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
PT中浩的重组游戏到此结束了。深圳证交所认为PT中浩2001年中期实际已亏损,决定不再给予该公司宽限期。至此,PT中浩成为继PT水仙、PT粤金曼后第三家依法退市的亏损上市公司。
据2001年中报显示,PT中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1.5万元。按规定,中期实现盈利的老PT公司可再申请半年宽限期。但注册会计师对PT中浩2001年中期财务报告出具了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深交所以“中国证监会核查认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审慎的”为由,认定PT中浩今年上半年实际已亏损。其实,在PT中浩中报披露后,本报率先对该公司的盈利真实性提出质疑。本报9月3日刊登的《PT中浩扭亏是真是假》一文中指出,PT中浩的扭亏中报存在四大疑点,一是注册会计师不予认可;二是资产重组的关联交易结果只是多了两张“白条”;三是决定扭亏的两项关联交易都有事后“补课”之嫌;四是重组交易明显属于配合报表扭亏所为,账面成本只有385万元的资产竟在关联交易中卖出2930万元的高价。现在,深圳证交所认定PT中浩2001年中期实际已亏损,说明以虚高的关联交易卖资产收“白条”是难以逃过退市一劫的。
PT中浩的退市,提醒整个市场应更正确地理解退市机制实施的意义。该退市的还得退市,这是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最基本体现。对监管部门和证交所来说,有两点值得考虑:
其一,宽限期审批的把关应更加严格。从规则上讲,证交所决定给予PT公司宽限期,不等于保证该PT公司的重组会成功。但问题在于,PT公司获准宽限期申请的具体原因缺乏信息透明度,投资者很难判断重组的实际价值。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实际主要依据的是证交所的判断。因而,证交所对PT公司的宽限期审批应更审慎,不能单凭重组方案和重组承诺作判断,而应更多考虑到重组的可操作性。拿PT中浩来说,债务重组难从一开始就是个“死结”,鹏基集团最终退出重组与债务重组难直接有关。PT中浩自2001年6月19日起暂停特别转让服务至今,中小股东8月份才从公开信息中获悉鸿基集团退出重组的消息,重组梦醒后连出逃自救的机会都没有。PT吉轻工获准宽限期后,如今也遭遇重组方退出及重组失败。如果PT吉轻工在年内所剩无几的时间里无法实现扭亏为盈,将酿成与PT中浩一样的悲剧。
其二,退市机制的规则应更趋严密。PT中浩差点凭借非经常性损益过关,若这一情况发生在其他PT公司中,且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蒙混过关”就将不成问题。可能有的PT公司在持续经营能力未恢复的情况下,通过关联交易获得非经常性损益,并使主营业务亏损变成公司净利润盈利。上市公司惯用非经常性损益装点报表,而这是现行退市机制无法防范的。对此,应该通过退市机制的完善,扼制靠报表重组过关的虚假行为,让PT中浩之流无机可趁。
对于宽限期申请或宽限期行将到期,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的母体往往出于各种保护的目的,竭尽全力地“保牌”,保护壳资源。但对PT公司的拯救应该面对现实,只有通过彻底的实质性重组恢复持续盈利能力才是出路。那些敢于持有PT股票“刀口舔血”的投资者,应该从PT中浩的退市中吸取教训,进一步认清PT公司的退市风险。PT公司即便获得宽限期,也显得积重难返,PT中浩就是被历史包袱所拖垮。此前PT农商社、PT双鹿等公司成功甩掉债务包袱,提高了投资者对PT公司重组成功的预期,但在无形中助涨了二级市场上其他PT公司的投机。毕竟不是所有的PT公司都能过关,投资者还是应以谨慎为上策。由于PT公司宽限期内重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往往长时间暂停特别转让服务,因而,特别要当心像PT中浩股东那样“一步错,千古恨”。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