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难忘的2001年,投资者在品味苦涩又怀抱期望的同时迎来了2002年。新年伊始,股市是否会有新气象,如何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把握市场机会,成为投资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不过,在经受了数月前资金大幅缩水的风险教育之后,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投资者,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较为谨慎,这是去年年底股市涨跌均无量的原因之一,也势必影响到今年年初的行情。大盘仍需振荡筑底。
2001年深沪两市综指均收出实体较长的大阴线,跌幅均达20%以上,且大阴线实体已切入前年年K线实体的1/2以下,形成高位放量收阴的形态,今年初,股市的首要任务是探明底部,然后才谈得上发动反弹行情。再结合上证指数的月K线图看,短期均线形成高位死叉,最近3个月的月K线构成两阴夹一阳的形态,且沪指自去年6月见高2245点以来成交渐减,也表明中线筑底行情并未结束。
从有利的方面看,同去年年末相比,目前市场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资金面的抽资压力彻底消除。相反,股市中向来有“春种、秋收、冬捂、夏藏"之说,目前正是机构资金开始制订并实施新一轮投资计划的良机。在券商和基金不断扩募和增资、社保基金被允许入市、其它机构和个人仍把股市作为投资主渠道的背景下,股市中的资金供应不成问题,而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它会尽可能地寻找或创造机会。从不利的方面看,2001年市场初步体会了国有股减持的巨大影响,新一年里最令市场放心不下的仍是这一问题,由于它相当复杂且牵涉面极广,期望在短期内达到多赢的局面难度极大,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之前,市场难以摆脱颤颤兢兢的格局。1至4月份为年报公布期,受股市打假、监管趋严、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难免下降,年报地雷可能炸响,这势必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而1月份为上市公司业绩预亏与预警的集中公布期,且距离春节长假为时不远,市场将更加谨慎,这决定了春节前后市场将保持反复筑底的走势,待年报风险充分释放后再寻找上攻机会。热点演变的几条主线
行情的演化必须有热点配合,否则就不能持久。结合以往特点和即将出现的变化看,对于后市可能出现的热点,笔者认为以下几条线索值得重点把握:
一是就短线而言,市场热点仍将围绕年报预期展开,重点可关注中小盘次新股、绩优股、传统行业的低市盈率股。事实上,去年底以浏阳花炮、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一批中小盘次新股反复上攻,既是持股的投资基金等机构年终做报表的需要,也与市场对这类个股年末分红或高比例派送的预期有关。从它们近期间歇性放量来看,已有资金在不断增持,在年报开始公布之后,这类个股行情有望持续。至于绩优股和传统行业的低市盈率股,年报风险明显较小,也可能被增资看中,营造局部热点。
二是低价大盘股、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类个股等。如果统一指数不久后面世,那么,流通市值偏大且长期超跌的低价大盘股会成为控盘工具而受追捧,典型代表是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上海汽车等,其它入选的成份股也值得留意。与不少行业入世后受冲击相反,中药类公司明显具有竞争优势,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代表是同仁堂、哈药集团、桐君阁、九芝堂等。
三是外资并购概念股。我国已允许外资参股券商和基金、直接在A股市场上市等,证券业开放是大势所趋。据悉,"十五"期间,我国将选择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向外资出售股份,而在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同时,外资参与国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可能促使股市中的外资并购概念升温。银行、汽车、商贸、电信等行业的相关个股值得留意。至于素被热炒的资产重组股,今年仍将呈现余波未了的局面,但已不是行情的主流。后市行情不必悲观
也许2002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令人不免犹豫,也许偏重技术角度的分析不足以使人信服,但无论如何没有必要对后市过于悲观,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大幅提高,而一个活跃、繁荣和稳定的股市,是发挥其基本功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所必须的。再就是目前国内投资渠道仍不畅,市场外盘踞的巨额游资必须找到合适的出路,加之中国经济在全球不景气之中一枝独秀,这是股市中容易产生机会的良好背景。(张 扬)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