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潘圆
今年6月以来,沪深股市的暴跌,引起了市场内外的广泛关注。著名证券专家韩志国指出,虽然造成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决策失当显然起了诱发和加速作用。这是近年来我国有关资本市场重大决策失误的一个典型案例,有必要进行冷静反思。
韩志国分析说,由于决策失当,国有股减持只收回了几十亿元的资金,但股市暴跌却使1.8万亿元的市值被蒸发了。如果按今年10月底的股本结构来计算,那么流通股损失的市值大致为6200多亿元,非流通股损失的市值大致为1.18万亿元,其中,国家股的市值损失大致为8300多亿元,法人股的市值损失大致为3300多亿元。由于法人股的绝大部分都具有国有性质,因而在这轮股市暴跌中,国有资产的市值损失实际上已大大超过1万亿元。
为了阻止股市继续暴跌,中国证监会不得不暂停了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实施。有人把这种结果概括为全盘皆输:决策者损失的是权威,持股者损失的是金钱,市场损失的是机制,社会损失的是信誉。
韩志国认为,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5的股市市值的无谓损失提醒人们,提高股市政策的决策质量、完善股市政策的决策机制、尽可能地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股市剧烈波动,已成为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
韩志国强调,股市决策是一个社会化的和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减少市场中的决策失误,必须建立起3个方面的机制:
一是科学的决策机制。要使股市决策成为科学的决策,就要使它符合市场的实际。这包括:1,政策的制定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充分的改革内涵。就国有股减持来说,其体制含义是通过国有股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来完成上市公司的机制革命。但原有方案脱离了其应有的深刻内涵,它把不同价、不同类更不同质的国有股与流通股视为同一的股票,还要按相同的市场价来减持。2,政策的制定必须有充足的信息资源。从本质上说,国有股减持是一种买卖行为,但原有减持方案却不了解市场信息(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一意孤行地按几十倍市盈率的市场价进行减持,结果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3、政策的制定必须有一个必要的法定程序。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2/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从不流通转向流通,这一重大调整的方式和进程,必须取得其他1/3股东的认同,并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序。原减持方案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了市场的民主程序和透明化原则。
二是失误的发现机制。从本质上来说,市场决策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过程,出现一些失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决策及其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发现这些失误。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上市公司,失误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出于如下原因:1,决策的过程不民主,往往靠决策人的“权威”而“一锤定音”,当失误开始显现时,人们又慑于决策人的“权威”而三缄其口;2,决策人主观武断,拒绝接受不同的声音;3,缺乏一个有效的和立体的社会评价机制。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一些失误的决策变成了失误的实践。
三是错误的校正机制。发现失误固然不易,纠正错误往往更难。现实的状况是,在决策失误刚刚开始显露时,往往不能立即纠正,直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时才被动地考虑纠正错误。近年来在市场和上市公司中,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因此,在市场中建立起错误的校正机制,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少付学费,从而尽快地实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方向转变。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