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丽
透过近日公布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案例,投资者不难看到其中既有大手笔实施债务重组的,也有向关联公司变卖企业资产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是向大股东追讨债务的,然而就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的背后,记者却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在相当部分公司靠资产重组源源不断获取现金流的同时,却有一些公司对大股东以物抵债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公司宝贵
的现金资产不断流失。令人称奇的是,这两个看似相互背离的现象,居然在年末期间同时为上市公司所热衷,这其中有何奥秘呢?
事实上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出售资产的计划,如ST猴王近日就决定将旗下宜昌电焊条厂等七家子公司转让给第一大股东控股的宜昌市夷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转让金额达1850万元。不可否认,通过实施上述的股权转让,将为公司带来较可观的投资收益。
既然变卖资产能直接给公司带来收益、带来现金流,那为什么到年末却有相当一批公司对大股东以物抵债开启方便的大门呢?
其实,仔细研读中国证监会年初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申请发行新股的条件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其中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存在资金、资产被关联方占用的情况。受该办法的约束,相当部分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纷纷在年底采取行动,表示要对大股东的欠款进行追讨,而要大股东在较短暂的时间内拿出如此之多的资金,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以非现金资产偿还欠款的现象也就大量涌现了。有资料显示,今年下半年已有23家公司的大股东以不同方式偿还上市公司近30亿元的欠款,仅10中旬以来就有7家公司拟以非现金资产抵债。如宁夏某公司与其大股东达成的偿还方式就是将集团公司的土地经评估后用土地偿还,集团公司所属的固定资产经评估后用固定资产偿还,不足部分才用现金偿还。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无论是变卖资产还是默许大股东以物抵债,其本质都是报表游戏的一种——通过粉饰报表来达到提高公司业绩的目的,然而这种做法只能解救公司眼前的困难,对公司长远发展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这种投机性质的财务游戏不玩也罢。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