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博士
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挑战,证券业的紧迫感尤甚。有些业内人士形象地将国外的大型证券公司比做拳王阿里,而国内的证券公司却还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仅从公司资产规模来看,这话并不过分。证券公司规模过小的直接原因是股市规模过小,事实上,5年过渡期满后,深沪两市本身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首先是大量国际游资的冲击。从亚洲金融危机及拉美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看,国际游资总是选择规模较小的市场进行大量资本交易,套利炒作,从而不仅造成股市大幅波动,也导致整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乃至经济出现危机。我国股市在低迷时一般成交量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最高时也不过三四百亿元人民币,目前这样的交易量,如果资本市场的大门放开,发达国家仅一个较大的投资银行或证券投资基金就能在这里翻云覆雨,其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是在市场规模和上市公司规模都相对较小的情况下,5年过渡期一旦结束,国外实业资本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对国内的上市公司实施大规模兼并,这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虽然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的经营已在不断模糊着国家的概念,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重要的产业和行业的经营发展还应当更多地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现在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门户还没有完全打开,5年后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有足够的资本。
为应对即将面临的挑战,除尽快将股市做大做强外,没有别的选择。所谓做大做强,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地聚集更多的资金,总的资金流量增大了,投机的游资也就难以掀起大浪。目前发达国家股市的市价总值一般都是GDP的1—3倍,居民的积累大部分都以不同的资产形式在资本市场上运行,我国股市建立时间较短,加之发展过程中一波三折,到目前为止,股市流通市值还不及GDP的20%。大经济、小股市,这本身就是接不上轨的。现在城乡居民存款已达到7万亿左右,5年中如能将居民存款分流出一半到股市,股市流通市价总值也不过是GDP的50%左右,然而即便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市场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同,股市发展更有其特殊性。目前中国经济虽然增长强劲,为股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9.11”事件和国内一些因素的影响,投资者信心依然较为脆弱,因此在未来几年中,保护投资者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应是国内股票市场发展的主基调。不必害怕股指升高,股指不上升,投资者不赚钱,谁还来投资?资金从何聚集?市场如何扩容?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如何做大?不管怎么说,还是小平同志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