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钦栋
在暂停近三个月之后,以北京华联、华能国际为首的新股发行重新启动,截止到12月14日,已经有8只新股发行和1只增发。这些新股的发行公告透露出的种种信息表明,虽然不再受政策重点扶持,基金在新股申购中的一些优惠也正在逐步消失,但“特权”仍然在一些新股发行中残留着。
在9只股票的发行中,6只股票采取“网上累计投标询价”的发行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发行对象不再刻意地区分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基金也因此失去了以往网下申购缴纳一定比例定金、全额认购的“特权”,而与其他网上投资者一样,必须足额缴纳申购款项。在参加北亚集团增发的网下申购中,基金甚至被明确告知“本次预约申购需足额缴纳申购股款”。在取消新股配售制度之后,“定金申购”是基金与公众投资者不平等竞争的主要体现之一,上述公司发行方式无疑表明基金的这一“特权”正在逐步被取消。
在以往的新股申购中,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往往能够获得比一般投资者中签率相对较高的配售比例。在近段时间的新股发行中,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6只股票只采取“网上累计投标询价”的发行方式,基金与其他投资者一起参加网上申购,也就只能获得相同的中签率。而同时采取网上和网下申购发行方式的华能国际和深高速,也在各自的发行公告中明确规定不管是网下还是网上,基金都享受与公众投资者一样的配售比例或中签率。后来两家公司的承销商进行微调,使网上中签率略高于网下配售比例,一般投资者享受到了比基金更高申购机率的“优待”。
如果说取消定金申购和共享中签率是代表了基金申购新股特权的逐渐淡化的话,在申购规模上,基金的特权则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
在新股发行的网上申购中,一般投资者不能超过“发行总额的1/1000”的申购上限。而《关于调整证券投资基金认购新股事项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基金帐户申购新股,不设申购上限”,基金可以倾全力申购。这一规定还在新股发行中延续着。以成发科技为例,一般投资者的申购上限只有5000万股的1/1000即5万股,而华安创新开放式基金却成功申购到48万股,按照0.0766%的中签率可以推算,其申购数量至少有6亿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大规模参与深圳高速的新股认购。深高速发行1.65亿股,每股发行价3.66元。在这次的新股认购中,对基金申购的限制是:最终持有本次发行后的股票不得超过当时基金净资产的10%。申购结果是,47只基金(含两只开放式基金)共申报288.6459亿股,申购金额达1056亿元。而11月23日,49只基金净值合计仅783亿元。这是继青岛啤酒后,基金申购新股金额再次大规模超过基金净资产值的10%。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青岛啤酒的“超10%现象”仅发生在一家基金身上,而此次的深高速则成为普遍情况。除个别基金外,四十多只基金均出现超过10%的情况。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