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洋”券商大举杀入 中国券商将面临艰难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0月23日 07:3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中国券商是怎么了?还未及等到入世后,“洋”券商的大举杀入,眼下中国券商的经营现状却已陷入困境。

  多事之秋

  2001年似乎注定成了券商的多事之秋。

  先是天公不作美,受行情大幅下跌的影响,市场交投清淡,券商经纪业务收成大不如前。仅仅在上半年,尽管股指还勉强维持盘整世道,但不少券商的佣金收入已经较去年同期缩水四成。到下半年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市场交投日趋萎缩,据统计,七、八两月,在不考虑返佣的前提下,大部分营业部网点的佣金收入仅仅够维持成本。

  近期,投行业务也是连连告急,券商大量包销余股,而且比例之高超过往年。据不完全统计,八、九月份以来,已有数十只配股获配率低于20%,其中,天歌科技获配率不足5%,哈药集团仅配出了15%,这使券商不得不在收益下滑的状态中,还掏出巨资,“吃”进大量余股,被迫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以哈药集团为例,以南方证券为首的承销团将为此垫付8.5亿元巨资。而承揽了多家配股项目的西南证券,在下半年仅为“吃”余股套牢了4.44亿元。

  更让一些券商老总心焦的是,庞大的资产管理业务有可能将把券商拖入巨大的债务陷阱之中。随着下半年沪深股市大幅跳水,券商大量资产委托业务深陷其中。如果参照指数下跌幅度判断,到目前为止,其帐面亏损大多在20%至30%之间。据悉,已有券商的帐面处于负债状态。而且,大量资产委托的合同主要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签订的,因而这道难关究竟如何过,仍是一个未知数。

  据悉,上半年,在有B股业务支撑的情况下,一些大券商的利润还是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左右。进入下半年,一些券商开始出现微利,而在9月份,已有券商出现了当月亏损。有资深业内人士颇为忧虑地表示,由于仍有大量资产委托管理尚未到期兑现,因而实际上,券商的经营风险目前还未集中暴露出来。

  然而,券商最为担心的是,如果市场就此持续下去,就算熬过了今年,那么明年,乃至后年,券商究竟该怎样活下去?

  就在券商经营状况陷入困境时,一些券商因涉及为客户违规融资、上市公司虚假包装等事件连续曝光,再度使人们质疑券业的执业水准。

  难道券商真的提前进入冬季?

  看天吃饭何时休?

  回首券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券商的家底逐步厚实,尤其是近年来,在增资扩股等政策的扶持下,券商实力日渐增强。统计显示,去年全国101家证券公司整体实力比1999年大幅提高,资产总额达到5753亿元,较上一年翻了一番;利润总额达到241亿元,翻了两番;净资本总额比1999年的24.6亿元增加了近10倍,达到236.4亿元。

  然而,这一历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券商粗放式经营思路和对行情过度依赖的盈利模式。

  从各家券商开展的业务来看,均高度集中经纪、投行、自营三个领域内,业务的高度趋同性,使券商将争抢市场份额作为首要目标,通过追加投入,单一扩大经营规模,甚至不惜以牺牲短期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其结果,则使券商始终无法摆脱低水平恶性竞争的怪圈,成本逐年上升,也加剧整个行业的利润日趋平均化。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券商收入减少的状况下,大量用于有形网点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佣金折让和人力资本的上升仍使券商的成本节节攀升,有不少券商的成本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0%左右。

  从利润来源上看,各家券商无外乎这个模式———约60%至70%左右的利润来自于经纪业务,股票承销业务和自营、资产管理业务则基本上占据余下30%至40%的份额。这种过度依赖行情的盈利模式,几乎是将券商的生存之路维系在股市的系统风险之上,行情一旦下跌,券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立刻面临严重打击,没有回旋的余地。

