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文
自从笔者发表了《百家圈钱公司通过审核》一文后,新股、增发果然很快都启动了。近期,很多读者来信、来电,在肯定该报道的同时,希望我们对一级市场的新动向有所反映。在此,我们将最新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投资有所裨益。?比较集中的问题是,IPO“过会”企业是否又有增加,据了解,近期又增加了3家。一家股本超过中石化的
大盘股第一次上会没有通过,但还有二次机会。而备受瞩目的增发新股将有较大变化。
增发“配股化”
增发新股一向屡遭诟病,但从我们在企业和承销商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近期将出现重大变化。日后的增发,很可能异化为配股。?具体地说,增发价格将比以前有明显降低,不仅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比市价打3%-5%的折扣,甚至可能比配股价还低。发行股本亦可望“减肥”。
这种做法,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近期相关政策调整趋势,“IPO融资额不能超过净资产的2倍,增发融资额不能超过净资的1倍”,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市场的压力。随着近几个月连续下挫,人们意识到,增发新股不仅会给二级市场带来利空影响,也会让一级市场投资者却步,不能足额发售现象屡见不鲜。这样,承销商的风险便凸显出来,发不出去,就要吃不了兜着走。无奈之下,承销商纷纷向企业提出增发配股化的建议,急于圈钱的上市公司往往也就被迫接受了。
既然这样,直接配股不就完了,何必要再披一张增发的“皮”呢?一上市公司董秘道出实情,申请一次增发,要过很多道难关,付出很多人力、物力。如今总算万事俱备,通过了审核,要是推倒重来,再去搞配股,前边的努力白废了不说,将来又要再走一遍复杂的程序,万一过不了怎么办?时间等得起吗?蚂蚱也是肉,钱再少,也还是搁兜里踏实。
增发新股这玩意儿玩了三年,花样百出,伤人无算,今后,或许会名存实亡,甚至会退出江湖。
发行节奏一周一只——
最近三周,新股自重新启动以来始终保持着一周一只的节奏,是巧合?是技术问题?还是有意为之?何时会改变——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的信息表明,推出招股说明书的家数和时间都是可以人为调控的。按惯例,过会的企业,一旦拿到正式文件,就可在当晚送达三大报,次日即可见报。近三周,“准生证”都是每周发一张,这个数字当然可以视市场情况调整。但据内部人士透露,如市场没有大的波动,平均一周一家仍可能维持。结合前期出台的两大利好,我们似乎可以揣测到发“证”人的良苦用心。一方面,“过会”企业已排起长龙,如继续堆积,将给未来的市场带来巨大隐患,也会受到来自企业方面的压力,因而重开发行之门势所必然,但另一方面,市场疮痍满目,百废待兴,若任新股泛滥而出,将会使“救市”成果毁于一旦,由此,超低速发行成为市场各方尚可接受的方式。
何时见到洋面孔?
上周,由外经贸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见诸报端。《意见》明确指出,今后,符合产业政策及上市要求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境内发行A、B股;外企上市后,其外资股占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可在境外发行股票。又有消息说,14家外企有意登录A股市场,包括联合利华、汇丰控股、东亚银行、顶益控股、旺旺、捷安特、风神汽车、东南汽车、中晶科技、长江实业、嘉里集团、国信华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更有多家媒体言之凿凿,称联合利华已通过审核,将成为首家A股上市的外企。甚至价格、股本都说得有鼻子有眼。洋面孔真能说来就来吗——
联合利华对外联络部经理吴亮断然否认了“通过审核”的谣传,实际上,公司根本还没有提出上市申请。至于将来发股是否会全流通,定价、盘子大小,则更无从谈起。
“我们不是哭着喊着要上市,对在中国融资也没有迫切要求,上市只是实现本土化的一个步骤”。吴亮说。
投行界人士也普遍认为,外企上市,至少也该是明年下半年的事,长城证券一位投行部副经理分析,首先,券商对企业的辅导备案,就要一年时间;其次,目前很多外资企业还是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后,按照规定,一年后方可上市;再有,如果按正常程序,排队“上会”也须要很长时间。因此,洋面孔来得不会太快。
“我们会按规矩,一步步走,不会急于求成。”吴亮的想法或许可以代表大部分想上市的外企。
上市的门槛高吗?高西庆副主席日前在“21世纪商法论坛”上给出了答案。他表示,外企上市的有关问题将不会再有细则出台,具体操作按照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制定的《意见》执行,今后如果出现问题,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这表明,外企上市将完全按照“内企”来对待,不会加速,也不会拖延,将自然而然地来到。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