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上市公司“垂而不死”的现象使市场很多投机分子心存侥幸,从市场炒作来看甚至出现了“越穷越光荣”这种不正常的情况。
2001年上半年,ST一族借重组大旗成为市场当中走势最强的板块之一。炒作绩差股之风盛行,逼着PT制度“退市”。
黯然退市
2001年,3家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终止上市,是中国股市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4月21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PT水仙宽限期申请被驳回,PT水仙由此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只进不出的局面成为历史,优胜劣汰机制得以第一次实践。PT水仙原为上海洗衣机总厂,创建于1980年,1992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发行股票。1993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个月后,水仙A股股价最高创下了21.65元的纪录,成为中国股市一朵金灿灿的花朵。
6月15日,PT金曼公司接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决定广东金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的通知》,黯然退市。
10月22日,PT中浩也悄然退市。
一波三折
其实,有关上市公司股票暂停及终止交易的规定远在《证券法》出台之前便已推出。1993年12月颁布、1994年7月实施的《公司法》第157条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在期限内未能扭亏,由国务院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由于配套工作的滞后,在长达5年的时间内这一制度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1998年,建立ST制度。当年4月28日,黄河科技、金泰B等5家公司戴上ST帽子。为了顺利实施《证券法》,1999年PT制度出台,两市交易所对连续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特别转让处理,仍在每周五提供涨幅在5%以内的转让服务。
纵观PT制度的历史变迁,会发现这其实是最终实施退市制度的过渡制度。从1999年7月到2001年12月,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中,PT制度的交易规则曾经作出三度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朝着退市制度真正完全实施的方向发展。
这一点反映了管理层在实施退市制度时谨慎的心态,一方面希望股市能真正建立起优胜劣汰机制,另一方面又不想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亏损上市公司“垂而不死”的现象使市场很多投机分子有了侥幸心理,从炒作潮流上来看甚至出现了“越穷越光荣”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主力利用管理层慎重的心理,大肆借重组题材炒作绩差股。2000年上半年,T族股票借重组大旗成为市场当中走势最强的板块之一。
针对这种现象,管理层于2000年6月作出了PT类股票不设跌幅的规定,希望借此打击市场投机行为。可是实际的效果与管理层的愿望相反,当时的8只PT类个股在经历短暂的下跌之后,又开始了连续涨停的走势,这种趋势甚至在PT水仙等摘牌之后仍然没有止步。
2001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仍然保留了PT制度,但是提出了申请宽限期和延长暂停上市期限的新规定。
到了2001年末,PT类股票已经由当初的8只发展到目前的19只(含B股),而且这其中有很多股票已经是连续亏损多年的老PT一族。
2001年年报工作即将展开,很多个股恐怕仍将继续亏损,PT类个股的存在让管理层的处境十分尴尬,同时,市场对于PT制度的批判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PT的历史使命终于终结。这既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也可以说是大势所逼。
一锤定音
2002年1月1日,将是PT股票的生死线。根据中国证监会出台的退市新办法规定,从这天起,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后,股票即停止交易,交易所不再提供转让服务。
此次出台的新办法是中国证监会在总结退市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各方面的反映,对今年2月发布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进行的修订。新办法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批准权限、批准程序、股票交易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
影响深远
12月5日,两市挂牌的ST个股几乎全线跌停,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然而,政策真正对市场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绝非如此简单,它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出来。
政策所造成的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市场内已存在的ST个股和PT个股的走势。由于政策推出得十分突然,基本是接近年底年报的收尾工作期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如果前期没有做好应对准备,短时间内想快速扭转局面的难度相当大。
这些个股的走势将失去PT这道缓冲的屏障,短期内走势受到打压在所难免,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明年1至4月间面临退市的风险,大部分投资者自然会产生回避心理。
从相对中期的观点来看,退市制度的最终完善将抑制市场中整个重组板块的走势。由于直接退市的威胁,绩差上市公司的重组周期必然缩短,重组成本也在无形中扩大,重组难度自然会增加,成功率也会降低。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