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研究所 胡祖刚
市场格局演变的特点
2000年开始的平衡市维系了一年之久,我们是否可以期望2002年仍有如此局面呢?暂停国有股减持后,上证指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时间里都在1550点至1770点的200多点狭长空间 里波动,似乎与当初的高位平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们认为,由于市场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发生突变的频率加快,平衡市维持到10月的概率较小,年中指数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
我们认为,经过2001年下半年的大调整之后,市场格局呈现以下基本特点:
1、机构博弈格局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有进一步强化态势,博弈的主战场开始由大盘转向个股。
监管的迅速强化,使强势股的上升空间被大大压缩,老的盈利模式渐成空中楼阁;新机构的不断组建,维持了个股数量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合谋模式的破灭,大大削弱了合谋者彼此的信任度,推动机构从个股间割据逐步转向个股中割据。
2、资金推动型的市场模式受到质疑,资金与价值复合推动型的市场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尽管信息披露的日益严格使得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性不断提高,但市场并不会自发地、迅速地从资金推动型向价值推动型转变,这是因为,场外资金过剩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客观事实,而上市公司目前整体的收益价格比并不能为这些资金提供足够的获利空间。资金与价值复合推动型的市场模式将是主流。
3、市场中资金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超长线资金撤离,中短线资金普遍严重套牢,新生力量尚不占据主导地位。2001年7月开始杀跌的主流力量,是市场中超长线资金。
目前,场内的主流资金为不同程度套牢的中短线资金;当然,通过合理引导,一些新增资金正在逐步进入,但由于长线集中投资模式盛景不再,其操作思路同样在朝中短线方向演变。以往牛市中形成的节节推进的资金金字塔结构,其下档被抽空,而上档下填,新的资金结构将推动行情演变出全新的技术形态。
4、市场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迅速提高,走势突变的概率大大增加。
市场在前段时间里对信息的灵敏度不足,导致调整以较极端的方式展开。以市场自身的修复能力而言,很容易走向另一极端,即对消息的过度敏感,有些消息本来就是一贯政策的一部分,但市场却有可能将其简单理解为“利好”、“利空”。2001年底的市场走势几乎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利多政策上。但是,政策出台要考虑长远目标和公众利益,不可能只追求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市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客观事实,不管中国股市是不是还处在“婴儿期”,这种状态都必须得到改变,因此有些政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同时,市场有自己内在的运行机制,政策的良好意图未必能在现有结构中实现。一旦政策预期与实际情况有偏差,波动在所难免。而2002年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动,均有可能影响市场整体结构,引发较大规模的市场波动。
反复多变将是今年行情特点
根据市场格局的这些新特点,我们认为,2002年基本上可以定性为修复整理、酝酿新生力量的一年,是2001年下半年大调整行情的修复和延续,而其具体演变则是反复的,并且很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10月前大盘产生一次以上的较大幅度震荡属于大概率事件,并且是以平衡市的突变形态完成。
在机构博弈的总体态势下,平衡是市场常态,而突变是平衡的转换契机。由于博弈模式的深化,维持平衡的时限必然会收窄,但突变的幅度也可能有一定压缩。所谓平衡市的格局是无法维持全年的。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年震荡幅度从来就没有低于30%,否则在单边做多机制下,资金缺乏足够的获利空间。如果不能向上拓展,那就只能向下寻求空间。
从具体时点看,我们倾向于认为,2月、5至6月产生向下转折的概率较大。1月基本上仍属于12月调整行情的延续和反复,在继续探底后有短线反弹可能,但形态大体上是陡峭而短促的,整体调整态势至少会延续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一段时间,才有中线企稳的可能性。
中短线资金的特点是多变,见好就收。所以,2002年的走势将具有较鲜明的反技术特点,即典型的“怀疑中产生、欢呼中结束”的行情,中短期均线系统全面走好,即大盘回落之时。波动的节奏和频率均将大大加快,因而使得全年行情具有多个脉冲。
长线投资模式的日益匮乏,使得新贵们的崛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底气上目前都远不够充足。在分散投资趋势增强的情况下,市场炒作将呈现自动缩容的状态,行情性质属于大调整市道中的局部反弹行情。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象自然界不变的法则一样,股市也在经历大规模的新陈代谢,这是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因此,2002年注定是个股分化加剧的一年,旧的力量不断泛起沉渣,却再也无法恢复往日风光;新生力量虽然还很弱小,却在寻求表现机会。个股炒作将呈现典型的局部性特点,力度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