司管理60亿资产,申购后超标,也即获配超过6亿元,那该公司应该申购的资金(放大后)是:社会公众获配量:7.32-6=1.32亿元;基金公司申购资金(放大后):2000×?6÷1.32?=9090.09亿元;该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9090.90×?20%?=1818.18亿元=220亿美元。

  天啊!要想配得6亿元的深高速,基金公司需要有220亿美元的资产,恐怕该基金公司十年内都难达到吧?!

  心有余力并且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假设多种情况,用计算器算算!

  备注:新股申购时,某位投资者获配的平均数量的公式为:(新股发行市值/总申购金额)×投资者申购资金;新股发行市值÷总申购金额即为通常意义上的中签率。

  列举以上的数据,我想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以上提供的数据只是一些大概的数字,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统计、计算一下两次新股申购时的风险差距,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我们的新股申购策略是建立在科学的统计与预测之上的,是在用脑子做事,我们在通过我们的智慧为持有人谋利。

  2、基金投资者交钱给基金公司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在“合规”的前提下,获取最大收益!这才是根本,这才是最大的诚信。其他的一切都是舍本逐末。

  有人讽刺基金是“国债基金、新股申购基金”。但在去年的市场环境下,谁有更好的投资品种?不客气地讲,如果去年基金持仓大部分是二级市场股票的话,如果建仓成本在1900点,沪指回落到1500点的时候,则亏损将达20%!这难道就是对投资者负责?到时挨骂的不还是基金?有心的人可以查一下基金2000年的情况,是不是很多时候仓位都保持在70%以上?在指标合规的情况下,根据市场情况,自主选择投资品种和投资方式,规避风险,何错之有?

  3、美国的经验令我很感慨,许多股票的初次发行或增发,经常出现股票只配售给与券商关系好的客户,甚至有不同客户配售价格不一样的情况,这又如何解释?当投资人利用法律或规则漏洞打擦边球的时候,监管当局要做的是马上完善相关的法律。从第一批基金设立开始,我们就料到,属于基金的特权一定会取消,这是市场化的结果。在我们努力推行市场化的今天,是不是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加强制度的建设,一方面是给予更多的合法自由?

  4、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不可能超脱于社会的整体大环境。基金业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而言,基金公司是管理最规范、信息透明度最高、舆论监管最多、各种限制也最多的行业之一,也是最专业、最有上进心的专业投资机构之一。他们欢迎并感激正确的批评,但害怕过高的期望以及只泛泛了解后就给予的横加指责、过度渲染。

  5、现在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有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监管当局、基金业、舆论、投资者之间缺乏一种公开、透明、正式、常规、互信的沟通渠道。出了问题,没有及时沟通,而是互相猜忌、互相指责,当然解决不好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能坦诚地定期交流,互相积极地提出意见、改进措施,中国的基金业或许会少走许多弯路。

  6、在这里,要感激张主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对于某些人刻意追查此文来源、导致本人因此失业的后果,本人也做好了思想准备。毕竟,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是由无数人的泪水甚至鲜血换来的。并且从今以后,任何关于基金的评论,无论赞扬亦或批评、诋毁,本人都将永不言语。可怕的不是挫折,是心死。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基金公司直言调整基金经理没“内幕” (2002/01/15 11:40)
肖建军:读张景华公开信有感 (2002/01/11 14:12)
洪磊揭的黑幕没说法 张景华冲冠一怒有结局? (2002/01/11 11:19)
水皮杂谈:读张景华公开信有感 (2002/01/11 09:35)
基金业再曝黑幕 基金板块何去何从? (2002/01/11 07:26)
记者“贴身”采访张景华与基金公司 (2002/01/10 10:12)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何必拍案愤怒? (2002/01/10 09:00)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传情不言中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千首新浪短信点歌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分 类 信 息
您投票 我送奖!
:全新数码相机时代
   1.8元能租别墅办公
   名牌院校网上招生
   森林国旅特价旅游
   尊贵典范―福斯特
   电动跑步机特卖
:大众polo开始预定
   浦江工业园区招租
   ★巴西烧烤美味
: 0.33/分国际长途
:出国留学的摇篮
   欢迎加盟平安保险
:留学澳州首选澳宝
   友和道通商务网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接?不接?一亮便知!
:吃100元,送50元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