  同时,券商新业务拓展乏力。今年几乎各家券商均将资产委托管理业务作为业务创新的重点。尽管券商开展这项业务的初衷是为了拓展新的利润来源,降低对佣金收入的依赖,但由于这项业务是在欠缺市场规范的基础上仓促上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下,券商不得不承诺保底收益,资产管理大多成了变相的自营,反而更加剧了券商对股市涨跌的依赖,在今年股市持续下跌的市场状况下,非但没有成为盈利的来源,反而造成一些券商巨额帐面亏损。

  风险控制需加强

  而资产委托管理业务之所以在今年陷入困境,券商薄弱的风险控制难咎其责。据悉今年,一些券商为了放大资产委托管理规模,高比超出注册资本金,有的甚至在财务制度上,未采取风险计提准备等。券商在资产委托业务管理方式上又十分落后,接受委托资产的部门众多,无法及时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和风险动态跟踪等等。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券商内部管理体制十分薄弱,绝大部分证券公司在技术上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管理阶段。许多证券公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不少问题往往只能在事后察觉。券商虽集中了大量的经营型人才,便唯独缺乏风险管理型人才。而此时,海外著名的投资银行不仅具备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了高度计量化、计算机化的管理技术。

  然而,券商始终缺乏一套自上而下的风险控制体系更是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寻求长远发展和追逐短期利益一直是券商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尽管在六年前,券商已为国债期货事件以及其后的国债回购事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前车之鉴并未为后来者吸取,在面对利润、市场占有率和风险的选择时,券商往往还选择以牺牲后者为代价。其实,除了资产委托管理外,券商在新股承销、经纪业务同样存在风险。尽管有的券商成立内控小组,但在争抢承销项目时,不仅争相打起了价格战,还迎合上市公司口味,采取变通手段在二级市场上拉高股价,甚至不惜参与造假。市场好时侥幸过关,市场强差人意时,种种问题均暴露了出来。

  雨过能天晴吗?

  今年的市场行情,使很多业内人士想起了1995年的年景。当时,整个券业在遭受国债期货事件的冲击后,也曾经历过一段惨淡经营时期,市场交投清淡,不少营业部甚至连佣金收入都不够支出水电费用,然而,待熬到1996年至1997年的大牛市来临,整个行业又奇迹般地复苏。

  历史是否会简单的重复?

  的确,过去我国券商大多凭借国内的相对垄断优势,独揽国内一级市场的承销、二级市场经纪业务,虽然较少涉及企业投资咨询、收购与兼并、投资理财等业务,但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然而自去年以来,券商的垄断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先是信达等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获得证券承销业务。而后,新基金被允许经营委托资产管理业务。与此同时IT业、银行业正在对经纪业务虎视眈眈。

  券商赖以生存的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大举入市,改变了市场的交易节奏,有研究显示,自1999年以来,市场换手率呈逐年下降态势。

  此外,就连券商本身的经营状况也在发生转变,由于竞争激烈,近年来券业的各项业务的利润,尤其是经纪业务的利润率呈走低态势,微利时代的特征逐步开始显现。

  一位券业研究人士表示,其实就算没有今年市场行情下跌的因素,券商传统经营思路造成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弊端也已经显露出来,只是市场的大幅下跌,使问题暴露得更迅速,更彻底。

  寻找核心竞争力

  “形势逼人。”一位全国性券商老总曾如此形容眼下券商的处境。

  日前,长江证券在其年中工作会议上宣布,为迎接市场挑战,公司将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采取目标集聚发展战略,争取在五年内重新形成核心竞争力。这表明,券商在经历快速扩张后,已开始反省其粗放式经营的思路,为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探寻新的战略定位。

  记者同时在市场中了解到,有类似想法的不只长江证券一家。有的已在内部部门调整中,为今后的业务模式埋下伏笔。如海通证券将公司原收购兼并部更名为并购与大企业战略合作部。兴业证券投行部负责人认为,这种战略转移意味着今年券商的服务与产品设计将以客户为中心展开,最终目的是形成稳定的客户来源和客户网络,并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市场细分和差别化经营作好准备。

