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2001年11月16日消息 上市公司的激励手段应长中短期相互结合,并发挥以事业留人、搭建事业成功的平台等有中国特色的激励措施的优势,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是由本报和上海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加快建立上市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网上研讨会”上专家们达成的共识。
专家指出,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大资本的不断流入,人才争夺战将在各行各业展
开。上市公司将面临挑战。而即将正式出台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用较大篇幅对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既反映出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强烈关注,也折射出企业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据统计,目前沪深两市已有2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实施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制度,但其中同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的企业不到50家。如何依据《治理准则》,从权、责、利制衡的角度加快建立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已成为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建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昨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各自的实践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专家认为,当前,上市公司在设计长、中、短期激励机制时,制度上仍有不少缺陷,比如,期股期权还不能合法地实施。因此,在长期激励手段不足时,上市公司的激励行为容易短期化。这使中国加入WTO后,上市公司在与国外跨国公司争夺人才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如何既按照国际惯例,从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使上市公司长中短期的激励手段合法化,同时又发挥以事业留人、搭建事业成功的平台等有中国特色的激励措施的优势,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专家们还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讨论了如何系统设计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昨天的讨论在本报上海总部新落成的网络演播中心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证券报互动版进行了网上直播,采取网上网下互动进行的方式,来自上海、广东、江西、北京等地的不少投资者和专业人士在网上对上市公司如何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投资者还就有关问题向与会专家发问,并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