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映宏
年关将至,上市公司今年年报的“收成”基本已成定局。盘点一下,四个方面的非政策性减利因素值得市场关注。
一、造假水分挤掉一些
今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打假年。PT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等公司,也因媒体的置疑而成为市场另类。另外,被称为“造假帮凶”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尤其是司法程序首次介入了银广夏、中天勤等造假案,给有关市场人士敲响了警钟。
诚信驶得万年船,广大的市场参与各方从诸多反面教材中总结出了这样的教训。投资者也有理由相信,随着造假成本的提高,2001年以及以后年度,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肯定会有所收敛,业绩水分必然会一定程度地被挤掉不少。这是今年年报的首要“减利”因素——当然,于市场而言,这种“减利”是个好消息,但它从财务数据上体现出来的,是上市公司利润的下降。
二、委托理财创收大减
由于市场的持续性低迷和大幅下跌,二级市场大面积“歉收”、亏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灾年”影响的是委托理财可能带来的收益。据统计,截止今年中期,两市共有170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委托券商等机构投资二级市场,涉及金额250多亿元。由于二级市场的低迷,如此巨额的资金基本上没有收益,甚至出现负收益。如果按照10%的基础收益率计算的话,相关上市公司的预期收益将减少2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接近1500万元。
委托理财对个别上市公司今年的业绩的影响将尤其明显。比国脉通讯,其委托金额高达3.15亿元,占其总资产的24%。如此众多的资产基本上处于“低效益运作”的状态,对该公司今年业绩的影响可想而知。另外,部分以委托理财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今年的赢利形式肯定严峻,比如某上市公司去年的委托理财收入为754.74万元,占到其利润总额903.76万元的80%以上。类似公司今年的业绩肯定“不好看”。
三、投资券商收益缩水
2000年时,雅戈尔参股中信证券3.2亿元,获得投资收益7600万元,投资收益率高达23.75%。这样的“美事”今年恐怕难再发生了。
事实上,参股券商曾经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2000年度,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03%,而券商的净资产收益率则高达24.45%;当年参股券商的34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平均指标则是市场平均的2-5倍,而券商分红则是这些公司业绩优良的重要原因。
今年券商的日子不太好过,相关上市公司得到的分红肯定将低于2000年度;甚至,是否能够得到分红,还是一个未知数。而那些巨资参股券商的公司,今年的业绩尤其会受影响。
四、担保骨牌产生损失
据《新财富》报道,截止目前为他人担保被起诉的上市公司,或有损失已经高达约17亿元。就是说,目前涉诉的这17亿元损失,已经随时可能成为相关上市公司的亏损。据市场人士分析,2001年很有可能成为担保骨牌倒下的一个开端,由此而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减利因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同济科技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已经履行担保责任,为兴业房产偿还了超过1000万元的银行借款。作为一个今年中报的潜在减利因素,担保风险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