  无疑,一些券商开始痛下决心,着手进行资源重新整合,以改变眼前“看天吃饭”的利润结构。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轻而易举,就以眼下市场来看,券商在转轨的过程中,将不仅要陷于内部体制、管理方式的全面整合,同时,还将面对外部业务举步维艰的困境,这条路究竟有多长?是否能成功迈出这一步?还是个未知数。

  痛苦的转轨

  因而就在反思券商经营之路时,另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作为一行业,券商本身无法超越整个市场的制度环境,制度的缺陷的铬印同样深深地印刻在券商的身上。

  长期以来,新股发行额度控制,曾使上市指标大量掌握在地方政府和企业手中,券商不得不顺应企业的“口味”提供“服务”。而今,这种状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据粗略统计,至今仍有80%的企业再融资时变更原来的主承销商。企业与券商的长期关系从何维护?

  一位多年从事券业研究人士评价认为,在一个质量不高的制度环境中,高质量的证券专业队伍和高质量的证券公司的运作成本非常高。中国证券市场目前陷入低水平的恶性循环,恰恰是因为市场运作质量太差,对专业需求水平非常低,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证券公司的运作素质长期无法提高,券商的资本和人才的优势无从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一家注册资本在30亿的券商,与一家10亿资本的券商没有明显的差别。

  这就使得券商时常在考虑如何转轨的同时,又不得不质疑这个市场能给予他们的空间有多大?

  转轨是痛苦的,且不说券商长期经营的惯性、内部的人事、组织整合的难度,外部的压力也非同一般。一位券商老总曾这样坦露他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公司要面对股东的经营压力,而另一方面整个转轨又并非一蹴而就,资源的重新整合投入是否能收到如期效果,这个周期多长,突破口又在哪里,成本有多高,心中没有底。”

  这种忧虑不是多余。一家券商研究部总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曾考虑以生物行业为中心,逐步形成竞争优势,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该行业本身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在短期内为券商带来稳定的业务来源。

  此外,券商的内部调整,仍无法摆脱市场现实束缚。例如,一位券商投行部老总告诉记者,虽然额度已取消,但在一些地区,上市资源仍掌控在当地政府手中,这使券商内部机构改革时,不得不考虑保留原有按区域划分的制度。

  现实环境使券商陷入了不仅缺乏业务创新,更缺乏管理创新的困顿之中。券商转型是必然,但是这一转型却与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承。当我们羡慕欧美券商雄厚实力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背后强大的市场基础和完善的市场制度。中国券商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魄力。

  (记者秦宏)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门前冷落鞍马稀” 券商面临全行业亏损 (2001/10/22 17:48)
政策虽未正式面世 券商为摆困境图变阵 (2001/10/22 12:27)
国内券商应着眼于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10/22 09:37)
新一轮券商增资扩股潮迎面扑来 (2001/10/22 09:51)
近一半人员将分流 券商受到严峻考验 (2001/10/19 14:21)
中国特殊的国情:银行券商欢喜冤家 (2001/10/19 13:19)
分析:券商和私募基金成市场杀跌动力 (2001/10/19 11:53)
又有三家获准 券商增资扩股步伐加快 (2001/10/19 07:44)
券商调整出路在哪?靠交易佣金行吗? (2001/10/17 17:17)
大盘继续大跳水 券商四面楚歌险象环生 (2001/10/16 11:52)
年关临近券商被逼近死角 委托理财遭遇寒流 (2001/10/16 10:41)
行情不佳 台湾券商纷纷调降财政预测 (2001/10/16 10:46)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1.8元租别墅办公
  • 零投入=高回报
  • 专业大屏幕电视墙
  • 农家大院转让
    济南
  • 热气球庆典广告
  • 全国CAD培训
    上海
  •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 奥索卡攀岩馆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跨入汽车新世纪
    天津
  •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